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颜开 《船舶力学》1999,3(1):78-83
近几年空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空泡水筒中要实现空泡状态的模拟,必须模拟空化核谱,法国空化界对气核的相似原理以及空泡水筒中气核播种的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所发展的用过饱和水产生和注入气核的方法已成为法国国各水筒播核的常规方法,本文综述了关于气核的相似问题的研究结果,并简要地介绍了法国各水筒采用的播核方法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2.
3.
自然空化流动数值模拟中参数取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褚学森  王志  颜开 《船舶力学》2007,11(1):32-39
探索了应用商业软件Fluent6.2进行自然空化计算的方法.通过设定不同气核质量分数对半球头回转体的自然局部空化作了模拟,研究了气核对自然空化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设定边界湍流参数计算了平头回转体的自然超空泡,研究了湍流参数设定对自然空化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圆盘空化器的超空泡计算,得出结论:气核含量主要影响超空泡尾部形态,湍流参数主要影响空泡尺度.多个算例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结果以及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5.
刘亮  陈黄骞  吕伟 《船舶》2011,22(4):38-40,44
针对水力空化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包括空化的产生、发展及溃灭的过程,以及空化产生的机理及其应用,并设计制作了一套用于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水力空化发生装置。  相似文献   

6.
7.
空化器设计及超空泡参数控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简要介绍了超空泡武器技术中有关超空泡空化器设计、空泡形状及压缩性的影响,以及通过调节通气率或改变空化器阻力,来实现超空泡参数控制等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空化器倾斜角对超空泡流影响的三维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空化器倾斜角发生变化时流体动力变化规律及其对超空泡航行体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对圆盘和圆锥空化器在具有不同倾斜角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空化器锥角不同时生成的超空泡形态和空化器的流体动力特性都有很大的不同;不同超空泡航行体对于空化器的选择应该根据航行体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将圆盘和圆锥空化器进行组合可以改变单一种类空化器的外形和流体动力特性,增加对空化器选择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庄宏业 《舰船科学技术》2003,25(3):24-25,43
讨论了鱼雷气幕屏蔽的机理,并简要介绍了雷尾壁面喷气模型试验的概况。研究表明,利用气幕屏蔽技术可使鱼雷的辐射噪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头支撑方式通气超空泡试验的超空泡形态相似模拟问题,给出了一种能满足超空泡形态相似的空化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基于独立膨胀原理,提出了头支撑方式空化器与目标空化器生成形态相似超空泡时,空化器直径与空化器零阻力系数应满足的关系式,以及空化器位置之间的关系;再通过CFD模拟得到头支撑方式空化器的空化器直径与空化器零阻力系数关系曲线;二者结合,最后确定头支撑方式的空化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VOF多相流模型,利用重叠网格技术实现高速航行体并联出水过程运动与流场的耦合求解,对不同并联间距下双航行体高速出水的多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单独出水和并联出水过程的超空泡演化特性,获得了航行体并联出水的无量纲纵向位移变化曲线、纵向速度衰减曲线、偏航角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并联高速出水过程中,航行体周围流场彼此发生干扰,抑制了超空泡内侧的扩展,而且当并联间距较小时,2个出水超空泡的尾部发生融合。相比单个航行体出水,并联出水过程中纵向速度衰减较快,使航行体的减阻性能小幅下降。并联出水航行体的弹道发生偏转,当并联间距较小时,航行体先发生向外侧偏转之后转向内侧偏转,当并联间距较大时,航行体只发生向外侧的偏转。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水下对抗新方案,该方案尝试利用激光光源在远处水下产生的空泡及其噪声来模拟潜艇螺旋桨在行进中产生的空泡及其噪声,作为假目标在水下对抗中得到应用。对实现方案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来流速度对圆盘空化器产生超空泡的形态,基于粘流理论和有限体积方法,对带有圆盘空化器超空泡航行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超空泡形态与航行体速度之间的关系。随着速度的增加,空泡长度逐渐增大。并进一步给出了流场的压力分布云图和速度矢量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通气超空泡的生成机理和获取形态可控有效减阻的超空泡,文章利用中速可持续通气空泡水洞进行了空化器和通气联合生成超空泡的实验研究.详细分析了通气超空泡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给出了空化器直径、空化器线形对通气系数门限值和通气超空泡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较大直径空化器模型形成通气超空泡需要的通气系数门限值较低,相应的超空泡尺寸也较大;平头倒角形和圆盘形空化器比圆锥形的形成通气超空泡需要的通气系数门限值低,相同条件下前者形成的超空泡尺寸也较后者大;对于圆锥形空化器,锥角较小的不易形成通气超空泡.文中实验研究结果为水下航行体的空化器合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