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岩监控量测对隧道整个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状况进行观察、量测,并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处理,分析地层、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判断隧道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通过信息反馈,修正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改进施工方法,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多年的隧道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当前监理工作中对监控量测信息化的管理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隧道施工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采用VB6.0语言和EXCEL数据库,开发了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文中阐述了开发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原理、方法,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路线,软件集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计算的前台可视化界面与监测信息存储的Excel数据库的良好连接,划分为数据管理、图形绘制、回归计算、预测分析、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的判别等5大模块;并通过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软件能方便、快捷地对隧道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验证了程序数据处理流程的合理性,对指导施工、确定支护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济晋高速隧道监控量测的实践,提出了使用位移变化率和地质与支护信息相结合来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指导施工的方法,介绍了周边位移量测信息和地质与支护信息在变更围岩级别、改变施工方法、预报塌方等险情和确定二次支护时机等四个方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大部分的公路隧道工程基本上都采用新奥法设计和施工,而隧道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根据大量的实际数据分析,隧道设计中动态设计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的重要基础。通过现场实践的数据监测、经验分析与理论计算,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判断出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可以为下一道工序给出充分的施工准备。本文结合隧道实例,介绍了监控量测的原则和方法,更好的为隧道施工服务。  相似文献   

5.
某地下工程施工监控量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隧道建设》2005,25(6):50-53
地下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施工方法和施工监控量测提出更高的要求。监控量测能直观反映围岩及结构的稳定性,监测分析可用于修改施工支护参数,实现信息化施工。对某隧道工程修建中涌水量、围岩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及时分析反馈信息,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结合二广高速连怀段和济晋高速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实践,提出了使用位移变化率和地质与支护信息相结合来判断围岩稳定性和指导施工的方法,并介绍了其在变更围岩级别、改变施工方法、预报塌方险情等三个方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隧道施工中,现场监控量测往往仅判断围岩、结构是否稳定,而对支护时机是否及时则很难判断。以铜锣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Ⅴ级围岩绘制围岩、支护特征曲线,并结合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判断支护措施及支护时机是否合理,同时给出围岩压力测试数据,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对大干溪隧道浅埋段进行监控量测。通过现场实测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周边收敛、围岩与初期支护压力数据,获得隧道的围岩动态信息以指导施工,为支护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并对监控量测结果进行进一步研究,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控量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程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隧道工程中围岩量测技术的量测方法、注意事项、量测数据的处理,以及围岩稳定性的判别方法;通过施工现场监测,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
郑一峰  于泽 《路基工程》2016,(1):123-128
公路隧道施工变形监测是"新奥法"(NATM)原理修建隧道的主要技术之一。新奥法主要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光面爆破等方法,进行全断面施工,以锚喷作一次支护,必要情况下架设钢拱支架,根据围岩地压和变形实测数据,合理进行二次支护。这时隧道的监控量测对于围岩稳定性的判断起到重要作用。以鹤大高速公路荒沟隧道施工为例,采用理论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围岩的变形监测在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上进行理论分析与监测研究,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余晶  魏龙海 《路基工程》2017,(6):183-188
近接市政隧道施工围岩扰动次数多,应力重分布复杂,相互影响较大,施工安全受控因素多。结合大连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建设工程近接既有白云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利用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对近接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及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围岩应力、变形大小及塑性区范围,提出了工程控制措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施工过程新建隧道支护结构变形及既有白云隧道外观进行了监控量测。监测结果显示:隧道施工引起的隧道拱顶沉降和洞周收敛变形量相对较小,提出的控制措施有效地确保了该近接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监控量测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控制手段,安全管理控制基准的建立对隧道节约设计和安全施工具有保障作用。目前公路、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的位移控制基准都是以相对位移控制建立,而对于特定跨度、特定施工方法的必须进行非接触量测的矢量位移控制基准尚无规定。文章通过对全站仪自由设站的非接触量测实践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非接触量测的三维矢量位移控制基准和非接触量测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判定基准,从而对非接触量测中判断隧道开挖施工时的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V级软弱破碎围岩中重载浅埋隧道的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分析,以及针对施工过程中保护措施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论证了其安全施工措施的可行性,并通过其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的实时分析与反馈,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长期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隧道处理措施是安全可行的,达到了围岩与支护结构体系安全与稳定的要求,所采用的安全施工措施以及信息化施工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规律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梁家院子隧道围岩软弱变形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等特性,基于流变理论,探讨了软弱围岩变形规律.结合现场反馈监控量测信息,反演分析得到合理的支护时间,进而确定合理台阶长度;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手段,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采取控制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在确保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围岩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变化进行量测,并对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量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以深圳市坪西一级公路雷公山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实施情况,系统地说明了量测计划的编制、实施及对测得数据的处理方法,论述了量测对雷公山隧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雷公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王岚  张勇  安军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4):109-111,114
围岩监控量测是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变化进行量测,并对围岩力学动态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量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以深圳市坪西一级公路雷公山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实施情况,系统地说明了量测计划的编制、实施及对测得数据的处理方法,论述了量测对雷公山隧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及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情况。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位移和应力进行监测,分析围岩的位移、应力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寻找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分析围岩稳定性,为隧道施工过程中支护时间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监控量测技术在葵岗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文姬  谭金龙  焦忠仁 《公路》2005,(5):183-186
以葵岗隧道的工程实践为基础,通过对该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与反馈信息的分析,调整支护时间,指导高效施工,并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获取隧道围岩动态的综合信息.为围岩分类、变形预测、优化二次支护时间及反分析等提供依据.是隧道信息化实践、施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季家坡隧道的工程实践为基础,通过对该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与反馈信息的分析,调整支护时间,指导高效施工,并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获取隧道围岩动态的综合信息,为围岩分类、变形预测、优化二次支护时间及反分析等提供依据,是隧道信息化实践、施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雪峰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项目和方法,分析了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状态,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