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8,(3):29
民航总局今年出台一系列硬性措施,专项治理航班延误。 按民航总局规定,为促进和提升奥运期间的航班正常率,以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涉奥机场为基地的航空公司必须保持1至2架的备份运力;因航空公司原因造成4小时以上延误而取消的航班,该航班上的旅客可由当地民航主管部门决定交由其他航空公司转运,票款按全价结算;其次,今年7、  相似文献   

2.
深圳航空公司拟在即将到来的冬春航班换季中新增近百个航班,其中从深圳到上海虹桥、武汉、太原、石家庄、合肥、南京等航线上的航班密度将加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航班的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根据航班时刻信息,考虑空域容量和飞机周转限制,建立了以总延误时间最少、总延误成本最低、总调整航班架次最少、总延误航班架次最少的多目标、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模型.用非支配分类遗传算法Ⅱ(NSGA-Ⅱ)求出了该模型的优化多目标解集.以2008年秋季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枢纽机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先到先服务情况相比,平均总延误成本减少了约24%,平均总航班调整数减少了约62%.  相似文献   

4.
目前民航航班持续高位运行,航班过站时机场、空管、航司多方同时交织参与,高峰时段机场地面保障系统满负荷运转,航班正点率难以提升。为了提前感知过站航班在地面保障时多流程进行协作时产生的延误,针对航班作业流程节点的相关特征,提出基于地面保障流程的过站航班延误预测方法。将航班保障流程构建为图网络结构,采用各流程节点上处理后的时间特征作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各节点特征,针对节点特征采用多种聚合传递方式并进行集成,实现航班延误预测精度的提升。结果表明,提出的航班延误预测方法的平均预测误差降低至7.11 min,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多机场终端区进离场航班协同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繁忙终端区日益严重的空域拥堵和航班延误现状,研究了多机场终端区进离场航班协同优化排序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多机场终端空域结构,以及进离场航班运行特征,综合考虑尾流间隔、移交间隔、放行间隔、多跑道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运行间隔等约束限制,将多机场终端区视为一个系统,引入"外围航班流"概念,以最小化航班延误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机场终端区进离场航班协同优化排序模型,并采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对所建模型求解.选取上海终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航班总延误比先到先服务策略减少了37.85%,有效地提高了多机场终端区进离场航班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延误航班的恢复问题,以最小化航空公司和乘客损失为目标,构建了延误航班的重 排模型。兼顾航空公司和乘客的利益,通过研究航班干线、VIP 乘客和大飞机等因素对航班重排的影响,构建了目标函数,其中考虑了本场航班离港延误成本、外场航班离港延误成本以及外场 航班进港延误成本三个要素;同时,以机场实际运输能力、航班的进出港时间和重排时刻表的出发时间等作为约束,建立了0-1 整数规划模型。采用昆明机场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运用 Lingo 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优化的机场航班重排时刻表,并将计算所得延误损失和机场的实际延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不仅可以满足更多高优先级乘客的出行需求,也能相应地减少航空公司的损失,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航班延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班延误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各航空公司和旅客的一大难题。由于航空运输的特殊性,对天气、航空管制、机场设施与管理等条件要求很高,航班延误问题在航空运输业中就较为常见了。世界上再大规模的航空公司也不能保证自己航班的正点率是100%。对由于快捷、舒适等原因而选择乘坐飞机的旅客来说,延误是他们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尤其是航班延误之后航空公司又未能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之时,旅客的反应就会更加强烈。由此就产生了许多纠纷:旅客拒绝登机、抢占航空器、冲击机场安检区、辱骂殴打工作人员等恶性事件,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航空运输业的声誉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我国航空运输的长远发展。本就此问题的解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文讨论了机场航班延误的严重性.基于机场航班排序理论的研究,采用马尔可夫(Markov)链的C-K方程理论建立机场服务队列模型.用模型对飞机进场和离场的时间延误进行预测,仿真实验再现了时间延误概率分布图.由此证明,该模型能直观反映航班延误情况.进一步根据延误情况去制定航班排序策略,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蚁群算法的航班着陆排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空中交通拥挤时,对航班的着陆顺序进行的调整,可以缓解拥挤,减少航班延误,提高飞行安全性,本文将蚁群算法用于着陆航班的排序问题,首先,建立以航班延误总时间最小为目标的规划模型,将航班着陆排序问题转化为非对称的TSP问题;然后,用蚁群算法寻找符合实际操作的优化排列;最后,经过对某机场实际数据的仿真计算,并与实际运行相比较,本文应用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较强的使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班延误后旅客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对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首先,以期望出行时间作为旅客行为选择的参照点,构建航班延误信息下旅客选择行为模型,并指出在不同延误情景下参照点具有动态性特征;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准时到达敏感性、信息影响程度两个参数值及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对出行时间的判断,计算得到期望出行时间;最后,以北京-上海航线为例,计算得到不同延误情景下旅客不同选择行为的累积前景值,从而得到旅客的最优选择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航班延误规模的增大及延误时长的增加,旅客的期望出行时间随之增长,体现了参照点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延误情景下,旅客的最优选择行为有所差异;通过实际验证,理论模型能有效地描述旅客在不同延误情景下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1.
香港港联航空公司9月8日推出来往广州与香港的航线,初期计划每天开通5~6班,双程机票的票面价定于1180港元。此航线的开通不仅标志着首家香港航空公司落户白云机场,同时也令广州到香港的航班从以前的每天5班增加至10班,成为白云机场航班密度最大的航线。同时,专家预计港联航空公司采取的低票价战略会促使穗港之间机票价格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的航班延误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班延误难以预测的问题,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航班到港延误预测模型.首先,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计算到港延误的延迟时间、嵌入维数和最大 Lyapunov 指数,发现到港延误时间序列存在混沌特性;将航班到港延误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并结合执飞该航班的航空器在上游机场的离港延误构建模型的输入向量;其次,将粒子群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比较,用于选择最优的模型参数,实验表明,差分进化算法能够以较高概率获得最优的预测模型;最后,比较该模型、单一因素预测模型和相关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航班延误预测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13.
《广东交通》2006,(3):14-15
从今年3月26日开始,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实行新的夏秋航班计划。根据3月20日正式实施生效的《中国民用航空国内航线航班经营许可规定》,从今年夏秋航季开始,国内ll5个机场之问的航线航班完全放开,只要符合安全飞行的要求,由航空公司自行根据市场需求安排航线的进入和退出,实行民航地方管理局登记备案管理。  相似文献   

14.
《广东交通》2008,(2):39
最近,据佛山机场民航复飞筹备组透露,作为管理方和运营方的中联航,拟定佛山机场于5月1日复飞。复飞初期配备4架波音737型飞机,至少开通12条往北京南苑、上海、无锡等地的热门航线,每日起落航班达到24个。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交通》2005,(5):38-39
9月14日,国家专家小组评审通过了白云机场打造“电子机场”总体规划与设计。机场负责人透露,将投资10亿元建设“电子机场”的硬件和软件。到2007年,广州白云机场将成为全国首家“电子机场”,旅客将可动动鼠标就能查询机票价格、航班延误原因、机场物价等。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大面积航班延误带来的机场拥堵和安全隐患,提出了将解决延误航班调度过程转化为求解流水车间调度问题(flow-shop scheduling problems,FSP).以航空器总体调度滑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延误航班滑行调度模型,设计多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调度模型较之比FCFS方案在一个高峰时段内能减少14.2min调度时间,提高了机场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航班延误恢复调度的混合粒子群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航班延误恢复调度,考虑了航班延误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构成,定义了航线影响因子,构建了一种新的航班延误恢复调度模型,将局部搜索方法引入到粒子群算法中,提出了求解航班延误恢复调度问题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与先来先服务调度方法相比,混合粒子群算法可以减少航班延误损失4.2%,与基本粒子群算法和进化策略算法相比,混合粒子群算法平均可减少航班延误损失2.0%,随着航班延误恢复规模的增大,算法优势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航班延误统计指标体系及延误等级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现行航班统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基于对航班运行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工作职责的分析,构建了科学系统的航班延误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设计了航班延误等级综合评估的模型。上述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经国内某航空公司实际试用表明,与目前民航所使用的航班正常性统计标准比较,该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跟踪航班整个运行阶段的延误状况,较好地反应了航班的实际运行情况,能有效地支持航空公司运行管理部门的延误控制和公司决策层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19.
航综 《广东交通》2010,(2):17-17,16
广大市民对民航的安全和航班正点十分关注,这也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于民航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在航班延误问题上,民航业内外代表、委员无论在会上还是会下,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讨论热情,并就航班延误问题,对民航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航班延误您遇到过吗?可能很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坐飞机本来就图个方便快捷,但前不久,因为航班延误导致乘客不满并与机场工作人员争执甚至冲突的一些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整个社会对这个话题的关注。7月上旬,笔者从外地出差回京,原本应乘坐当天下午3点40分的航班。结果由于航班延误,直到半夜12点多才飞,到达北京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一个普通差旅,折腾了一夜,好似坐了一趟国际航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