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某轻型载货汽车理想制动压力分配和制动力调节装置调压特性,提出了在轻型货车上安装制动力调节装置的匹配方法,即通过感应载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比例,可使其接近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车辆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前、后的制动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与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匹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使该轻型货车的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气压制动消防车的整车参数对整车制动力进行计算,对该车气压制动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对前后轴制动器进行选型,再计算并校核制动力。综合考虑车辆的经济性及可靠性,最终选定合适的制动器;然后设计合理的储气筒容积并选型合适的空压机,以满足整车制动用气需求。对该消防车进行严格的制动性能测试及可靠性试验,证明该车制动器选型、储气筒容积设计及空压机选型均满足相关制动法规要求,选型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轻型载货车下长坡制动过程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得到车辆连接下长坡过程中,随温度升高,制动器制动力矩产生温度衰退,最高可达到15%到20%。同时随着制动次数的增加,真空伺服系统产生真空衰退,引起整车的制动性能衰退达到25%左右。两者相加整车的制动性能达到40%左右。最后提出对于山区轻型载货车加装排气辅助制动系统及提升真空泵的抽真空性能来补偿整车制动性能的衰退。  相似文献   

4.
依维柯S系列轻型汽车制动系统采用真空助力的液压双管路制动机构,即前轮为四缸固定钳体式盘式制动器,后轮为双向自增力式、自动调隙的鼓式制动器。为了改善整车的制动效果,还分别在前、后轮制动管路中装有滞后阀和感载阀,后者可根据汽车的装载量无级调整后轮管路的油压,以便相应地改变后轮制动力,使汽车在不同装载质量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试验样车90000多km的可靠性试验,分析探讨某型大客车制动系统的试验和改进,分析制动器的磨损对制动力的影响,并对整车制动性能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基于恒速制动车辆纵向力平衡方程、制动器耗散功率及其温度变化微分方程、管路压力调节等子模型的恒速长下坡汽车制动器摩擦性能分析系统.以两轴中型汽车为例,对前后制动器在不同挡位发动机制动时的温度、制动副摩擦因数、制动力分配及管路压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车速情况下,合理使用各挡发动机制动可改善汽车前、后制动器热负荷,减小或避免制动摩擦力矩热衰退,保证汽车下长坡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7.
633X微型车制动稳定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厂生产的633X微型车制动侧滑稳定性问题,从整车与制动器的匹配上进行理论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整车质心纵向分配极不合理,同步附着系数偏小,制动临界减速度低,制动效能不高,而前后制动器给出的制动力分配比又不能满足整车高制动力分配比的要求,从而导致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出现严重的侧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某Ⅱ型双回路皮卡前失效性能为研究对象,根据整车道路试验结果,结合鼓式制动器的台架试验数据,并对比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前失效制动距离过大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分析计算和改进措施有效,为后期后鼓式制动器的设计和整车制动系统匹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中型货车制动时前轮摆振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前轮摆振的产生机理,先对振动现象进行检测分析,再改进制动器的结构,然后通过整车试验和制动器台架试验对改进进行了验证。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动时前轮摆振是车辆制动过程中前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波动造成的,与制动器结构有关,通过改进制动器这个摩擦系中的摩擦体的刚性,不仅可以消除制动时的前轮摆振,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