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规划建设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自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9] 32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以来,许多大城市积极研究和探索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快线(以下简称"快线")的相互融合被提到议事日程。从部分大城市规划建设的快线、市域(郊)铁路的情况看,存在快线服务范围不清晰、多种系统制式融合性差、单一系统速度不能满足多元出行需求、快线进入城区组织模式失当、缺乏技术经济合理性论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大城市快线规划建设的发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分析市域轨道交通道岔至平面曲线距离的影响因素。结合温州市域铁路的车辆参数,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道岔连接曲线的超高与加宽值、道岔尺寸以及道岔的辙叉形式、道岔铺设的线路性质及轨道结构对正线道岔、辅助线道岔、车场线道岔至平面曲线距离的影响,研究得出市域轨道交通道岔至平面曲线距离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吴欢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4):172-172,174
随着我国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国铁与城市轨道进行有效的衔接问题就需要妥善解决。本文先介绍了衔接的基本原则和国铁与城市轨道的相关知识,分析了两者存在的差异,主要探讨了国铁与城市轨道换乘衔接问题。由于当今国铁与城市轨道衔接系统主要是地铁和国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地铁与国铁轨道衔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市域铁路将成为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方式。确定合理的速度目标值是市域铁路项目设计的基础,结合上海市域铁路示范项目——上海机场联络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从项目规划目标、功能定位、车辆性能、线路条件、车站设置、工程投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速度目标值建议,对未来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具有参考意义。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市域铁路将成为连接城市市区  相似文献   

5.
开展客流特征研究对科学合理地设计轨道交通系统、优化运营组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地铁2号线的地铁刷卡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开通初期三年的运营客流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断面不均衡系数、车站进出站高峰系数与车站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的相关性,线路客运量高峰系数与该线功能定位的关系,以及乘降量和换乘量的客流特征。针对上述结论对设计和运营提出建议,可为轨道交通的设计、建设、运营提供参考,也可为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建成运营的市域铁路普遍存在功能定位模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作用有限的问题。以成灌铁路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其不同阶段的客流特征为出发点,综合分析成灌铁路的运行组织、铁路沿线城市发展、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情况。提出市域铁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聚焦综合性功能,在线路及车站设置时应与城市功能充分融合,同时注重与城市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际铁路与市域快轨在决策体系和功能技术上的现状背景,分析深圳、香港两地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实践案例,旨在提出统筹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与工程设计的决策支持框架。从出行人性化、空间相契合、经济可持续三方面阐述正确处理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关系应考虑的三方面因素。进而提出涵盖车站、线路、土地利用、周边接驳、投融资等方面的规划决策分析框架。强调城际铁路和市域快轨的功能要落实在都市圈的空间规划上,通过全程旅行速度来控制速度目标值的实现,进而确定车辆选型、供电制式、站间距等设计要素。  相似文献   

8.
1引言长久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我国的铁路运输里程已跃至世界首位,国家高速铁路网已实现“四横四纵”,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加快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市民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等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已经非常成熟,苏州、南昌、西安、成都、武汉等城市也都在加快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轨道铺设长度已然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一五"的高速发展,上海地铁5年间新建成投运的线路6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306公里,新增车站201座,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已达到11条、路网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25公里,建成车站282座,运营规模位居世界各大城市的前列,网络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一系列城市正处于向超大城市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公交都市已经成为摆脱超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经之路。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剖析广州市百年来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回顾梳理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同时解构公交都市的内涵,总结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国内外先进案例,指出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在公交运力、公交路权、车站覆盖和车站衔接上存在不足。以广州市公交都市建设经验为基础,从公交都市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建议将多元化、协调化、人性化、灵活化作为超大城市公交都市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天 《交通与运输》2011,27(3):26-26
凡地铁发达的国外大城市均有更发达的郊区铁路网作为支撑,而且,市郊铁路交通线路长度都远大于市区的地铁长度。为吸引居民到郊区居住,也为优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人们对大容量、占地少的地铁交通的需求不断增长,许多大城市都已经或正在筹备修建地铁,但地铁线路一般都经过客流量较大的城市中心区,且建设工期长,会对城市交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地铁施工期间,如何通过交通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市域铁路在功能定位、技术指标上与地铁存在较大的差异。地铁具有非常强的集聚效应,而长距离、快速的市域铁路更有利于引导客流向外发展、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强化郊区副中心的功能地位,避免连带发展对郊区空间的蚕食。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选择合理的轨道模式作为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支撑。成都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地铁故乡     
100多年前,英国伦敦一个很有辩才的律师皮尔逊看到当时街道车辆拥挤,预见到这种现状将会日趋严重。于是,就产生了把铁路修建在城市街道下面的设想,并向政府提出建议修建地下铁道。一条由他鼓动并投资建设的地下铁道于1863年1月10日正式通车运营,总长6公里。皮尔逊因此被誉为"地铁之父",伦敦也被誉为"地铁故乡"。这条地铁的正式运营,受到伦敦上班族的欢迎。但皮尔逊很有预见的想法,当时并没有在世界各大城市得到响应。因为当时世界各大城市的规模并不很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07,(9):71-73
比利时铁路年代久远,在车站站台以及建筑物等许多方面不利于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比利时国铁(SNCB)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行动不便乘客的需要,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滕海生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111-114,11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关系到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线路设施配置的科学性和线网服务的有效性,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及城市形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考虑线路走向、线网规模、车站设置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线网几何形态方面在网络化运营状态下分析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征,并以天津市地铁与日本东京地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和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规划、建设和运营问题已经成为特大规模城市研究的热点。然而从各城市的规划和实践情况来看,规划理念和建设效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市域快线出现的原因及对比研究国外案例,解析中国超(特)大城市发展市域快线的特点。以成都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为例,提出市域快线应具有相对快速、较大运输能力、灵活运营的技术特征,规划过程应具有系统性、可达性和穿越性、渐进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铁路资讯     
《轨道交通》2013,(3):18-19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进入收尾阶段5月初交工验收;南三龙铁路将于年内动工沿途9个车站;山西新建4条旅游专线铁路;新疆再建民资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内蒙古东胜至鄂尔多斯机场铁路建设用地获自治区批复;哈大高铁4月21日时速提至300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