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相比于传统的"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具有更严重的振动和结构噪声问题.以某典型"桥建合一"型地铁侧式高架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列车到发站时站房结构振动和结构噪声响应,分析这类结构型式的响应规律,同时对不同功能区进行舒适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桥建合一"型地铁高架车站的振动更剧烈,站厅层峰值加速度是"桥建分离"型高架车站的2~6倍;相比于柱顶/底,楼板振动的优势频段为10~60 Hz,低频振动被放大,并在楼板一阶竖弯频率处出现共振;相比于柱顶/底,悬挑端部振动在低频处被放大,受雨棚立柱的约束作用,站台层悬挑端的振动放大效果弱于站厅层;列车到发站时站厅层不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休息室内结构噪声影响较振动严重,最大超标量为21.02 dB.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和评价地铁车站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与噪声对站厅工作环境的影响,对某地铁站的地面站厅层的振动与噪声进行现场实测,在时域内分析振动与噪声特性,并将实测结果与我国环境振动与噪声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对不满足标准的办公室进行减振降噪装饰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进出车站时,地面站厅结构竖向振动明显大于水平振动;实测的最大竖向振动加速度级为86.5~105.7 d B;站厅层楼板的振动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处的振动;地面站厅内最大瞬时A声级为69.7~74.3 d B(A)。采取减振降噪措施后,办公室位置处的振动和噪声得到了较好改善。研究工作对类似工程的振动与噪声评价和减振降噪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合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工程实践,分析地铁地下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且面积超过单线标准车站站厅公共区面积2.5倍时,其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性能化设计分析所采取的消防措施.提出量化站厅公共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限制车站内商铺的总面积、强化防火分隔和防排烟系统、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建议.推荐站厅层起火工况下,站台层滞留乘客通过列车往下站疏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     
哈尔滨地铁车站开始主体施工 近日,哈尔滨市地铁车站土建工程主体施工开始,地铁一期工程理工大学车站站厅全面施工。理工大学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地下1层为站厅层,地下2层为站台层。  相似文献   

5.
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5号线国际机场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结合的总体布局做了分析,并对分建、脱离式布局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机场航站楼间接驳通道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地下三层车站的站厅层、设备层布置方案做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一岛两侧同台换乘站型,提出了设备层置顶、设置中庭及分叉高柱的特色建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开敞式地铁车站为例,将列车、隧道、站厅层和站台层均简化为长方体并建立车站三维模型;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压力基求解器和SIMPLIC算法,研究活塞风作用下站厅火灾的烟气流动特性,并分析增设迂回风道和竖井对于削弱活塞风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站厅层空气流场结构在活塞风的作用下将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站厅火灾发生后,在机械排烟、热浮力以及活塞风的共同作用下,站厅烟气分层现象遭到破坏;各楼梯口处气流速率变化剧烈,气流方向多次改变,并导致站厅层烟气被吸入站台层;增设迂回风道和竖井能够有效地削弱活塞风对起火站厅层烟气分层现象的破坏,延缓烟气侵入站台层的时间,减少侵入站台层的烟气量.  相似文献   

8.
缩短地铁列车编组长度对降低车站造价作用不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以缩短列车编组长度、提高行车密度来降低地铁车站造价的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就我国6辆编组的地铁车站而言,站厅层长度是控制车站总长度的主要因素,站台层的空间还有富裕。在此情况下缩短列车编组长度,达不到大幅度降低车站造价的目的。降低地铁车站造价的有效方法:一是减少站厅层的建筑面积,将一部分管理用房移到地面上去;二是车站主体采用局部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9.
与北京地铁16号线稻香湖站配套的一体化结构紧邻地铁车站北侧布置,采用明挖法施工,一体化结构与车站北侧共用围护桩。在一体化结构地下一层与地铁车站站厅层设置3个连通口,为形成连通口,需要截除共用的围护桩。原设计的围护桩截除方案由于施工效率低,不能确保在地铁车站投入运营前完成围护桩的截除。根据工程总体施工安排,对原设计的围护桩截除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原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的一体化结构受力及变形状态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便于工程实施的截桩方案,并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解放桥站是天津地铁3号线标志性车站之一,其站厅层公共区净高8.65 m,是国内首座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介绍该站环控系统构成并重点阐述站厅层公共区高大空间环控系统设计难点及特点,为以后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候车厅声学环境现场试验数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通过技术可行性分析,提出我国高速铁路高架车站候车厅声学环境要求的4项评价指标:受高速列车运行噪声影响的小时等效声级(LAeq,1h)、列车通过暴露声级(TEL)、候车厅内500Hz混响时间(T60,500Hz)和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每项评价指标又划分为允许限值和鼓励限值2个等级;其中,允许限值建立在现阶段技术可控的基础上,它对应于LAeq,1h≤65dB,TEL≤85dB,(T60,500Hz)≤2.5s,STIPA≥0.45;鼓励限值旨在保障旅客候车舒适性,并需通过加强候车厅声学设计、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方可达到,它对应于LAeq,1h≤60dB,TEL≤80dB,(T60,500Hz)≤2.0s,STIPA≥0.55。  相似文献   

12.
研究深埋地下车站污水系统、废水系统的设计难点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地下埋深约 60 m 的青秀山站为例,提出深埋车站污水系统、废水系统排水提升的设备选型和排水方式。通过技术分析和方案比选,明确青秀山站污 水系统采用半真空污水提升装置并采用二次接力提升的排水方式;对于站厅层和站台层间实土层约为 20 m、废水无法重力流到站台层排水沟的现象,采用站厅层设置集水坑的方案。站台层及以上楼层的废水均通过设置于站厅 层的集水坑收集,再经潜水泵二次接力,就近排入集水坑或直接提升排至室外。站台层的主废水泵房提升泵不采 用潜水式的潜水泵,而是采用置外型立式泵提升方式。青秀山站的污水系统、废水系统的排水方式在实际运维中 运行良好,为深埋地下车站的排水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地铁车站站厅层公共区的排烟效果,以郑州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利用FDS(火灾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排烟工况下的火灾数据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在安全疏散时间内,除了着火点周围3 m区域范围,其他位置均能够满足乘客的安全疏散要求;火灾时,相比排烟管道设置在站厅层公共区围护结构两侧区域,排烟管道在站厅层公共区中部区域时更有利于乘客的安全疏散;在进行排烟设计时,站厅层公共区易发生火灾部位周围沿站厅层长度方向上12.6 m范围内、宽度方向上6.45 m范围内不应设置排烟防火阀。  相似文献   

14.
新型地铁车站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分析广州轨道交通5号线站厅、站台层分离的典型车站,着重论述地铁车站建筑布置形式与站址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布置形式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问题阐述设计观点和思路,并提出该类方案适用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的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机场城市值机的概念,以昆明机场轨道交通示范线为例,研究具备城市值机功能的塘子巷站的配线方案、城市值机大厅方案以及与周边环境衔接意义。考虑到城市值机和车站功能、客流吸引、行车组织、施工难度等因素,采用站后折返方案。城市值机大厅考虑客流吸引及商业开发价值等因素推荐地下一层为商业开发,地下二层为值机区域,地下三层为设备区的方案。城市值机方案将实现多方式联运,提升商业价值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列车引起的高架铁路车站的振动与噪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萱  高日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3):24--28
对列车引起的高架铁路车站的振动与噪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采用列车一桥梁体系分析模型和车站框架模型研究结构的振动,并用统计能量分析法(SEA)估计结构的噪声。通过计算机模拟,根据辐射率和SEA方法确定了结构振动与噪声的关系。讨论了结构形式、材料、支撑条件、列车速度等因素对噪声的影响。通过对声功率辐射表示的噪声水平的比较,得出了噪声水平随车速提高而增长,橡胶支座可有效降低高架结构的噪声,阻尼较大的结构产生的噪声较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分析车下噪声在铝合金城轨车辆地板型材中的传播途径;分析自由组合结构损耗因子与模量比、厚度比之间的关系;对地板样件进行了隔声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地板在全频率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隔声量达到40.8 d B。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站内空调控制温度及系统运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广州地铁站内气流温度、速度的实测,计算相应的相对热指标(RWI),发现虽然能够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实现从室外到站厅、站台厅温度的递减,但RWI值波动较大,导致乘客在行进过程中无法获得"暂时舒适"。因此,提出根据室外逐时温度,给定适当的相对热指标差值,确定地铁站内夏季空调各时刻运行控制温度,以满足乘客的过渡性舒适要求。根据室外逐时温度变化及客流量的波动,计算地铁站台厅内夏季典型日逐时负荷及逐时送风量,提出夏季风机分时段改变运转速度或运行台数的运行方案。探讨两种极限热损失率(HDR)所对应的冬季地铁车站内的控制温度,提出冬季站台厅温度的调节范围。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限值要求,以测试数据给出了典型现代有轨电车的噪声水平现状,系统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声源分布和噪声产生机理。针对现代有轨电车噪声特性及其产生机理,提出了车内外噪声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轮轨噪声是现代有轨电车的主导声源,通过弹性车轮和嵌入式轨道结构实现轮轨噪声声源控制,通过风挡隔声控制和结构传声路径控制实现车内噪声控制是有轨电车减振降噪的关键技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