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宣 《广东交通》2009,(6):60-60
11月12日14时15分,一辆"鲁F09551"金龙牌中型客车,由西向东行至烟威一级公路双岛海湾大桥处时,车辆突然失控,冲破隔离带坠入海中,事故造成13名广东游客遇难。经对现场勘查、取证,初步认定驾驶员雨天未保持安全车速,操作不当,致车辆失控发生侧滑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驾驶汽车遭遇突发故障,怎么办?现介绍汽车五种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办法,希望能给予汽车驾驶员些许帮助. 一、方向失控 汽车在行驶途中方向突然失控,这时司机千万不能慌张,应果断利用脚制动停车,但要注意不能踩得太猛太死,以免发生车辆侧滑事故.  相似文献   

3.
冬季在冰雪路面上行车时,路面附着系数非常低,容易发生制动跑偏、甩尾、侧滑、侧翻、制动距离加长,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因此,驾驶员朋友在冰雪路面行车时须做到"九防".  相似文献   

4.
爆胎是因轮胎某一局部的机械强度受到严重削弱而突然爆破。爆胎一旦发生,轻则汽车将发生侧滑、甩尾;重则汽车将连续地翻滚。这样,不仅危及爆胎汽车自身的安全,而且会使来往车辆因躲避不及而发生连续相撞,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引发爆胎的原因很多,针对高速公路爆胎事故成因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5.
肖军 《交通与运输》2011,27(1):74-74
秋冬季节是雾的高发期,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车辆倾翻.因此,雾天行车需要掌握一些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平时没有注意定期更换刹车液,或刹车系统年久老化,系统失去了密封性,刹车 液里就可能进水。那么在高负荷运转情况下,刹车系统会产生蒸气,其后果是,刹车压力突减小。假如,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然发现刹车不管用时,千万不要慌,不要想当然地伸手猛拉手刹,因为手刹一般作用在后轮上,在高速情况下即使把刹车片拉红了也没用,反而会使车甩尾。  相似文献   

7.
晓青 《交通与运输》2008,24(1):73-74
1.雾天行车有技巧 秋冬季节是雾的高发期。雾天行车能见度低、视线不清,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同时,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制动性能变差,容易发生侧滑或造成车辆倾翻。因此,雾天行车需要掌握一些驾驶技巧。  相似文献   

8.
1月28日是农历大年夜,锦江商旅二分公司驾驶员王庆祥象平时一样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公司,对心爱的大巴进行仔细擦洗、保养检查油路灯光、电路、刹车等是否正常。中午11时30分,他驾驶车辆往南京方向驶去,执行市旅游集散中心南京、扬州三日游用车接待任务。这天,华东地区突然出现大面积罕见大雾。  相似文献   

9.
在虚拟环境下分析车群行为安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虚拟化平台研究车群的运动特征规律。内容包括软硬件平台结构,试验过程,数据采集,分析计算和数据可靠性分析等几个部分。试验中由15个驾驶员在同一场景中进行模拟驾驶,同时采集各自车辆的运动参数,包括车辆的行驶轨迹、各种速度加速度、刹车使用情况以及方向盘使用情况等。运用模糊神经网络及风险概率矩阵分析上述数据,计算出车群发生风险的情况概率,提出了一种研究车群行为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当独立悬挂车辆的前轮侧滑量偏小或为零的时候,转向轮非正常磨损严重。基于这种原因,我们对240台独立悬挂车辆进行了检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用双板式侧滑仪检测独立悬挂车辆前轮侧滑量时,不能单纯地观察仪表指示数值,而应该对检测结果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ETC收费环境下驾驶行为特征对车辆排放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驾驶员基本特性的实际问卷调查分析出ETC收费环境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得出影响车辆排放的显著驾驶行为因素。根据不同驾驶员驾驶捷达轻型车通过北京西红门ETC收费站上游500m路段实地尾气排放测试,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SEMTECH-DS对车辆进行排放统计,得出驾驶员的行驶速度与车辆尾气排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驾驶员在车辆速度控制方面是存在差异性的,而这种差异性是导致车辆尾气排放量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有利于驾驶员能够更为合理地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使车辆完成ETC收费的整个过程尾气排放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2.
车辆颜色是影响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动态运行环境下车辆颜色、车型对于驾驶行为的影响,首先,建立不同颜色、车型车辆模型及其白天与黄昏两种道路环境,构建6类典型驾驶场景;其次,选取25名测试人员,采用组内实验的方法进行试验,实验中利用驾驶模拟系统、眼动仪与多导生理仪采集车辆运行、驾驶员眼动与心率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驾驶员对车辆的识认有明显差异,白天识认距离明显高于黄昏,大客车则明显高于小轿车,黑色车辆在黄昏时识认性明显低于其他车辆,尤其是在观察前方车辆时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车辆颜色对于驾驶员识认距离存在明显影响,尤其是小型车辆在黄昏时响更为显著,以上结果应在车辆颜色选择及驾驶员培训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交通》2013,(11):53-53
9月3日13时25分,公交集团202路驾驶员李小兵驾驶车辆(粤TA8248)途经古神公路南珠湾路口红绿灯处时,前方一辆摩托车突然起火,考虑到情况紧急,驾驶员李小兵当时也顾不上征求乘客意见,  相似文献   

14.
驾驶行为研究中的车辆信息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安全体系中,驾驶员的行为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驾驶行为的改变使得车辆的行驶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采集车辆行驶状态的信息,可以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研究,这对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驾驶技术和驾驶速度在车辆行车中对车辆行车安全的分析,从它们的不同方面论述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期认识到驾驶员培训工作、驾驶员良好习惯的养成、驾驶员道德修养等的重要性;使驾驶员在取得了驾驶资格后,充分了解驾驶技术对保证安全行车所起的基础保证;并在今后的驾驶中如何养成良好的驾驶作风和良好的驾驶习惯,认识到合理控制车速是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合理运用车速对保证运输企业生产成本的相互影响;从而为减少事故,提高运输效率,确保社会和谐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部分或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允许驾驶员将驾驶任务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但驾驶员仍需对驾驶环境进行监测,若发生紧急事件或驾驶环境超出系统运行设计域等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影响驾驶接管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因、交通环境以及人-机交互系统。本文分析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特性等人因对接管过程和接管时间预算的影响。分析发现,驾驶员长时间脱离驾驶任务会导致其陷入被动疲劳或驾驶分心状态,从而降低接管绩效。适当的非驾驶任务可以使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认知负荷,降低驾驶员的被动疲劳水平。结合网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多次发出预警信号,提高接管绩效。本文讨论了交通密度、道路条件等交通环境对接管时驾驶员感知、认知及决策的影响,探讨混合交通下过渡区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权切换 (Transitions of Control, ToC) 的管理问题。在复杂道路交通下,驾驶员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对环境的感知,且驾驶员在弯道接管车辆时更容易出现较大横向偏差。在混合交通环境中,为防止过渡区出现集中的ToC,可以制定相应交通管理措施,以降低过渡区域中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还分析了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及其组合类型交互方式的优、缺点,讨论网联环境下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以及ToC形式。 单个的交互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交互形式能形成优势互补,及时地将接 管信息传递给驾驶员,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对环境的感知。网联技术发展使得可利用的行车信息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提高,网联信息需要更好地呈现策略,以保证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接受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交互信息。同时,利用驾驶员状态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所处状态,并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提醒驾驶员,使其保持警觉,提高接管绩效。未来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非驾驶任务对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影响,结合接管时的驾驶环境,遵循预测算法辅助驾驶员实现控制权的平稳过渡。随着网联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步改进现有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对过渡区域ToC的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车辆的径向加速度是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驾驶行为的重要表征,通过对加速度的分析,可对驾驶员加速和刹车的行为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对双车道公路平曲线处的车辆运行车速现场进行行车实验,获得车辆转弯时的径向加速度,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车辆加速度与平曲线线形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平曲线处车辆行驶时的加、减速行为:车辆从直线进入到曲线时逐渐以较大的减速度减速至该圆曲线半径所对应的运行车速;当汽车离开曲线时,会适当加速至期望车速,然后做匀速行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1日,汝城县驾驶员曾某因疲劳驾驶造成2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据统计,近几年来,郴州市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车造成的事故仍占一定比例,2002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00起,死亡391人,其中因疲劳驾车发生交通事故56起,死亡25人,分别占总数的3.7%和6.3%。因此,笔者认为,疲劳是许多重大交通事故的根源,驾驶员疲劳驾车是造成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而使人主观上感觉疲乏和客观上工作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当持续工作一定时间以后,人体必然会出现疲劳。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每天驾驶车辆超过8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的交通情况。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不断观察交通情况的变化,迅速进行判断,并决定自己的操作动作,驾驶员的感觉器官(眼睛)及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且工作姿势固定,不能自由活动,所以,驾驶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引起的肩部、腿部等的疲劳。驾驶员在行车中是否容易出现疲劳决定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大致归纳如下表: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对道路上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跨越江河湖海以及悬崖峭壁的桥梁被修建出来。驾驶员在这些地区的桥梁行车时,很容易受到外部风环境的影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尤其是在侧风环境作用下,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实践、交通事故的追因、相关研究的发展,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桥梁行车过程中外部风环境对于行车安全的重要影响。以德州至上饶国家高速公路合肥至枞阳段的桥梁行车安全为例,首先从静力学角度对侧风环境下的行驶车辆不发生侧滑、侧翻以及虽然发生侧滑但侧滑距离在安全范围内的安全风速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项目路段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侧风区安全行车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其他高速公路项目的桥梁行车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考虑车辆价值的倒计时信号交叉口 驾驶员驾驶行为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现车辆价值是否对驾驶员在倒计时信号交叉口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 以激进型驾驶行为、普通型驾驶行为和保守型驾驶行为为典型的驾驶行为,运用交叉口 录像获取数据方法,采集了车辆经过典型倒计时信号交叉口时的车辆价值、车速、倒计时 剩余时间、所在车道等具体数据,并对3 种驾驶行为进行了判定,建立了分时段的倒计时 信号交叉口驾驶行为Logistic 模型.结果表明,在红灯倒计时显示的3~0 s 时间段内,与保 守型驾驶行为相比,激进型驾驶行为与车辆价值、车速、所在车道有关系,普通型驾驶行 为仅与车辆价值、车速有关系;在绿灯倒计时显示时间为3~0 s 与n ~3 s 的时间段内,激进 型驾驶行为与普通型驾驶行为与车辆价值、车速有关系.结果说明,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 价值对驾驶员在倒计时信号交叉口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