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摘要:为解决传统铁路建设管理中进度数据采集标准化低、现势性差,数据粒度粗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图形化施工进度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工点进行工程分解,并从施工图中自动提取出设计参数;其次,利用Web 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进度数据的图形化填报与审核;然后,通过对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进度数据驱动工点BIM模型进行三维形象进度展示,并生成进度统计与预警报表等.最后,以阳大铁路工程为例,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很好地满足了工程承包、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单位对高铁建设进行协同管理的需要,显著提高了阳大铁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省70%以上统计分析工作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解决传统铁路建设管理中进度数据采集标准化低、现势性差,数据粒度粗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图形化施工进度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工点进行工程分解,并从施工图中自动提取出设计参数;其次,利用Web 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进度数据的图形化填报与审核;然后,通过对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进度数据驱动工点BIM模型进行三维形象进度展示,并生成进度统计与预警报表等.最后,以阳大铁路工程为例,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很好地满足了工程承包、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单位对高铁建设进行协同管理的需要,显著提高了阳大铁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省70%以上统计分析工作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解决传统铁路建设管理中进度数据采集标准化低、现势性差,数据粒度粗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图形化施工进度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工点进行工程分解,并从施工图中自动提取出设计参数;其次,利用Web GIS技术设计开发了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进度数据的图形化填报与审核;然后,通过对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进度数据驱动工点BIM模型进行三维形象进度展示,并生成进度统计与预警报表等.最后,以阳大铁路工程为例,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很好地满足了工程承包、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单位对高铁建设进行协同管理的需要,显著提高了阳大铁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省70%以上统计分析工作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铁路建设管理中进度数据采集标准化低、过程复杂和数据粒度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形化施工进度数据处理方法.首先,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工点进行工程分解,从施工图中自动提取出设计参数;然后,利用Web GIS技术设计开发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进度数据的图形化填报与审核;最后,通过对进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了进度数据驱动工点BIM模型进行三维形象进度展示,并生成进度统计与预警报表.以阳大铁路工程为例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图形化的施工进度数据很好地满足了工程承包、施工、监理和业主等单位对高铁建设进行协同管理的需要,显著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省进度统计分析工作量70%.   相似文献   

5.
针对有限元建模的参数化程度不高、生成的模型不便于修改、重复的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船舶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的解决方案,编写了基于滑行艇整艇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以国家标准中的实例进行验算,并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程序是可靠的,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铁路工程桥隧接口系统内部的故障情况,提出一种基于脆性联系熵的铁路工程桥隧接口故障分析方法。依据接口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利用脆性联系熵,完成接口系统内部脆性联系的量化;通过构建接口脆性基元分析多接口的动态故障情况,接口的熵增决定接口系统的故障演化方向,这一过程体现了接口在动态故障中的博弈行为;将受故障影响的接口映射为博弈中的参与者,建立铁路工程桥隧接口非合作博弈故障分析模型;以实际工程为应用案例,仿真结果表明:铁路工程桥隧接口系统内部存在连锁性的故障传播情况,在以每6单位时间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维修时,只需要完成铁路工区内64%的工程接口检修,便可保证铁路工程桥隧段的正常运营状态;通过接口故障分析研究,明确了接口故障发展的过程,为提高铁路工程桥隧接口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限元建模的参数化程度不高、生成的模型不便于修改、重复的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船舶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的解决方案,编写了基于滑行艇整艇的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以国家标准中的实例进行验算,并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程序是可靠的,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圆柱、圆锥齿轮在球坐标系下的渐开线方程,阐述了基于Pro/PROGRAM的渐开线圆柱齿轮、锥齿轮的参数化建模思路,最后介绍了基于Pro/TOOLKIT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的二次开发流程.所完成的系统具有界面直观、友好,齿轮类型丰富,使用时只需输入一些基本参数就可以生成相应三维...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基于地铁工程形象单元的项目分解结构,构建地铁工程进度与投资信息的集成模型,使得管理人员通过单一化、集成性进度信息,能够同时掌握地铁工程进度与投资目标的执行动态,进而利用赢得值原理与方法,提出了一套针对地铁建设工程的“可视化”项目进度与投资的集成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基于CFD的船型自动优化,需要一种参数化的船体型线生成方法.文中改进了一种基于变换函数的船型参数化方法,以使变换船型更丰富、合理,该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几个参数即可实现船体型线的自动生成.研究表明,只要选择合适的变换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合理,则可以保证变化后的船型仍然满足光顺性等特征.以1 300 TEU集装箱船和戴维泰勒水池DTMB5415标模为例,阐述了基于变换函数的船体型线变换过程,结果表明,基于变换函数的船型变换方法可以应用于船型精细优化中.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以京沪高铁济南黄河大桥工程项目为例,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铁路建设工程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避免出现劳动力窝工或机械设备闲置的现象,本文以资源均衡为目标,以线性规划方法确定建设工程中的关键路线,构建了适合于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的进度计划优化模型,并进行了施工速度差的求解.采用朔黄铁路建设工程的实际数据,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大大降低了实际施工进度计划的资源计划偏差值和资源占用的峰值.因此,该模型对于解决我国铁路建设工程中的资源不均衡问题具有显著效果,对于提高我国铁路建设工程进度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及在铁路路基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在水,工,环物探领域中兴起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基本原理,并针对铁路路基病害及铁路路基具有带状结构的特点,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在电极总数不变情况下进行连续滚动扫描测量任意长剖面的观测方式,编制了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典型路基病害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成像对比实验及大量现场实测试验,开挖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产地探测铁路路基病害。  相似文献   

14.
布袋注浆桩在铁路工程施工中首次应用,是一项新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布袋可以形成排水通道,加速了土体的固结。布袋的隔离作用使得浆液体得以通过膨胀布袋达到压密土体的目的,并形成较规则的注浆体。注浆布袋桩起到加筋土体的作用,在软弱地层中,注浆布袋桩增加了土体的稳定性,在软硬互层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加固效果更加明显。结合甬台温铁路工程软基处理实例,详细介绍了布袋注浆桩的机理,以及成孔和注浆施工工艺,对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MATLAB对铁路信号灯图像进行了图像增强,图像剪切及边缘检测处理,实现了信号灯几何特征(面积、周长,圆形度)的提取,为实现对信号灯的有效监测和识别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公路建设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可视化管理集成系统平台中的研究;并概述了对试验检测、质量评定、计划进度、工程图文及档案资料管理等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了C/S结构和B/S结构在公路建设管理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薄壁空心高墩数量较多时,采用轻型钢模板流水法施工,可减少模板投入、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详细介绍了轻型钢模板的结构构造及自带支架的特点,薄壁空心墩流水施工工艺等内容,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地下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管理问题,基于对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风险的分析,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并考虑近接影响提出了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及适用于地下工程的风险接受准则.结合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开发了基于WebGIS的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实时采集监测数据、专家评价和门禁系统等信息以及安全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警,并及时给出风险的应对措施.工程应用及监测数据表明:该系统切实降低了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有效预防或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铁路车辆部件抗疲劳评估的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铁路车辆的安全运用及服役评估出发,论述了转向架部件(如构架、车轴等)的抗疲劳评估及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合金钢EA4T车轴和碳素钢S38C车轴的设计理念差别,阐明了车轴运用评估中存在的难定量和过保守的理论局限性; 首创了“名义应力”+“损伤容限”有机融合的阶梯疲劳评估方法,给出了样本信息聚集改进原理、基于单轴拉伸的裂纹扩展模型、应力-缺陷-寿命的三参数评估图和表面残余应力重建等四大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名义应力法的抗疲劳设计给出的寿命预测偏于保守,导致车辆部件维修不足或者过度维修; 基于单轴拉伸性能的新型裂纹扩展模型的精度优于NASGRO方程; Kitagawa-Takahashi图把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极限和基于断裂力学的缺陷特征有机关联起来,比Goodman图更直观、定量和全面; 基于表面单位压力法,获得了与实测结果一致的S38C车轴的压缩残余应力分布,表明压缩残余应力的引入提高了新干线车轴的抗微动磨损能力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 广域环境服役、超高周疲劳、增材修复再制造、断裂求解技术及动力学和强度学结合等问题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