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舰导弹及其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投入服役并实际参与海战以来,反舰导弹就承担着大多数摧毁和击沉水面舰艇的任务。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反舰武器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反舰导弹是水面舰艇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自从1967年10月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被两枚苏制“冥河”导弹击沉后,世界各国海军都意识到,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保护自己昂贵的舰船免受这类武器的袭击。仅隔6年,在1973年的“斋月”之战中,以色列海军舰只曾受到52枚苏制反舰导弹的攻击,但却无一命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色列快速攻击艇安装了有效的电子战系统。本文主要从系统而不是装备层次上对反舰导弹及其防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1967年的10月21日,发生在埃及塞得港附近海域的那场有史以来首次使用舰对舰导弹、同时也是首次使用导弹艇作战的小规模海战开创了人类海上战争形态的新纪元。当日,埃及海军使用排水量不足80吨的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和SS-N-2“冥河”式反舰导弹令人瞠目地一举击沉了排水量1710吨的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此举顿时令整个世界对导弹艇和反舰导弹的作战威力刮目相看,这一重大事件更曾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对反舰导弹及导弹艇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蚊子”级导弹艇首次使用前苏联的SS-N-2A“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开始,世界海战史上反舰导弹和各种防空武器之间的对抗就拉开了序幕,随着对空防御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反舰导弹各项技术的不断成熟,舰空导弹作为对抗反舰导弹的主要硬抗击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俄罗斯和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舰空导弹的两个国家,各自走出了一条具有显著特色的舰空导弹发展之路,“利夫”和“紫苑”导弹在两国的舰空导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反映了两国舰空导弹发展的思路,也代表了两国舰空导弹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的终结者-舰载内层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被“冥河”导弹击沉事件令各国海军忧心忡忡;而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被“飞鱼”导弹摧毁事件更使水面舰艇的生存雪上加霜。这些惨痛的教训惊醒了世界各国海军:为了确保造价高昂的水面舰艇免遭反舰导弹的攻击,除在远程上用软杀伤手段进行诱骗、在中程上用硬杀伤武器进行拦截外,还必须在近程上构筑一道无坚不摧的内层钢铁屏障,以便干净彻底地“终结”那些侥幸“漏网”或突防的反舰导弹。近些年来,各国海军竞相开发,并陆续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舰载内层防御系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这些内层防御系统将构成反舰导弹不可逾越的死亡线。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的温柔杀手——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快艇装备的苏制“冥河”导弹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一举击沉,首开人类海战史上反舰导弹摧毁水面战舰的先河。此次事件不仅令世界海军大为震惊,而且也使以色列人蒙受了奇耻大辱。6年之后,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斋月”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海军同以色列海军再次展开海上对决,双方上演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导弹对攻战。结果,埃及和叙利亚人发射的“冥河”导弹竞无一命中目标,而以色列人却用“迦伯列”反舰导弹连续击沉击伤5艘埃叙快艇,重创两国的海上力量,自身却毫发无损。这一战斗结局令国际军事观察家们大惑不解:以色列人何以犹有神助般地取得了如此完胜呢?他们有什么神秘武器竞使埃及和叙利亚的“冥河”导弹晕头转向呢?人们在大惑之余终于发现,原来,以色列参战舰艇上刚刚装备了新研制的一种电子干扰软杀伤武器系统,正是这种软杀伤系统使得曾经神勇的“冥河”导弹如无头苍蝇般屡屡扑空,也正是这种软杀伤系统使以色列人终报了6年前的“一箭之仇”。  相似文献   

6.
1967年10月21日黄昏。埃及海军的苏制“蚊子”(183P)级导弹艇在塞得港外用“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一举震惊世界。从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开始出现两大热潮:一是各国争先恐后地研发反舰导弹,使“导弹战”逐渐成为海战主流方式;二是掀起了一股“导弹艇”的热潮,使以“鱼雷制海”和“巡洋作战”为特色的海军“新学派”在60年后死灰复燃。如果说苏联人的武器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的话,那么作为“新学派”发源地的法国则是这个新时代的强力推手。  相似文献   

7.
戴耀  李波 《舰船科学技术》2010,32(6):56-59,83
最大程度地保存水面舰艇在遭遇空中打击时的战场生存力,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舰上所有防空反导武器.为了避免舰空导弹、舰炮和舰舰导弹等水面舰艇防空反导武器在射击时由于弹道相近或交叉可能引起的危险,分析了主要防空反导武器装备火力使用范围及其火力兼容性,并探讨了防空反导火力兼容使用原则,建立了火力兼容决策模型,有效提高了水面舰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海战中,反舰导弹将是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水面舰艇必须综合利用装备的各种软硬武器来进行抗击。由于电子对抗和舰空导弹都是防御作战的有效手段,两种武器的取舍对于舰艇指挥员是个难题。论文通过阐述软硬武器协同反导的基本流程,分析防空反导作战过程中可能存在电磁不兼容的情况,得出软硬武器使用中频域、时域、空域管控中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上战场从往日的深海大洋转移到近岸水域,水面舰艇抵御反舰导弹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不仅是由于近岸水域的复杂水文地理环境使得舰载传感器探测、跟踪和捕获反舰导弹的能力以及舰艇本身的机动规避能力明显下降,而且近岸环境的人道主义考虑也使得舰载导弹、火炮类硬杀伤武器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近海作战中,有效发挥软杀伤武器的作用,使其完成本应由硬杀伤武器完成的反导任务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共识。近些年来,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的开发出现了群雄逐鹿、各竞风流的局面,除美国、英国等传统海军强国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系统且陆续投入装备。虽然这些系统大多是无源干扰型的软杀伤系统,但其独擅胜场的反导能力却令人不可小视。这里择其主要者简要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变革的一击 受技术条件所限,20世纪60年代前的第一代反舰导弹相当庞大,其尺寸与二战时期的螺旋桨战斗机相近,飞行高度在300~400米之间,而且飞行弹道死板,突防能力较弱,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和命中概率也很低,所以西方国家不太重视发展反舰导弹,美、英等海军强国甚至一度讥笑前苏联及其盟国大量装备的导弹艇为“穷国武器”。但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尤如当头一棒般给了西方海军强烈的刺激,使他们从过去的惯性思维中惊醒,从此西方各国开始大力研制反舰导弹。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反舰导弹是目前对水面舰船最具杀伤威胁的武器。1967年10月,当以色列“埃拉特”导弹快艇被2枚“冥河”导弹击沉,世界各国海军从中得到的教训是,必须保护其舰艇免受这类武器的袭击,仅6年之后的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海军受到多达52枚苏制反反舰导弹的攻击,但这些导弹无一命中目标,这全靠装在以色列攻击型快艇上的电子战设备。主要介绍这“矛”与“盾”两者的近期发展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国篇 在世界海军中,英国海军是继以色列海军之后仅有的曾在实战中使用过舰载软杀伤武器的海军,而且和以色列人一样,既有着“被反舰导弹击沉驱逐舰”的惨痛教训,也有着“用软杀伤武器成功对抗反舰导弹”的骄人战绩。在1982年的南太平洋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人用“飞鱼”反舰导弹将英国人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送入海底,英国海军在震惊之余急讨对策,最终祭出了舰载“乌鸦座”射频无源干扰系统这面大旗,结果竞使阿根廷人随后发射的多枚“飞鱼”屡屡偏航扑空而功败垂成。可以说,软杀伤武器系统对英国海军在此战中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际上,在舰载反导软杀伤武器的研究方面,英国海军的起步较旱,1968年就开始在舰艇上装备首型舷外干扰系统。近30多年来,英国海军不但独立开发了多型无源干扰系统(开发的型号之多可说为各国海军所仅见),而且还和其它国家联合开发了一些有源和无源干扰系统,这些舰栽软杀伤武器系统目前正在多国海军中服役。  相似文献   

13.
增强舰载反导能力是目前世界各国海军最紧迫的课题。印度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舰空导弹发展计划,但迄今为止,其国产舰载反导系统还在试验室进行试验,只能靠引进国外防空和反导武器系统,为现役航空母舰和驱逐舰拼凑起一道反导防护网。  相似文献   

14.
导弹艇是一种以反舰导弹为主要进攻武器的小型舰艇,其排水量一般不大于500吨,具有体积小,航速快、攻击成力大、使用费用低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重要装备之一,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将其作为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有力补充。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仿制前苏联导弹艇开始,已走过了近40多年的历程,至今已研制生产了10多种不同型号的近百艘导弹艇装备部队,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海上作战实力,同时还向世界多个国家出口了数十艘。  相似文献   

15.
1对海攻击 长久以来,出于近岸防御的战略需求,中国海军的各型水面作战舰艇都以具备较强的对海攻击能力作为主要技战术要求,无论是小吨位的火炮护卫艇,还是1000多吨的火炮护卫舰,乃至后来建造的以反舰导弹为主要对海攻击武器的“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级护卫舰,都将对海攻击能力放到了最优先的地位,护卫舰上都装备了数量可观的大、中口径舰炮。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舰舰导弹的性能不断完善,作用不断提高,开始逐步取代大、中口径舰炮而成为世界海军舰艇的新一代对海打击武器。  相似文献   

16.
自1967年“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导弹击沉时起,世界各国海军都非常关注对反舰导弹的防御问题。作为对反舰导弹进行末段防御的近距武器系统已广泛装备各种战舰。随着反舰导弹的发展,亲折近距武器系统相继出现。除炮基系统外,小型防空导弹也要求承担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7.
舰艇编队的间距配置是水面舰艇协同反导的前提,它对于形成有利的防空态势,增大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抗击区域以及充分发挥舰艇编队各型武器系统的优势,提高舰艇编队的生存能力和整体作战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2艘舰艇协同反导的基础上,给出基于目标航路捷径的舰艇编队相邻间距的配置方法,以满足对来袭反舰导弹目标的射击要求为前提,对舰艇编队最大间距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七、走向未来——马岛的启示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发明、新技术、新科学武装了各国海军,尤其是核潜艇、导弹的诞生,孕育着海战的新纪元。 1967年10月21日,埃及塞德港外,前苏联“冥河”式反舰导弹的一声霹雳,唤醒了战后沉睡于“航空母舰制胜论”之美梦中的国际海军界。埃及海军的苏制“蚊子”级导弹快艇(排水量约100吨),用反舰导弹一举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排水量2500吨),充分显示了电子化武器的威力——这是反舰导弹问世后的第一  相似文献   

19.
近程防御反导导弹武器系统是现代舰艇作战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舰艇现代化程度的标准之一。本文扼要介绍了世界各海军强国现代近程反导导弹武器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战术激光武器在水面舰艇反导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代战争中水面舰艇反导的现状,从水面舰艇反导系统的需求出发,结合战术激光武器的研制情况以及国外用于水面舰艇反导的研究,分析研究舰载战术激光反导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等水面舰艇反导的重要参数;论证了舰载战术激光反导武器的可行性,最后概要阐述系统的组成和作战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