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乙 《交通与运输》2009,25(6):70-70
摩托车头盔是用来保护摩托车驾乘人员头部的用品,由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及护目镜等部件组成。壳体是指头盔的外层结构,用质地坚韧、耐用并能较多地吸收冲击能量的材料制成。摩托车头盔边沿应镶嵌软质圆钝的缘圈,  相似文献   

2.
交通资讯     
正国内瞭望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为进一步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有效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佩戴安全头盔、使用安全带的意识;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广"买电动自行车送头盔"和"买保险送头盔"模式,组织快递、外卖、出租汽车、网约车等重点行业示范引领,切实配齐用好安全头盔、安全带。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执法管理,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汽车驾乘人员不使用安全带行为,助推养成安全习惯。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保有量大、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快,是我国农村地区摩托车分布与发展特征:摩托车事故死亡比例逐年增加尤其是西部地区上升幅度大、无证驾驶、超速行驶、晚间事故多发等,表明当前农村地区摩托车安全形势严峻:农村地区摩托车上牌率低、年检率低、驾驶人持证率低、头盔佩戴率低等,是问题的集中表现:农村地区摩托车上牌费用高、年检不方便和驾驶人考证难、安全意识低以及违法治理环境不良、违法查处率低、底数不清等,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深层次原因。建议从出台税费优惠政策、采取便民措施、把好销售环节管理、建立基础台帐、调整驾驶人考试政策、改善头盔质量、有步骤开展摩托车违法治理等方面,对农村地区摩托车问题实施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汽车后排座位通常是尊贵和地位的象征,领导、长辈和贵客一般会坐在汽车后排座位上.但后排又不像前排有安全气囊等丰富的安全配置,再加上后排乘员安全带佩戴率较低,因此后排乘员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SAE J2114平台翻滚试验标准,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带有驾驶员约束系统的车辆翻滚试验仿真模型,分析了安全带、乘员头部空间、翻滚初始整车模型质心加速度对翻滚碰撞中乘员伤害的影响;得出系安全带能有效保护乘员减轻乘员头部伤害、避免乘员被抛出车外,较小的乘员头部空间可以减轻对乘员头部和颈部的伤害,以及相对于胸部伤害乘员头部伤害对模型抛出加速度更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交通标准化》2009,(2):95-95
据日前在上海召开的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专家审定会上传出的消息,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对相关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明确规定头盔上的打开装置必须让他人能在30秒内启动等安全细节。排量较大的高档和运动类摩托车头盔的刚性、稳定性等性能标;隹都将与欧洲标准持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客车正面碰撞对乘员的损害特征,通过设计客车座椅动态试验模拟整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分析了客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的损伤机理.研究表明:安全带类型、座椅填充物吸能特性、座椅布置方式及约束隔板尺寸均会对乘员损伤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三点式安全带相较于两点式安全带对全面改善乘员损伤风险效果明显,头部损伤减小了 66.44%,胸部损伤减小了 48.34%,左、右侧下肢损伤分别减小了 45.36%、65.05%;座椅填充物对改善乘员头部损伤风险积极有效,吸能特性优异的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头部损伤减小了 55.78%;有高度偏差的座椅布置方式会增加乘员胸部损伤风险,胸部损伤增加了 11.46%;适度增加约束隔板尺寸,能够使乘员头部及靠通道侧乘员胸部和下肢损伤风险减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行为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构建了一种基于RetinaNet的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行为检测模型。首先,采用Keras框架对RetinaNet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设计残差网络(ResNet-50)作为主干网络提取输入图像的特征;然后,利用特征图金字塔(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FPN)和聚焦损失函数(Facal Loss)分别进行特征融合和解决正负样本失衡问题;接着,面向小目标对象对候选框选取进行优化,并选用Adam优化器进行参数学习;最后,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采用典型城市道路不同视角和光线状况下的电动自行车交通流视频图像数据,训练优化检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测模型可对图像中远(小)、近(大)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的安全头盔佩戴行为进行同步检测;检测模型的AP值达93.29%,mAP值达88.40%,在不同角度和光线下检测效果稳定;相较于SSD, Fast R-CNN模型,优化后的检测模型对安全头盔佩戴行为检测的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交通标准化》2009,(4):116-116
2009年2月10日,菲律宾产品标准局发布通报《由标;隹PNS—UN—ECE Reg22—2007覆盖的防护头盔及其面盔强制性认证的执行准则》,该准则进一步明确了《关于摩托车和机动脚踏两用车驾驶员和乘客防护头盔及其面盔认可的统一规定》中的规则和法规,并且提出了增设摩托车和机动脚踏两用车头盔和面盔的子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标准化》2010,(12):67-67
近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主办、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办的《摩托车碰撞乘员防护》标准工作组首次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市大长江摩托车集团、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机构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  相似文献   

11.
对安全气囊点火时刻的准确控制是气囊系统起到保护乘员作用的关键技术.点火控制算法是实现气囊适时准确点火的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车安全气囊点火控制算法.算法构造了一个三层人工神经网络,利用碰撞发生时的减速度信号和乘员重量为输入信号,其输出信号为乘员的头部位移,作为气囊触发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汽车安全座椅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座椅及其性能,分析了汽车正面碰撞时乘员头部前倾速度快于身体而导致颈椎受伤害这一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对汽车座椅的设计进行改进,以达到车辆正面碰撞过程中减轻乘员受伤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有针对二轮车事故后果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讨论骑行者总体伤害,少有针对骑行者具体身体部位的受伤情况相关研究。为揭示各身体部位受伤之间的关联性及致因,基于中国深度事故数据(CIDAS)中2 799起二轮车事故,以二轮车骑行者头部、胸部、上下肢等7个主要部位伤害严重程度为因变量,选取44个主要自变量以表征碰撞前行为、碰撞位置等信息。采用带随机参数的多变量模型进行研究,以更好解释各受伤部位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及数据中未能观测到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二轮车骑行者性别及年龄、车辆属性、碰撞前二轮车驾驶行为及二轮车被撞位置均会对二轮车骑行者不同部位的伤害造成显著影响;头部、胸部及下肢在二轮车事故中是最脆弱的3个部位,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年二轮车骑行者在头部伤害模型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参数,即中年二轮车骑行者会对二轮车骑行者头部伤害严重程度存在异质性影响;加强汽车及二轮车的安全设计从而保护二轮车骑行者胸部和腹部极有必要;佩戴头盔不仅能够保护头部伤害,对于保护上肢伤害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首先,采用分离式仿真法,将基于整车结构正面碰撞计算模型所得的B柱减速度曲线作为碰撞加速度冲击波曲线,加载于台车试验环境中的乘员及其约束系统正面碰撞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其次,采用车身、乘员一体化仿真方法,计算实车碰撞环境中的包含乘员及其约束系统的整车正面碰撞计算模型.根据乘员头部和胸部的伤害值、车身耐撞性等评价指标,研究这两种计算方法结果的差异,进而探讨质量补偿法对计算成本低廉的分离算法的计算结果的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公共自行车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总体概述,并针对相关文献进行批判性检验。基于以往同行评议文献及灰色文献,对与公共自行车系统影响相关的认知缺陷进行分析。当前亟须针对全球公共自行车研究进行评估,该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及加强当前和未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认为方便性和低支出是注册并使用该系统的重要原因。其次,与固有观念相反,公共自行车系统用户比非用户更倾向于拥有和使用私人自行车。第三,当法律强制要求佩戴头盔时,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更不愿佩戴头盔。最后,从更重要的可持续交通角度而言,大量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者选择该方式取代可持续交通方式而非小汽车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公共自行车近期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数量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末屈指可数发展到如今超过800个。通过综述近期公共自行车文献,总结公共自行车研究领域的若干议题。便捷性是出行者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主要动机。省钱是促使低收入群体使用的原因,与停放站间距离是预测会员数量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只有不到半数会员每月使用率少于一次。男性使用率高于女性,但性别失衡情况并未如私人自行车那样显著(至少在自行车使用率低的国家)。年会员最普遍的出行目的是通勤。与私人自行车使用者相比,公共自行车使用者不常佩戴头盔,但在法律强制佩戴头盔的国家,其使用水平则受到影响。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相比私人自行车使用者不易受伤。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电动自行车集成、GPS全球定位系统、无停放站系统和改进的公共交通一体化。指出应开展更多研究量化公共自行车在出行方式选择、尾气排放、拥堵和健康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表明,车辆与柱状物发生侧面碰撞而导致乘员重度伤害的比例较高,因而对侧面柱碰撞的研究是必要的。基于力学理论对这种特殊的侧面碰撞形态进行分析,同时以乘员伤害和车身变形作为指标。对三种不同形式国产轿车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可找出侧面柱碰撞与一般侧面碰撞间的差别,进而为车身侧面结构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影响路段摩托车单车碰撞事故严重程度的因素,以美国印第安纳州2013—2015年1 526起路段单车事故为研究对象,考虑驾驶员特征、车辆属性、道路条件、环境及事故特征5方面共21个自变量,构建了巢式logit模型,分析死亡事故、失能性伤害事故、非失能性伤害事故与仅财产损失事故。利用全信息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研究发现: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驾驶员性别、年龄、是否使用头盔、是否酒驾、驾驶员是否被甩离摩托车、是否超速、是否冲出道路、是否载人、车龄、道路是否潮湿、道路线形与限速、月份、光线条件、是否发生农村地区、摩托车碰撞物(电线杆、路缘、涵洞、护栏、树)与摩托车单车碰撞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中,驾驶员被甩出车外、超速、摩托车冲出道路、摩托车车龄超过10年、事故发生在4月、7月份、夜间、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摩托车与电线杆碰撞增加了死亡事故的概率。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适的策略用来降低路段摩托车单车事故严重程度,也可以为后期国内摩托车事故的进一步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谭璐  郭红霞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6):200-200,F0003
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现状,阐述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规范的理论依据,并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出大学校园的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立足现状,并从校内道路照明条件的改善、不同气候条件的管理、强制大学生佩戴安全头盔、不同时段的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置交通纠察执勤岗、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七个方面,对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进行规范,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行人处于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屏蔽体、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乘员所具有的保护措施,所以事故伤亡率很高。对行人碰撞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车辆对行人头部的碰撞保护仿真分析入手,并开展了实车试验验证,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行人头部保护实验中CH4点HIC伤害值超标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改进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