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12,(22):9-9
自从校车安全进入人们视线,并成为热点话题之后,行业相关人士曾一度想以校车安全为契机,通过促进客车企业重组来带动全汽车行业的整合,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多而分散的老大难问题。以今年4月份的客车行业情况为例,企业多达103家,共生产36163辆大中轻客车。其中大客车29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论述了“业务流程重组”即BPR的由来、含义、实施核心及原则,强调了现代企业实施BPR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我们企业实际,着重提出了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实施BRP的意义及具体操作时所要把握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总结了咸阳市汽车运输公司十年来改革发展业绩。文章指出:国有公路运输企业的出路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而发动全体职工参与改革,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受益是改革取得成功主深化企业改革的全过程强企业管理是改革取得成功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耀东 《时代汽车》2009,(12):66-67
婚是结了,生活幸不幸福就要考验双方的智慧了。况且,车企重组之难,是举世公认的。近十年,国际车坛更是鲜有真正成功的兼并重组案例。新长安显然需要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重组后的重汽王牌短短的3年实现了从"丑小鸭"到"金凤凰"的嬗变,不但形成了重、中、轻、微、新能源全系列商用车整车生产规模,重组后标志性的7系新产品投放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市场营销逆势上扬,产品出口实现零的突破,销售迅猛增长,一跃成为四川省商用车出口惟一免抽查资质标杆企业。"黄金底盘"、红色专用单层大梁等技术形成了重汽王牌核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14,(8):150-150
昌河汽车重组进入北京汽车集团之初,引发了国内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有人叫好,有人质疑。面对各种声音,昌河汽车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做着“加减法“。时间仅仅过去半年多,整个企业已有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36):14-14
2001年,华顿经济研究院(原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首次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国内外反响强烈。 当时,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影响,经济界有人提出,中国企业要尽快进行规模扩张,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做大”,  相似文献   

8.
选取上汽、长安、广汽等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标准;从目标选择、兼并出发点、文化差异、政策、体制及市场因素角度探讨了影响我国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成功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后要做好战略规划、深度整合、及时发现和处理整合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华汽摩配》2004,(2):10-12
2003年,一批批汽车企业前赴后继扑向汽车业,“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重组、牵手外资、价格战、推新车……在火爆的背后.各汽车企业却生活在“冰火两重天”的截然不同处境中。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新车上市,真是层出不穷,有人称赞“乱花渐欲迷人眼”。新车上市,有十分成功的食企,一汽丰田新皇冠和锐志,很有市场冲击力,普锐斯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车,在我国量产,意义不可小视,也有不太成功的企业。同一个企业几款新车上市,如一汽-大众,奥迪新A6L很成功,开迪就很遗憾了。自主品牌,天津一汽,连同N3在内的夏利,年销售近18万辆,创造了单一车型销售的奇迹:比亚迪F3,济南上市后,一个月内订单达9000辆。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加快推进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背景下,分析美国金色降落伞制度的应用背景、主要条款及作用,结合中国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中的某些障碍,探讨金色降落伞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维修》2009,(4):48-48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汽车行业的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点明显深化.不再限于小排量汽车.转而更加关注产业全局以及中国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据统计.汽车界代表和委员的议案、提案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通过技术跨越赶超发达国家:二是呼吁财政扶持自主开发、自主品牌汽车:三是希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政策能落到实处,消除兼并重组面临的重重障碍。其中.对兼并重组的关注又是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品牌延伸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扩张具有重要的意义,延伸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海尔的线内品牌延伸及连续性品牌延伸策略的成功有目共睹,非连续性延伸的成功与否尚存在一些争议,因此暂不列为本文分析范围。本文通过对海尔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的分析旨在为其它企业的品牌延伸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众要用两年时间完成在中国业务重组的目标,在2008年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复兴”。 上半年,大众成功地保住了17%的国内市场份额,这一数据与去年18%的水平基本相当。这是近几年来,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首次没有出现大的下滑:  相似文献   

15.
为谋求发展壮大实力,越来越多的专用车企业将目光转向兼并重组的发展战略。中集是其中的成功案例,由于成功,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企业集团公司,但与之相反的失败的案例更多。如何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专用车企业?本人在研究国内外诸多案例的基础上,对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他们为何成功为何失败,相信对那些想通过兼并重组壮大的企业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17.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11,(24):28-29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日前举行的《全球汽车产业论坛》上的演讲,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品牌建设、汽车标准法规和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的重要政策趋向,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并购重组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重组都能成功,因为风险无处不在。本文根据不同性质汽车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分析了各种情况下并购重组的风险,并为降低风险提出一些参考性的防范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客车工业实际,讨论目前客车企业技术中心机构重组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目前我公司成功开发的产品MD6122GDU及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崔立中 《经济导报》2007,(18):21-22
今年国资委将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并时四大行业的联合重组提速。央企重组的终极目标已经设定:到2010年,打造100家左右具有竞争力的央企,其中30—50家超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显示出国企改革由过去的“国退民进”似乎将转变成“国进民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