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转向架构架常用材料S355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激光-MAG复合焊方法,研究了打底焊时接头组对间隙对背部焊缝成形的影响。通过0~1.2 mm范围的6组不同的组对间隙试验得出,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组对间隙对背部焊缝成形具有显著影响。背部焊缝宽度的平均值随着组对间隙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余高平均值随着接头组对间隙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间隙为0.4 mm、0.6 mm、0.8 mm时背部成形良好,且宽高比与接头间隙呈正相关。0~1.2 mm为可应用的接头组对间隙范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设计实验研究了12 mm厚16Mn DR钢板对接接头不同钝边尺寸条件下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工艺,观察分析了不同打底方式下的焊缝微观组织,并测量了不同打底方式下焊缝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能够获得成形良好的焊接接头,且与单激光自熔打底焊相比,激光-电弧复合焊硬度梯度小,焊接效率高。与传统弧焊工艺相比,激光-电弧复合焊的线能量降低39%,焊丝消耗量减少了76%,焊接效率提高220%,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车体长直焊缝的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合金车体侧墙与底架边梁长直焊缝在车体焊缝组成中尤为重要,此处的焊缝采取横焊姿势,极易产生焊接缺陷,又因大部件侧墙采用大型中空挤压型材,需强行拉出挠度,焊接后还要再进行门框组装,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状态,造成侧墙与底架组装时焊缝的根部间隙极不均匀,更对焊接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本文结合铝合金车体焊接试验及现车生产中实际经验对此焊缝的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熔透激光搭接叠焊方法对板厚组合分别为(0. 8+1. 5) mm和(1. 0+2. 0) mm的301L不锈钢板进行焊接,探究不同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搭接叠焊接头的拉剪强度随焊缝熔宽增大而增加;当焊缝熔宽固定时,拉剪强度随下板熔深增大缓慢增加,当下板熔深为下板厚度的约6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下板熔深增大缓慢减小;下板熔深对拉剪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对下层板的热影响(氧化色)非常显著,下板熔深达到0. 3 mm就足以满足拉剪强度的要求,为了确保背面无热影响痕迹,当焊缝熔宽满足要求时,下板熔深对于拉剪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MIG(Metal-Inert Gas)复合焊对12 mm厚的A6N01S-T5铝合金进行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型良好,无明显气孔及未熔合等缺陷;焊缝组织为典型的树枝状晶的铸态组织,打底层焊缝宽度约2mm,热影响区宽度约9 mm,均明显比盖面层焊缝(约3 mm)和热影响区的宽度(约12 mm)窄,且接头有明显的软化现象;在等幅、等频率交变应力作用下,载荷应力比越大,焊接接头疲劳寿命也就越短。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客车车体钢结构上的侧墙板与底架边梁对接焊缝焊接质量,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引进自动化焊接小车代替人工MAG焊,通过焊接工艺试验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应用,使得此处焊缝成型美观,焊接接头数量减少,从源头上提升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空挤压铝型材侧墙各部件焊前组装工艺及挠度控制方法;根据长大型材对接焊缝间隙及焊缝错边量的控制要求,设计出侧墙各部件型材双面点固焊接方案;规划了侧墙各部件自动焊接顺序以控制侧墙焊后高度、轮廓度及变形量等参数;制定侧墙两阶段调修法以保证侧墙及附属件的整体成形品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激光热源对熔池的热作用机制,研究激光热源对熔池形貌及大小的影响规律,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激光填丝工艺稳定性,优化激光填丝焊工艺参数,实现8 mm 301L奥氏体不锈钢激光填丝多层焊接,对接头质量进行评定,分析焊缝金相组织并对比不同的填丝层数组织差异。  相似文献   

9.
针对敞车中梁对接接头的焊接质量要求严格,组对间隙大,手工焊接困难,焊接缺陷较多,造成焊缝返修超标及焊接材料浪费这一实际问题,设计制造了封底自动焊工装,改造了焊接小车,从而成功地采用了埋弧自动焊,使焊缝合格率达99%以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概述 激光焊工艺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已崭露头角,其优越性将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得到全方位展示.以车体波纹板为例,对激光焊工艺进行介绍. 1.1 波纹板简介 轨道车辆某不锈钢项目的车顶波纹板是车顶的重要组成部分,波纹板材质为铁素体不锈钢,厚度为1mm.激光下料后,采用激光自熔焊方法进行焊接.其部分尺寸要求高,如压型端头位置的开槽尺寸不大于60 mm,成型后间隙不大于3m.  相似文献   

11.
激光焊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轨道车辆产品的档次提升,而在搭接接头焊接过程中,由于间隙影响会出现焊缝表面余高不足,直接影响焊缝质量。传统的表面余高测量方法无法满足检测精度及交检节拍要求。针对这一检测需求,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焊缝余高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重建焊缝表面点云,进行图像校正与分析,获取特征点并计算余高。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检测精度。所测余高值与破坏性金相检测方法测量余高值之间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其检测精度优于0.05 mm,能够满足激光焊质量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速动车组铝合金端墙焊接变形及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对端墙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预制反变形、焊接工艺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端墙制造工艺流程优化,使生产效率提高,并有效地解决了焊缝坡口间隙变大和焊缝错边的质量问题;对焊接工装的2次预制反变形,抵消了焊接变形量,满足了端墙平面度要求,同时减少或避免了火焰调修,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焊接顺序优化,使端墙的焊接残余内应力得到减小或局部释放,减小了端墙板的焊接扭曲变形,提高了焊缝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出了由不同厚度的、异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件的激光焊接的试验结果。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可确定,均匀加热焊接焊口是通过焊接接头的合理设计,同时在薄壁零件上采用工艺卷边(卷边的高度为零件本身厚度的3~4倍)来保证的。采用脉冲激光焊接对不同厚度的异种材料零件进行了焊接试验。所进行的试验已经证实,只需在保持必要的卷边尺寸的情况下,就能发生相互熔合,而在焊缝中不会出现未熔合和烧穿等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现有检测方法分析表明,高速列车车体薄壁型材激光-MIG复合焊焊接结构内部形状复杂,板厚度较薄,常规焊缝焊接质量无损检测方法不易实施。针对此问题,提出超声爬波检测工艺,通过设计型材结构试块和人工模拟缺陷试块,研究型材结构对超声爬波检测的影响。利用该检测工艺对实际焊接试块进行检测,并与X射线检测及有损试验(拉伸试验)结果对比,验证超声爬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X射线对于气孔和未焊透缺陷检测效果良好,但由于检测方式与防护特殊,检测速度缓慢,不能满足高速列车车体铝合金薄壁型材焊接结构现场检测需求,可作为辅助的检测手段,用于少量抽查检测;超声爬波可检测当量大于等于0.25mm的未焊透焊缝,爬波检测结果与实际未焊透缺陷对应良好,可用于铝合金薄壁型材复合焊接头焊接质量检验。建议以10mm×0.2mm×0.5mm刻痕的回波幅度作为焊缝是否合格的判据。  相似文献   

15.
斜45°位置大直径管的焊接,因为位置的特殊性,焊接时的熔池和铁水难控制,容易出现铁水下淌或盖面层咬边等焊接缺陷。通过对其焊接性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焊接工艺,制定相应的工艺措施,明确焊接操作要点,试件焊后成形美观,经过检测后焊缝内部质量达到了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设计试验研究了轨道车辆碳钢车体长直结构用激光-MAG复合焊接工艺,观察分析了与传统MAG填丝焊接下的焊缝微观组织,并测量了焊缝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激光-MAG复合焊与传统MAG填丝焊接工艺相比,具有线能量较低,焊丝消耗较少,焊接效率较高,焊接变形较小;焊缝组织相对细小,硬度明显升高,硬度梯度大,更适用于长直焊缝以及装配精度易于控制的产品焊接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罐车变截面罐体焊接中焊缝扭曲的原因,通过设置摆动跟踪电弧传感装置,从而保证了焊接电弧对焊缝位置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8.
U71MnG钢轨厂焊接头焊缝轨腰轨底圆弧过渡区超声波探伤回波超标,表面磁粉探伤显现出缺陷形貌。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对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缺陷为钢轨焊缝表面裂纹,微观下以大小孔洞的形态分布在焊缝正中心及其两侧,长约12 mm,宽约2 mm,深度至少1.2 mm;断口存在沿晶断裂和烧蚀孔洞形貌,能谱未发现晶粒及晶界有明显的元素偏析。该缺陷是闪光焊弧坑裂纹,形成过程是焊接顶锻前出现异常的大体积过梁爆破形成端面弧坑,大体积弧坑在顶锻瞬间未被液态金属完全填充而形成密闭孔洞,孔洞周围高温液态金属自由凝固形成大小不同的微小孔洞,在高温和组织应力作用下晶界产生少量的晶间裂纹。建议检查焊接设备的机械和电气状态,优化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B550和DP600全自动CO_2气体保护搭焊工艺,分析了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外观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焊接的焊缝成形良好,无表面裂纹、气孔等缺陷;影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焊枪摆动频率;B550和DP600均具有良好的可焊性,焊前不需预热。  相似文献   

20.
以某A型城轨车辆为例,对铝合金底架边梁与摩擦焊地板的组焊进行了详细工艺研究,制定了底架框架组焊工艺流程图,将组装过程和调修过程作为关键工序进行控制,规范组装操作步骤,通过对底架型材机加编程、框架组焊和调修过程的工艺优化,有效解决了底架框架难于组装和调整的问题,满足了焊接工艺规范对焊缝间隙的要求,优化了底架框架宽度尺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