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引领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实现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备选集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模型.考虑影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主要因素,以直达客流、线路数量、建设成本、线路长度等作为线网布局的特质因子,建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数学优化模型;根据模型多决策变量的特点,采用免疫克隆算法进行求解.以某市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型算法合理、实用,可为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提供良好的定量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网形态和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合理性、线网服务有效性、线路设施配置科学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城市的功能布局、发展和形态演变也较为重要。就对城市道路网与轨道交通线网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有效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设。  相似文献   

3.
滕海生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2):111-114,11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关系到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合理性、线路设施配置的科学性和线网服务的有效性,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功能布局、土地利用及城市形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不考虑线路走向、线网规模、车站设置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线网几何形态方面在网络化运营状态下分析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特征,并以天津市地铁与日本东京地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分布及成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带来的客流规模及分布的变化,有必要对线网客流变化趋势及成长规律进行研究。以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IC卡数据为基础,从客流量的空间、时间分布等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客流特征。分析轨道交通新线开通产生的诱发客流和转移客流,揭示新线开通对既有线路客流分布的影响。最后,从线网规模、线位、线网布局等方面归纳轨道交通线路及线网客流成长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江永 《城市交通》2012,(2):7-14
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的要求出发,结合《温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实例,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年限、范围、依据等编制要素展开探讨.围绕温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提出应注重对城市、综合交通、轨道交通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的一体关系的分析,强调形成多位一体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武汉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思路、方案与技术特色,并对规划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强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确保骨架线网结构的稳定性和规划的延续性;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结构协调统一;应串联城市主要客运枢纽.适应高速铁路客运带来的"同城化"要求,打造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综合换乘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广州获批十段地铁新线!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3年),规划包括10条地铁新线路,总长度258.1公里,总投资2196亿元。预计到2023年,广州将形成18条线路、总长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通车里程约为现在的2.5倍。除了加快新一轮地铁规划实施,广州还启动了下一轮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工作,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支持南沙发展是本轮地铁规划的最大亮点,在现有4号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交通承载着客流的主要流动布局,但郊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与其经济发展和内部人口增长速度不匹配,导致郊区居民出行不方便.因此,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例,对轨道交通和公交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规划,在公交系统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快线+普线+支线"三级线网体系,并按服务水平和能...  相似文献   

9.
为协调城市群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轴辐网络设计方法,以需求加权出行时间成本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优化模型HN,并采用优化软件CPLEX求解;以珠三角部分地区公路客运实际线网为例,从需求加权出行时间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果和实际线网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公路直达线路客流比例P~D随着城际轨道交通运行速度V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换乘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β的增加,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变稀疏,公路直达线路数量N~D减少,但公路接驳线路数量N~F变化不大;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溢出交通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道路建设的程度测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分析了目前国内采用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溢出交通需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测算模型。在保证规划年城市道路网能维持一定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测算出城市交通总需求相对于道路供给的溢出量,将溢出交通需求换算成客运量转由轨道交通承担,利用轨道交通线网的负荷强度指标进而可确定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2020年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按出行需求推算的线网规模为103·68km,从财政实力"可能"的角度分析为66·32~94·74km,基于溢出交通需求推算为95·89km,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提出的测算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1.
林鸿 《湖南交通科技》2004,30(3):157-158
根据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0年线网实施目标),对拟建地铁线路的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进行总体设计,既满足拟建地铁线路施工测量的需要,又联测已建或在建地铁水准点,将广州地铁线路的高程控制统一布网,统一数据处理,建立统一的高精度高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东京、上海和中京三都市圈轨道交通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东京、上海和中京三都市圈轨道交通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模里程不应低于2000km。要重视城市内环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环线结合的方式。市中心、近郊、远郊三个环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长度建议计算公式以及在规划设计运营市郊铁路时应着重注意的内外环应采用不同的轨道交通制式,应采用与市区不同的轨道交通设施,市郊列车的开行要符合客流的性质和市郊铁路的建设要处理好合作问题等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一体化布局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2012年为目标年,在分析重庆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道路网络及轨交线网特征的基础上,以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线网一体化的网络模式,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系统效益为目标,从公交线网结构、功能层次、线网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重庆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网络布局模式及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公交线网进行了效果验证,综合评价指标B为5.384,表明公交线路网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昆明正在规划建设长水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与渝昆高铁、铁路、公交、长途及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站,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接入方案进行前期规划研究,以便为后期工程是否同步实施或分期实施提供有力参考。一、研究背景昆明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14条线路组成"放射普线网+穿越快线"的线网形态。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层次中,由3条骨干线、2条辅助线、1条专线及3条填充  相似文献   

15.
车站名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效应凸显而愈发受到关注,科学的站名规划方法有助于提高命名的准确性、化解站名规划的被动局面。通过对深圳市前三轮轨道交通站名规划的梳理与总结,识别既有站名规划存在的问题:线路功能层次与站名不匹配;轨道交通线网加密地区站名资源不足;原有老地名标识逐渐丢失;站名资源争夺激烈。结合中国其他城市在轨道交通站名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提出3个规划策略:车站命名应强化文化特色和稳定性,规定站名用词的优先次序;协调与轨道交通线网中不同功能层级和不同建设时序线路的关系;明确车站更名管理规定。车站命名的优先次序为:以车站附近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的历史地名命名;以车站所在的区片名称命名;以车站周边长期稳定、具有地标功能的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命名;以与轨道交通线路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命名。  相似文献   

16.
朱瑶宏 《轨道交通》2011,(11):36-39
近年来,轨道交通作为快捷有效并且安全的运输模式,成为各中小城市交通建设的首选方案,甚至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呈大规模、多线路、网络化的特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大多处于城市繁华地区,工程地质复杂,地下管网密布,建设安全风险大,各类事故不断。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殊的环境,一旦发生严重事故不仅会使公众和社会蒙受极大的损失,还会有损城市和政府的形象【2】。因此,如何加强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设科学、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轨道交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运营轨道线网客流中找寻规律,可以有效指导城市科学合理地预测轨道交通客流。本文根据目前苏州市AFC系统运营数据积累,从网络、线路、车站三个层面探讨苏州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目前线网客流特征,为后续预测模型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且针对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运营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山地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形态和特点,对山地城市交通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山地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线网规划原则进行探讨。从规模匡算、线网架构分析、方案评价等方面研究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体系,并结合相关知识,提出一套可行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使用和线路的增加,线网换乘站点也增多,起讫点间的线路选择也增多。不同换乘线路的选择,使地铁平均运距也发生了变化。为计算轨道交通全网的平均运距,选择利用最短路径原理,得出线网中线路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并利用该最短距离与轨道交通客运OD量得出平均运距。最后,对该平均运距的计算方法提出总结。  相似文献   

20.
裴武  陈晖 《交通与运输》2021,37(5):62-65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为构建适应市域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交通线网,创新提出借力区域轨道建设,市域轨道交通与周边城际轨道协同发展模式和线网方案。以典型节点城市嘉兴为例,首先,充分剖析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与交通需求特征等因素;其次,详细分析轨道交通模式和网络布局方法,提出轨道交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轨道交通廊道布置要点,确定轨道廊道控制方案;最后,从空间适应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协调性、发展引导性等角度论证线网规划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规划思路、论证方法可以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类似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