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四部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和轮渡。在此仅介绍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无论从运力和运量来看,这两者都是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承担方式,近年来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轨道交通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铁5号线进行乘客问卷调查,掌握乘客到离轨道交通系统的方式选择规律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结论主要有:选择步行方式换乘客流量是最大的,客流主要来自直接服务区,选择常规公交换乘轨道交通的比例次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人一般都是驾车到有条件的车站进行P+R换乘. 在上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轨道交通系统在规划设计上尽可能根据站点的吸引范围及区域特征实现地面公交、自行车、步行、出租车、私家车等与地铁的近距离换乘.  相似文献   

3.
一、黄浦江公共交通越江交通的发展 从1970年以来,黄浦江公共交通越江方式从轮渡、桥隧公交逐步发展成包括轮渡、公交、出租车、地铁等多种形式全天候的公共交通越江服务,主要经历了轮渡为主、公交为主、多元协调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近日,温州市政府下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六大举措。《意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目标: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的主导地位确立,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社区巴士为辅助,出租车和水上观光巴士、轮渡为补充,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争取进入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5.
张懿木  陈田  王俊  李哲  李健 《城市交通》2021,19(4):120-126
公共交通乘客出行链构建是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也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和可持续运营的关键.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单一模式出行链,较少考虑多源数据环境下多模式公共交通出行链构建,无法进行各模式之间的转移和换乘客流特征的分析.基于轨道交通、BRT和公共汽车交通三网融合数据进行乘客出行链构建,数据类型主要有公交IC卡...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多元非集计(multinominal non-aggregation logit,MNL)模型的公交出行方式的选择方法。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中应用最普遍的公交车、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3种公交方式的特性,结合目前居民出行特性预测方法的特点,考虑影响城市居民选择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建立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方式选择的MNL模型。以广州市2014年出行调查数据为依据,标定MNL模型参数,计算得到的2014年广州市轨道交通、公交车、BRT出行方式的分担比例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小于10%,该模型可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和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样化,给地面常规公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常规公交客流呈现下降趋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本文主要以重庆为例,基于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探究在轨道网发展过程中常规公交面临的困境,提出在新常态下常规公交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构建"以轨道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一体化网络,从而实现地面公交服务效率和品质的全面提升,使其最终实现成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快速公交(BRT)与轨道交通换乘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共同组成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多层次的网络,这一发展战略已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广泛应用,实施这一发展模式既可以发挥轨道交通的优势,也可以体现地面快速公交的优势。在BRT与轨道交通共同运营、BRT功能定位复杂的情况下,通过对国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枢纽发展趋势及BRT与轨道换乘枢纽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祺 《交通与运输》2007,23(2):58-58
有些国家把出租汽车划入私人交通的范畴,因为它像私家车一样,仅运载1人或1户。我国将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因为它运输的是社会公众。上海城市交通自皮书提出,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常规公交是基础,出租汽车是补充。何谓补充?是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功能上,对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不足的补充。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包括轮渡、索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既具有轨道交通大运量、快捷的优点,又具有常规公交方便、灵活的特色,结合烟台市城市布局和交通发展状况,提出利用BRT技术构建烟台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落实公交优先的构想。利用SWOT法对烟台发展BRT系统进行分析,提出烟台BRT网络规划的初步方案和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素,实现了对出行者交通方式决策过程的刻画。同时,以平均增长率法和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庆市主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发展规模、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对2025年、2035年的五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不断升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将日益显现,地面公交的保障作用也得到增强,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4.41%、18.72%,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公共交通发展的三种模式,认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发展模式适用于大中城市发展初始阶段;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作补充的模式、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并重模式可作为大中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以昆明市为例,根据昆明市城市规模、交通需求特点,提出现阶段昆明公共交通优选模式是建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架、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最后,针对大中城市建立公共交通一体化格局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迎来了新形势新要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新业态等城市运输方式快速发展、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等因素,导致常规(地面)公交客流大幅度下降,公交出行吸引力持续降低。本文以常州公交为例,研究分析城市常规公交现存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提升城市公交运营服务能力,增大公交出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BRT系统作为一种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通常被定位为中、小城市公交骨干或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延伸,使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构建成轨交一中运量一常规公交的多层次、级配合理的系统。自2004年底首条BRT线路北京南中轴线开通以来,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已陆续建成数十条BRT线路。  相似文献   

16.
边经卫  丁明 《城市交通》2009,7(3):6-10,85
为了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改善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厦门市进行了多方式的公共交通建设。分析了大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选择和厦门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阶段特征,着重阐述了厦门市BRT近期和中远期的线网规划情况,并介绍了BRT首期通车工程和高架BRT升级为轨道交通的预留条件。厦门市BRT的规划实践表明:BRT是大城市现阶段较好的公共交通方式;建设高架BRT可与未来升级轨道交通相结合;与城市空间拓展和转型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BRT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运营系统以其独有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可有效地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对BRT与常规公共交通进行了对比,总结了BRT的优势;介绍了国外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针对我国BRT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公共交通一体化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上海城市总体发展、人口布局调整、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常规的.服务功能单一的地面公交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以轨道网络为骨架,能够满足不同出行距离.不同出行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新模式将是保持公交竞争力,实现大都市公交优先襄略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快速公交(BRT)得到广大城市管理者、市民的极大认可。本文主要阐述了BRT的组成、BRT智能系统的构成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应用效果,可为其他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分析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BRT)系统的组成、特点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BRT系统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专用车道设置技术、站台形式与站点位置布设技术、交叉口优先通行技术以及智能控制与管理技术等,BRT系统综合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长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