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评价和改善街道的步行友好性,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步行友好性的相关理论研究,综合考虑出行目的地类型和空间分布、步行距离、步行环境等因素,利用POI与街景图片等多源数据,构建步行友好性量化评价模型与方法.以长春市商业、办公、居住、学校等用地集中区选取的典型街道为例,首先结合长春市作为寒地城市的特征,参考W...  相似文献   

2.
姜涛  王妍 《交通标准化》2006,(2):152-154
从步行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交通性、服务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步行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步行空间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可以为步行空间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步行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交通性、服务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建立步行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步行空间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可以为步行空间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政策制定者、规划人员及公众对步行友好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步行友好性原则在建设实践中得到更多的体现,自2013年起,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对中国城市进行了步行友好性评价的探索。截至目前已发布三期评价报告,从不同视角探讨及评价了城市步行友好性。第一、二期报告采用相似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以步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政策与管理4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组成的评价方法。前两期报告对总计52个城市进行了步行友好性评价,结果显示香港排名第一。第三期报告参照国际上较成熟的步行分数(Walk Score)的评价方法对287个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街道进行评价,在排名时采用了不同城市分组对比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比城市的步行友好性。  相似文献   

5.
向晓夏  刘烨 《交通与运输》2021,34(z1):225-231
儿童独立出行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儿童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各国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实践和各类机构出台的原则指引为现阶段实现儿童友好出行提供了参考,包括"儿童出行路径""儿童友好步行路径""步行巴士"以及相应安全、便利、舒适、多功能性基本优化原则.以深圳市福海街道为例,探讨在旧厂区、城中村和外来非户籍人口集中的城市建成区,如何从儿童友好视角出发,在遵循既有常规策略和交通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街道交通系统优化方案和出行模式创新策略,为其他同样具有复杂交通、功能和社会构成的区域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机动交通的快速增长,步行活动在街道上受到排挤。基于对城市街道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阐述了街道对城市步行化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城市中机动交通对街道的主宰、建筑与街道的疏离等问题导致了街道步行化公共生活的凋敝。面对现状,街道对公共生活的意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被重新认识与探索。最后提出了以激发步行化公共生活为导向的城市街道重塑方法。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步行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魏晓云 《城市交通》2008,6(6):21-26
为解决厦门市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步行系统规划的问题,从城市特征、路网、步行专用路径和局部地区层面分析了目前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建设状况,建立了分隔度指标以衡量机动交通对步行活动的分隔程度。从步行活动特征角度将厦门市划分为3个基本分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步行通廊和步行通道两方面探讨了厦门市步行系统的宏观结构规划。在中观层面,将基本分区中的城市建成区划分为96个步行单元,分别针对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制定了步行系统的规划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依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以常熟市步行交通调查分析为例,归纳总结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运行特征和基本问题,探索步行系统的规划体系、设计要点及改善方案.提出苏南发达地区中小城市步行系统规划体系框架.围绕宏观的特色化分区、中观的特色化单元、微观的特色化空间,连续的步行网络和步行通廊...  相似文献   

9.
中国许多大城市核心区交通压力突出,业态传统、单一,公共空间缺失,吸引力和竞争力日益下降。打造活力高效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提升核心区吸引力和活力,成为区域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天津市核心区劝业场地区为例,采用PLPS调查方法,分析街道网络的主要问题与诉求,提出街道重建的发展原则及实施策略,为打造核心区高品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化、出行分担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针对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设计体系进行解读。首先介绍《导则》的编制思路,以及由交通设施设计和交通环境设计组成的设计体系。《导则》编制过程中提出“微笑街道”(SMILE Street)设计理念,强调对人的关注、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重点分析“微笑街道”的五大设计原则:小尺度(Small)、维护运营(Maintained)、整合协调(Integrated)、街道活力(Lively)和愉悦舒适(Enjoyable),总结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家系统的公交运营调度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以专家系统为核心,以Internet为信息平台发展基于实时信息的智能公交运营调度系统的设想。根据系统的目标和特点,提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内部运行结构和组织实施框架,最后描述了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越来越多的船舶液压系统获得使用,本文采用无线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开发的远程监控与报警系统,对液压系统进行有效的远程测量、监控与管理,提高了船舶液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船企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护管理的软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项目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管理的特点,分析路面管理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功能,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软件设计方法,并开发了项目级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维护管理系统软件-CPMMS”。  相似文献   

14.
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运输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从经济社会的空间来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矿山和工厂、油田和工厂、工厂和市场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国内和国外等连接起来,从功能上看,只有通过运输这一纽带才能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公共交通是转变交通出行结构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公交规划关注重点多为中、远距离的快速线路,对于"最后一公里"关注不够.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区域公交系统规划研究与实践中,将公交微循环引入到区域公交体系中,研究了区域内不同层次公交线路的协同配合方式,提出了建立干线公交与微循环公交相互协调,快速和慢速并存,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理念与方法.并以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为例,研究公交微循环系统在区域公交系统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制动系统突然失灵给汽车行车安全带来的隐患,构建了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电子控制系统.以单片机AT89S51为控制核心,用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实时监测到汽车的制动减速度,并将其与设定好的制动减速度门限值作比较,从而判定制动系统是否失效.若制动系统失效,电控系统便立即控制执行机构直流电动机瞬间将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冲击杆全部推出,以应对所有可能的危险.系统软件编程采用C51高级语言,并利用Keil与Proteu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调试及联调仿真.仿真证实了所设计的电子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能自动控制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实现了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7.
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巴西东南部的库里蒂巴市(Curitiba),以环境优美,清新洁净著称于世,1990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巴西生态之都"和世界三大生活质量最佳城市之一.该市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典范享誉全球,受到世界有关组织的称赞;还由于其导向式公共交通系统的成就而获奖.  相似文献   

18.
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分析了中外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过程、一般规律及中外旅客运输体系模式的差别,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影响旅客运输体系演变的基本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和不同时期旅客运输需求及其变化,国情是形成不同国旅客运输体系差别的根本因素。因此在选择旅客运输体系模式时,既要把握世界旅客运输体系演变的一般规律,更要认清本国的国情,从而才能形成合理的旅客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9.
信息安全是铁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铁路缺少统一、标准化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伴随互联网售票系统等一批新的业务系统的应用,生产系统不可避免与外网互联,安全威胁日益加大.本文提出了安全管理中心和铁路PKI/CA认证中心支持下的安全计算环境子系统、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安全通信网络子系统保护三重防护技术体系结构,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基于该体系并结合互联网售票系统的特点,对互联网售票的安全体系建设展开了研究,可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办于1986年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设的一个全国性的综合交通学术团体。学会是由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工程、管理、科技、教学和企业等部门单位,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旨在总结学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交流城市交通、智能交通、交通建设、交通规划以及高级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确定学会2007年的任务。本次论坛共安排了三个专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理论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企业创新,与会专家们就这三个专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