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是得到最多关爱的群体。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儿童交通安全问题并未受到人们必要的重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火灾溺水、食物中毒及用电安全等受伤甚至死亡。其中,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手段,包括交通秩序的整体提高,也包括儿童监护人的照看约束,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儿童自身的安全教育。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儿童交通安全教育问题谈几点个人陋见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
儿童束护装置的设计随着儿童身体的大小、脸部的朝向、束护的形式以及安装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所有的束护装置都是基于将儿童尽可能紧密地与车身固定在一起这样一个基本原则。统计数据表明,儿童束护装置可以使坐车的儿童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受到的伤害减少大约70%。一项关于2岁至5岁的儿童在碰撞中的受伤情况的最新调查显示,系了安全带的儿童所受到的严重伤害是那些处于儿童束护装置保护下的儿童的3.5倍,特别是头部伤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陈浩 《北方交通》2012,(4):171-172
安全是交通工程中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在交通安全研究中,发现交通事故与某些交通工程设计不合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合理运用交通工程的相关理论,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预防交通事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陕西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窒息、溺水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主要特征,并探讨儿童意外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陕西省9个国家级监测区县中的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及对照组儿童资料。运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常见意外伤害调查表》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看护情况、伤害发生情况。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以及百分数对儿童意外死亡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运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讨儿童意外死亡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25名5岁以下意外死亡儿童中,交通意外有5例(20.0%),溺水有9例(36.0%),意外窒息有11例(44.0%)。从年龄分布看,因意外窒息死亡的儿童年龄较小,有90.9%在1岁以下(10例)。从性别分布看,交通意外死亡者均为男童。在意外伤害发生时,有8名儿童的看护人未在现场,而在现场的17例看护人中,仅有4名在看护儿童。死亡组进行过体检的儿童有16名(64%),少于对照组的25名(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2,P=0.003)。死亡组儿童主要看护人为母亲的有9名,少于对照组的14...  相似文献   

5.
道路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通安全角度道路交通现代化进程可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对比日本四十多年来和我国十多年来交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现在处于第一次交通现代化阶段的发展前期,今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可能进一步大幅度上升.当前应该注意加大对传统治理手段的投入,以防出现交通事故极其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窦成林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1(1):106-106,108
道路交通安全是全球共性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良好的交通环境会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交通事故则对社会安益带来是严重影响。因此,在伊春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公路网化日趋完备的今天,针对小兴安岭林区的特点,研究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措施尤为必要。将通过对小兴安岭林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探寻影响伊春道路交通安全因素及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和办法,为保证伊春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保护林区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畅通、经济、便捷、可靠、和谐、良好的交通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小兴安岭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尽可能降低人员伤害程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步行交通在我国城市中占较大比例。行人在道路交通中属弱势群体,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冲突中最易受到伤害。在城市行人引发的交通事故中,大多与行人违法穿越行车道有关。行人的违法穿越除一部分行人自身不良的交通习惯原因外,还与城市步行过街设施的设置不合理,而"迫使"行人违法穿越车行道有关。要解决这  相似文献   

8.
人们评价一个地方的交通环境,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感”,这种感觉就是交通安全心理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交通心理安全问题比交通事故更值得关注。因为交通事故毕竟是少数,而人们每天受到的心理“伤害”却在无时不刻地发生着。2004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同类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交通安全与心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交通简讯     
我国通客车行政村两年增加了近3万个;国内首创新型公路防护栏撞击试验成功;英计划分时分地段收取养路费;澳大利亚发布儿童束护系统标准;阿根廷交通事故死亡率居世界第一;日本智能交通社会浙露雏形;莫斯科市中心停车费上涨四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交通出行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行为能力、知识能力、感觉意识、记忆力都发生了衰退,导致了在公交出行中安全问题的发生。据统计,在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中,老人排在了第二位,其中多是因跌倒而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基于某市2020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及成因,以照明条件、能见度和天气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无伤害、轻伤、重伤及死亡等4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对某市2021年第1季度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75.1%、75.0%。基于数据挖掘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可为交通管理部门治理交通环境、降低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速公路与普通道路交通事故伤事故类型及伤害特点等方面不同及同在联系,为减少事故发生率与提高抢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山东交通急救中心和山东省交通医院救治的交通事故伤患者754例,分为高速组与普通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滞留现场时间无显著差异,事故类型、伤情特点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高速组的事故类型以单车事故和追尾相撞为主,伤情呈三多三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性质方面研究较为匮乏的现象,提出了一种交通事故时空分析下的交通波划分方法,用于从时空特性对交通事故进行微观分析.利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下的车辆时空图建立交通波分析模型,通过拥挤速度和交通事故风险函数获取交通事故的时间特性.分别对各个交通波和交通事故区域进行定义,通过图例展示交通事故的空间分解.通过交通波传播模型和速度及加速度的限制条件建立交通事故下的交通波空间模型,对处于交通波上的时空节点进行筛选以获取交通波方程.以广州市机场高速公路为例对部分事故段绘制车辆时空图,利用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对数据进行筛选确定了集结波,启动波,停止波和消散波的方程,集结波和消散波的波速及事故发生点坐标等信息.确定了拥堵区域和消散区域的位置,利用凸包算法计算其面积,同时将该方法利用在该路段其他次的交通事故区域中以得到该方法的普适性.该特性分析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其他交通事件的微观分析以及特性建模中,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性质方面研究较为匮乏的现象,提出了一种交通事故时空分析下的交通波划分方法,用于从时空特性对交通事故进行微观分析.利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下的车辆时空图建立交通波分析模型,通过拥挤速度和交通事故风险函数获取交通事故的时间特性.分别对各个交通波和交通事故区域进行定义,通过图例展示交通事故的空间分解.通过交通波传播模型和速度及加速度的限制条件建立交通事故下的交通波空间模型,对处于交通波上的时空节点进行筛选以获取交通波方程.以广州市机场高速公路为例对部分事故段绘制车辆时空图,利用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对数据进行筛选确定了集结波,启动波,停止波和消散波的方程,集结波和消散波的波速及事故发生点坐标等信息.确定了拥堵区域和消散区域的位置,利用凸包算法计算其面积,同时将该方法利用在该路段其他次的交通事故区域中以得到该方法的普适性.该特性分析方法同样可以用于其他交通事件的微观分析以及特性建模中,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交通标志的重要性交通标志是道路交通语言之一,是道路提供交通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飞快发展,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城市路网愈加复杂,各等级道路交织、不同交通方式并存、交通流量大、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标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们谈论的是儿童乘车安全,但另一组血淋淋的数据让我们很难逃开这些数据于不顾: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报告称.中国每年有近1.6万名15岁以下儿童步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安全的全球性课题 自汽车发明以来,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逾3000万.比同期战争死亡人数还多。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到非自然死亡人数的1,4左右。道路交通伤害主要影响弱势的道路使用者,包括贫困人群。半数以上的车祸死亡者是15~44岁的青壮年。据估计,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损失在低收入国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在中等收八国家为1.5%.在高收八国家为2%。  相似文献   

18.
速度已被视为在道路交通伤害方面一项关键性的风险因素,不仅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而且与事故所导致伤害的严重程度相关。超速和速度不当是几乎被普遍认同的交通事故数量和严重度的主要致因。速度越高,导致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驾驶员因素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布特征,论文对2014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驾驶员驾龄、性别和年龄的事故比例的分析,研究了单因素作用下重特大交通事故中驾驶员驾龄、性别和年龄的倾向性特征;然后,采用spss24.0对驾驶员驾龄、性别、年龄与伤亡人数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单因素作用下男性驾驶员导致的事故数比例为85%,是女性驾驶员的5.7倍;6~10年驾龄的驾驶员最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占47.06%;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驾驶员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最大,达到41.18%。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因素中单因素作用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培训部门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胸部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损伤部位。通过对影响胸部伤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可总结出减少胸部伤害的措施,并加以改进。该改进方法已被实例证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