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谢云  钭逢光 《公路》2006,(6):186-189
选择杭徽高速公路昌化~昱岭关段路堑岩石边坡作试验点,客土喷播绿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葙、鬼针草和狗尾草等一年生先锋植物是改善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环境的一种理想乡土植物,与常规客土喷播草种方法相比,青葙、鬼针草和狗尾草等植物种子喷播,不需养护,绿化效果好,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本地物种的侵入和植物群落演替提供条件,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客土喷播是利用专用的喷射设备将土皮、有机质、保水材料、肥料、改良剂、专用蚀剂、粘合剂和植物种子等混合后喷射到岩石边坡上,从而实现边坡绿化。以都汶高速公路上进行的岩石边坡生态防护-客土喷播的实际施工研究为例,阐述了客土喷播的可行性和成功性,并介绍其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客土喷播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汕梅高速公路梅州至畲江段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防护绿化采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经验总结,阐述了客土喷播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材料组成、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客土喷播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绿化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至承德段工程建设过程中深挖路基边坡防护绿化采用挂网客土喷播技术进行经验总结,阐述了客土喷播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材料组成、技术特点、应用前景以及客土喷播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对我国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绿化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边坡的生态防护和环境绿化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的研究及施工热点。通过对客土喷播技术在我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及对客土喷播技术背景的了解,介绍了客土喷播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9)
利用表层土壤和地表有机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作为客土基材,在高速公路边坡进行客土喷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表层土壤和地表有机植物残体堆肥产物作为主要客土基材进行边坡客土喷播绿化,可显著加快边坡植被建群速度,有利于促进边坡植被保持合理的草灌比例,有利于促进边坡植被群落向着乡土化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7.
上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湿式客土喷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上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日新月异。就客土喷播而言,有干式客土喷播、液压式客土喷播、湿式客土喷播等等,各种客土喷播形式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这里主要论述湿式客土喷播的使用、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工程试验情况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上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日新月异.就客土喷播而言,有干式客土喷播、液压式客土喷播、湿式客土喷播等等,各种客土喷播形式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这里主要论述湿式客土喷播的使用、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工程试验情况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石质边坡生态恢复及治理技术是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难点,文章通过对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境内)红砂岩边坡采用客土喷播+人工建植技术生态恢复的实施,介绍该段边坡绿化技术,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吉延高速公路为典型,进行风化岩边坡客土喷播试验,由此探讨了客土喷播技术在长白山区公路风化岩边坡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客土喷播技术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加快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乔灌草的组合配置能顺利完成群落演替更新;同时促进了边坡稳定性和景观效果.该技术适宜在长白山区公路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岩质边坡植被抗冲刷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阐述了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植被现场抗冲刷试验的试验目的,详细介绍了其试验方案及现场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区草种生长情况的评判,对试验区草种抗冲刷能力的测试,对适宜广西寨任路边坡防护的草种进行了比选,对不同草种抗冲刷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不同草种在不同降雨强度下与边坡冲刷的关系,为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植被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植被混凝土坡面防护技术应用及防护效果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路岩石边坡的特点,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公路边坡坡面生态防护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孔混凝土和植生基材的性能,草坪植物的选择以及植被混凝土施工工艺,并给出了实体工程实施后2年内的生态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植物根系固坡作用的试验与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从力学机制上探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采用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植物根系锚固的有关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的加入不仅改变了土的抗剪强度曲线形态,而且形成了根系复合土,提高了土体抗剪强度;不同的根系分布形态、分布位置对根系土强度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同,根系位于边坡中上部可以获得更好的固坡效果;总的来说,植物根系具有比较明显的固坡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安楚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恢复植物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云南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课题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方面进行研究,在对云南省安楚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及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生长试验,并以安楚高速公路岩石边坡作为工程示范点,对适用的植物种类、种子配方进行研究。并对灌草关系进行分析,对边坡绿化施工工艺提出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中含软弱层顺层岩质边坡破坏严重。为探究其地震响应情况,以大光包滑坡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建立一含软弱层边坡模型,按不同工况加载,研究边坡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边坡响应剧烈程度与地震波幅值具有正相关关系,与软弱层强度反相关;波形对边坡响应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区别对待;软弱层存在增大了边坡响应,增加了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的风险,是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中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鲁中山区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的自然恢复效果,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和植被恢复设计提供参考,调查了鲁中山区的6条省道和2条国道,得到了边坡的岩石类别、风化程度,以及边坡的建设年限、坡度、坡高和边坡植被的覆盖度与优势物种,并简要分析了植被自然恢复的原因。初步结果显示:(1)花岗岩、闪长岩边坡的植被自然恢复效果远好于石灰岩边坡;(2)黄背草、荩草等为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的优势物种,而荆条、酸枣等为石灰岩边坡的优势物种。建议:(1)对稳定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宜采用不妨碍植被生长的防护型式,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2)对石灰岩边坡,宜采用岩石裸露处理,并穴栽灌木进行美化;(3)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充裕不应成为随意扩大边坡工程防护的理由,将边坡植被自然恢复的理念应用到高速公路边坡设计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岩质及不稳定边坡工程与生物防护结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宁  李轩  陈永安 《公路》2003,(1):106-110
较为详细地质介绍了引进吸收的日本先进坡面防护技术——金属框架整体防护技术。此技术把工程防护与生物防护有效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切割坡面的力学稳定性,又利用生物防护有效地绿化美化坡面,防止水土流失。对各种风化、兰风化岩石边堤及其它不稳定边坡的防护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常用的SMR,CSMR,TSMR体系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TSMR体系为框架,考虑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作用系数β,建立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三高”地区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THSMR;并以乌尉高速公路沿线34个岩质高边坡为例,通过稳定性定量计算,换算出等效RMR值——ESMR,以此为标准值,对比分析了TSMR,THSMR体系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TSMR值普遍偏大,而THSMR值接近边坡实际稳定状态,后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连接渠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法获得了非饱和黄土边坡的土-水特征曲线,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将拟合参数代入Vanepalli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经验公式,预测不同吸力和含水率下的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值,并与常吸力三轴剪切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预测公式的准确性;试验结果和预测结果都表明非饱和黄土吸力和含水率的变化对黏聚力影响显著,对内摩擦角影响较小。通过建立含水率与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的关系,将不同含水率的抗剪强度运用到非饱和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不但能对该区域黄土边坡的稳定性给予科学的评价,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单一的香根草护坡或微型桩护坡在边坡加固与防护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针对两者协同护坡的研究和相关工程应用相对较少。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评判边坡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其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程度高,可提升滑坡灾害的预测水平,从而降低损失。通过室外大比例尺模型试验,采用坡顶分级堆载对植被与微型桩协同护坡的效果进行试验,并对采用多种理论与数值方法求得的边坡安全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香根草及微型桩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略高于二维有限元分析;相比于素土边坡,微型桩-香根草协同护坡能极大地提高边坡安全系数,有效提高坡体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边坡承受荷载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生态防护与工程加固措施协同护坡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