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磁悬浮列车的中空挤压铝型材、蜂窝夹层板结构和承载特殊性,研究了常温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车体有限元建模对策,并从包括强度、刚度、侧风压力、振动模态及耐撞性等多学科领域进行数值仿真与评估.工程样车车体强度实测结果证明了上述工作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磁悬浮列车的中空挤压铝型材、蜂窝夹层板结构和承载特殊性,研究了常温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车体有限元建模对策,并从包括强度、刚度、侧风压力、振动模态及耐撞性等多学科领域进行数值仿真与评估.工程样车车体强度实测结果证明了上述工作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白木  子茵 《城市公共交通》2002,(4):44-44,46
2002年4月,随着我国第一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建成通车,并实现了2 000km的无故障运行,国产磁悬浮列车成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该磁悬浮列车自重20t,车厢(首车)长度15m,宽度3m,载重量可达10t,每节车厢有44个座位,最多可载客130多人,设计时速为150km.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7):176-177
通过spss软件对磁悬浮列车的能耗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单耗,同时通过既有研究对中低速磁悬浮的建设费用进行推算,然后从减振降噪、地形适用能力、可靠度、能耗、建设费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维修费用等因素出发对中低速磁悬浮体统进行分析,认为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在中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磁悬浮列车的行车安全和效率,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进行测速定位,以交叉感应回线测速定位和雷达传感器对进行相对定位,以查询应答器来实现绝对定位。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测速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用MATLAB仿真进行验证,证明该融合结构和融合算法能够提高列车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正>10月6日10时15分,伴随着声声汽笛长鸣,应用于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由中车株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追风号",从长沙磁浮南站缓缓开出,最终成功完成试验段正线热滑试车,该车凝聚科技美感,平稳地行驶在道岔上,全程无噪声、振动等异常。这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磁浮交  相似文献   

7.
2000年7月,上海市和德国签署了我国建造第一条高速磁悬浮列车营运线--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陆家嘴全长35公里的磁悬浮列车示范段的可行性研究协议书.这一项目一旦实施完成,将是世界上第一条以商业营运为最终目标的磁悬列车试验线.本文就磁悬浮列车的构造原理、发展前景作一概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陈列于北京颐和园的慈禧御用汽车,可称作我国第一号汽车.据说这辆车是袁世凯在1902年从香港买来献给慈禧的.昔日慈禧太后御用汽车,如今的珍贵文物,这辆汽车产于何地呢?参观这辆文物汽车,您会看到这辆车的脚踏板上镌刻着"DURYEA"英文字迹,以此佐证,这是一辆美国产的"图利亚"牌汽车.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09,(3):22-22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中低速磁浮实用型列车可望在4月研制成功,完成安全运行试验里程后即可投入批量生产。这种磁浮车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新版本的实用型磁浮列车将由两辆头车组成,成编组进行最高时速、转弯半径、爬坡运行等试验。争取在批量生产前完成10万公里安全运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从1881年第一辆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诞生以来,我国机车车辆工业已经走过了132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求强求富的梦想始终没有停歇。  相似文献   

11.
邓艳 《轨道交通》2011,(5):46-47
1971年5月6日,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在德国问世。然而,历经德国Emsland磁悬浮试验线和上海商业运营线之后,磁悬浮在高速铁路发展的大潮下,却已几近式微。这一交通领域最高技术的典型代表,真的就这样被时代湮没了吗?今天的我们,该对磁悬浮有哪些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低谷,中国车市在面临世界金融危机,全球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产销高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大增48.30%和46.1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与此同时,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大幅增长,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也同步大幅增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3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民用轿车保有量3136万辆,增长28.6%。  相似文献   

13.
长春,中国建成区面积第九大城市,吉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长春也是中国轨道车辆的摇篮!长春在汽车工业和轨道客车工业创造了无数的第一,在行业中成为中国现代化工业的摇篮。其中,殊不知在轨道交通领域也谱写了“神话”。 新中国第一辆轨道客车在长春诞生;新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在长春诞生;中国第一列地铁列车在长春诞生;中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在长春诞生(实验)。此外,长春客车厂是世界规模最大轨道车辆制造商之一。(产品有北京地铁、长春轻轨、武汉轻轨、重庆单轨轻轨、广州地铁、平壤地铁、德黑兰地铁等,以及中国绝大多数铁路客车)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本刊记者的脚步,去追随她的历史、去探听长春轨道交通集团那动感车轮发动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2008,(12):14-14
国内首列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车首辆车体总成,日前在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唐车公司完成制造,并开始静强度试验,标志着这一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吕春 《交通与运输》2011,27(1):76-77
近代上海的交通工具由独轮车到轿车、电车的变迁,是交通工具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上海半个世纪变迁的缩影,也是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缩影. 一、吸引英国作家的独轮车 在英国作家描写上海的一部历史小说中,男主角丹顿1903年来上海淘金时,一上岸就被一辆独轮车吸引住了.他从未见过这样子的车,连连发问:"它叫什么?他们用这个来载人?"来接他的人回答:"那叫独轮车."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4月 2 7日在四川省科技奖励大会上 ,西南交通大学研制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荣获 2 0 0 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也是该次奖励中的唯一一项特等奖。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于 2 0 0 0年 1 2月 31日诞生于西南交通大学超导技术研究所。该车在载重 5人、总悬浮净质量 5 30kg时 ,净悬浮高度大于 2 0mm。该车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磁悬浮车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前列。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系统主要包括 4个部分 :车体、永磁导轨、线性电机和地面控制系统。其核心是车体中的车载高温超导磁悬浮系统。该车全部…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09,(8):55-55
北控磁浮在此次CRTS CHINA 2009展会现场搭建了新颖的个性化展台,采用了视频、宣传册、展板等多种展示形式,宣传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特点、研发运作模式、研发成果和产业化前景。特别是在展台前安稳运行的磁悬浮列车模型,吸引了不少展商及专业观众的目光。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22.47万辆低速电动车产量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9月山东生产微型电动车27772辆,1-9月累计生产22.47万辆,同比增长53.82%。1.8万亿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近日,在2015年安亭汽车金融论坛上,由平安银行、建元资本和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汽车金融报告》发出预测,汽车  相似文献   

19.
航天飞机作为一种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可以垂直发射、在轨运行、水平降落,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经过30年的运行使用,成就了人类航天发射、空间站建设、施放/回收卫星、维护航天器的重任后,开始退役.回眸这段历程,盘点其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后航天飞机时代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航天卅载共建造了"企业"号、"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及"奋进"号6架航天飞机,其中除"企业"号用于综合性能测试外,其余5架全部用于载人航天飞行(图1和图2).一、航天飞机的"得"1.规模之最航天飞机无论几何尺寸,还是起飞重量、有效载荷,目前仍然位居载人航天器之最.航天飞机采用无尾三角翼、单垂尾总体布局,可使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过程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像普通飞机一样飞行自如.其整体外形总长56.14米,外储箱长度46.88米,助推器长度45.46米,总高23.35米,总重2051.334吨;轨道器机长37.24米,翼展23.79米,机高17.27米,机翼面积249.91平方米;净重质量68 ~ 77.754吨,回返时的最大着陆质量87 ~ 104.328吨.  相似文献   

20.
2001年2月11日,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的“863”计划项目“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通过验收。国家超导技术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甘子钊院士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赵忠贤院士等专家在现场考查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并对其技术指标进行审定后,对世界上第一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的研究集成了国内的相关技术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超出原“863”计划所规定的目标,拥有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为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在交通领域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超导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