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普通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技术不同之处,讨论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预应力应力损失计算方法、预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和预应力筋防护技术.指出预应力损失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翼板的非自由变形,其中钢梁对混凝土翼板的约束作用最为明显.回顾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基于能量的计算方法更适合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后还介绍了国外预应力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龚良勇  王俊召 《中外公路》2019,39(4):102-107
预应力钢筋回缩是导致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预应力损失量预测方法众多,该文针对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损失预测问题展开文献调研,总结了当前预应力损失研究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利用理论公式计算方法,对预应力钢筋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量进行计算,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计算预应力损失。对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对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公式计算预应力钢筋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使用便捷性。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构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民元 《公路工程》2008,33(3):49-52
体外预应力作为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当代结构工程建设的流行趋势之一。主要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关键部位,包括体外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体外预应力转向块、体外预应力锚固系统等,并指出了体外预应力在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依据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预应力损失机理,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影响纵向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优化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长束纵向预应力束为较短束,以减小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摩阻损失,提高悬臂施工过程中箱粱根部的预应力储备,改善成桥后的应力状态,增强L/4截面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粱桥的纵向预应力束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钢桥在大中跨径桥梁中应用具有优越的性能。本文概述了预应力的概念、预应力钢结构的工作机理及预应力钢桥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新型预应力钢桥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分析设计方法,最后还对预应力钢桥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混凝土领域一种新的有很高开发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的预应力技术.反思全预应力、"高”预应力值部分预应力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发展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本文对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就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其有关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力图推动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值和预应力损失不能确定的情况,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进行监测试验研究。用阻抗分析仪测得粘贴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压电陶瓷片在不同预应力值下的电导纳信号,采用相对共振频率偏移和数理统计指标偏移来评价预应力损失。通过共振频率和数理统计指标建立电导纳信号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值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相对共振频率偏移和数理统计指标偏移来建立电导纳信号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压电阻抗方法可用来监测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应力和预应力损失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计算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桥预应力损失值,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导致该类型梁桥预应力损失的6个关键因素(预应力筋回缩和锚具变形、预应力筋与转向块之间的摩擦、预应力筋松弛、混凝土徐变、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并分别推导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预应力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以及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和平衡原理;计算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参考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相关经验公式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计算混凝土徐变、收缩以及温度效应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近似采用力法原理和等效荷载法.  相似文献   

9.
为对预应力组合箱梁的设计提供参考,利用简化塑性理论对完全剪力连接的预应力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影响参数(混凝土和钢梁强度、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力、预应力筋布筋形式、转向块数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截面尺寸受限制时,提高钢梁强度能够有效提高预应力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增加预应力筋的数量可较明显地提高梁体的抗弯承载力;预应力筋采用折线布筋形式时,可提高预应力初始张拉值,以提高预应力组合梁的弹性承载力;转向块布置数量越多,预应力增量越大,二次效应影响越小,预应力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性地研究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预应力损失问题,设计制作了4根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试验梁,对其进行了位移等幅疲劳试验.通过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跨中预压区埋置应变传感器,测量疲劳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的应变变化量,确定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预应力损失量.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疲劳预应力损失;疲劳预应力损失主要发生在动荷载作用的初始阶段;疲劳预应力损失与疲劳循环次数基本符合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有益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地融合多个事故再现结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现有事故再现结果融合方法不能处理结果中包含潜在风险区间的问题,采用聚类算法与优序图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多个事故再现结果进行融合。首先提出基于聚类的基础融合法,其先离散多个事故再现结果,再对离散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得到类结果,最后整理聚类结果可得融合结果。基础融合法操作简单、高效但不能处理再现结果中的潜在风险区间。进而通过引入优序图法提出基于优序图法的改进融合法,所提改进方法先从基础融合法的结果中得到各聚类区间概率与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表,并根据距离表中的距离极值将距离分段;再按照正态分布原则可知,各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十分接近,现遵循距离越小分值越高的前提给予每段距离一定分值,距离表可根据分值得到各聚类中心的权重计算表;然后对权重计算表使用优序图法计算出各聚类中心的权重即各聚类区间权重;最后结合各聚类区间概率及其对应的权重得到融合结果。数值算例与真实案例均表明:改进融合法不仅可高效融合再现结果,还能识别出潜在风险区间并降低其在融合过程中的影响,从而提升融合结果的客观性,得到更理想的符合正态分布的结果,为融合包含潜在风险区间的多个事故再现结果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CA498柴油机冷却水流LDV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验证柴油机冷却水套CF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利用LDV测速系统测量了CA498柴油机缸盖及缸体内流场12个关键点处的速度,并将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一结果表明,除了缸体上3个点的实际测量结果与CFD计算结果有较大偏差以外,其他各点试验测得的数据与CFD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了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基于路面抗滑特性的预测问题,运用道路摩擦系数测试仪在公路上进行路面摩擦系数测试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应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分析方法,以影响因素为分类标准,确定了摩擦系数预测模型的分类,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路面摩擦系数预测模型,并通过60组试验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了训练,利用6组实验数据进行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0%左右,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所构建模型是正确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此外还通过实车进行了汽车制动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对比,为交通事故分析中计算事故车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雪濛 《隧道建设》2010,30(5):540-545,585
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锚碇基础为背景工程,对超大“∞”字形地连墙深基坑进行数字仿真模拟、监测成果分析。主要对地下连续墙深层水平侧向变形和地连续墙受力进行模拟与实测,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字形深基坑地连墙变形及应力分布规律,模拟与实测是比较一致的,并肯定了数字仿真模拟对工程施工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森 《天津汽车》2012,(1):39-41,44
在低温排放污染物试验(VI型试验)中,所需处理的数据繁多,影响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使用分析结果来作为决策依据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尤为关键。文章运用不确定度对历次结果进行比较归纳,既便于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在试验结论分析中普遍运用不确定度,能大大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力,加强试验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被动区土体的位移模式假设,采用邓肯-张(Duncan-Chang)提出的双曲线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建立了考虑位移非线性影响的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并将已有模型试验的反演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接近,该公式能够反映位移对被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影响,并且形式简单、易于理解、参数较少、物理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17.
黄土公路隧道病害分析与处治措施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弘鹏  杨晓华  林永贵 《公路》2006,(6):197-202
针对新庄岭黄土公路隧道地表裂缝和衬砌开裂的病害特征,探讨了病害产生机理,并运用仿真、实测等手段详细分析了病害原因。分析表明:地表裂缝导致黄土浸水,从而使土体强度降低,变形增大,扩大了围岩塑性区范围和变形压力,恶化了衬砌结构受力状况,导致了衬砌结构局部出现裂缝。此外,根据隧道病害状况,提出了采用挖槽夯土法处治地表裂缝,采用环氧树脂嵌补及凿槽嵌入钢拱架法处治衬砌开裂的建议。研究结果为分析和处治黄土公路隧道病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考虑高速公路路基承受柔性荷载的特点,采用弹性力学中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柔性荷载下粉喷桩复合地基中及复合地基下卧层土中应力及沉降。计算表明由于桩的作用,加固区的附加应力大大减少,而下卧层的附加应力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下卧层的沉降增大。将此方法计算沉降与工程中常用计算方法及实测结果比较,Mindlin解与Boussinesq解联合求解法与实测能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9.
深基坑工程中膨胀力设计取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亚军 《隧道建设》2016,36(4):418-424
目前我国现行工程规范并未对膨胀土(岩)中深基坑工程的膨胀力设计取值给以明确规定,实际设计过程中膨胀力取值方法不一。以成都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膨胀土(岩)范围明挖区间深基坑工程为例,对不同取值情况下设计结果与施工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应关系,对于既能保证围护结构安全性又兼顾经济性的膨胀力设计值的选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沉管隧道变截面管段浮运过程的水流力与系缆桩可靠性,以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为依托,借助CFD软件建立流体动力学模型,计算管段横向浮运所受的水流力并探讨规范水流力公式的适用性;以此为基础,利用ANSYS开展管段浮运系缆桩可靠性分析。研究表明: 1) 规范水流力公式具备一定的适用性,采用结构形式为矩形梁时对应的水流阻力系数会导致与数值计算结果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别,通过CFD计算结果修正后两者吻合较好; 2) 系缆桩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刚度与强度均未被削弱,设计方案可满足浮运安全要求; 3) 钢丝绳拉力作用下管段结构混凝土处于带裂缝工作状态,需基于计算结果对系缆桩预埋件锚固区做局部加强以抑制裂缝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