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舒适性的需要,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无砟轨道的铺设与运营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结构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追求"零沉降"理念。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线下结构物沉降变形观测关键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预测系统,提出了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及评估条件与标准,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以保证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结构铺设的质量。并提出了一些体会和建议,为正在建设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哈大客运专线桥梁墩台沉降观测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以哈大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观测为背景,介绍运粮河特大桥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与观测方法;采用曲线拟合法综合分析了桥梁墩台的沉降变形趋势,运用灰色系统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建立累积沉降的预测模型,来分析桥梁墩、台的沉降量,掌握其变形规律.研究结论:通过对哈大客运专线运量河特大桥墩台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的分析与评估,采用曲线拟合法分析其沉降变形趋势,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桥梁墩台进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桥梁墩台的沉降已经渐渐趋于稳定,运用灰色系统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建立累积沉降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累积沉降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后沉降评估技术.结合已经实施的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建设工程实践,介绍无砟轨道客运专线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变形观测、沉降预测和评估等主要工作流程和方法,以及由第三方承担的平行观测工作方案.研究结论:提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变形观测、沉降预测和评估等主要工作流程和方法,指出技术关键和重点:(1)建立高精度测量控制网;(2)制定科学的沉降观测方案;(3)实施第三方平行观测;(4)进行全面与整体评估.  相似文献   

4.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超载预压路基沉降评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超载预压路基沉降规律及特征,总结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技术要求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有效应力面积比法和基于实测数据回归拟合的分析方法,对超载预压路基的卸载时机和工程沉降进行分析,为铁路客运专线超载预压路基的沉降变形评估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成绵乐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评估方法,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的非等时距性,建立了非等间隔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DK171+550至DK171+643段的典型断面的路基沉降进行实例预测,分析了非等间隔的灰色Verhulst模型对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无碴轨道工后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的集成理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针对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的关键控制措施——工后沉降变形观测、评估,提出工后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的集成思想,希望有助于提高建设、施工管理人员对该问题的认知,有助于客运专线的建设。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国外相关资料,结合我国客运专线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已发布的相关指南,先分析独立单元的沉降变形,后集成不同单元的沉降变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通过对路基、桥涵、隧道等单元之间的变形差异性影响分析和系统评估,明确各单元间沉降变形对铺设无碴轨道的影响,消除彼此间的变形差异影响;明确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切实保证无碴轨道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的关键控制措施——工后沉降变形分析评估工作,结合中国客运专线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已发布的相关指南,提出先分析独立单元的沉降变形、后沿线路纵向集成分析不同单元的沉降变形理念;介绍沉降变形预测分析方法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为消除不同线下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变形影响、明确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切实保证无砟轨道的生命周期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时速350 km的无砟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控制结构工后沉降满足不大于15mm,各种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 mm,需构建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管理体系,制定严密、科学的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和建立科学、快捷、系统的分析评估系统,保证观测数据和预测工后沉降的准确性、可靠性、连续性,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无砟轨道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选取成渝客运专线(CYSG)Ⅳ标赵家院双线特大桥10个桥墩为试验桥墩,通过分析观测数据,阐述了客运专线群桩基础桥梁沉降与桩长、桩径、墩高及地基基础的关系。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桥墩的累计沉降,与的实际观测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该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并用于分析桥墩沉降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
沉降变形观测分析评估是确保铁路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沉降变形评估标准与合理控制具有意义。针对沉降变形评估指标分类及其控制标准、观测期合理控制、曲线回归相关系数的控制标准和沉降量1 mm观测断面的评估等进行深入讨论。总结提出铁路客运专线沉降变形评估指标体系,并将10个评估指标细分为核心指标、基本指标和一般指标3个等级。核心指标应严格满足相关要求,任何一个指标不满足要求,不能通过评估;基本指标应整体满足相关要求,个别指标超过限值不大时,可以基本通过评估,同时提出完善意见;一般指标应基本满足相关要求。根据沉降变形的发展趋势,将沉降时间曲线分为3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观测期控制标准。建议曲线回归相关系数的最低标准可以由0.92放宽至0.85。建议对于观测期满足《评估技术指南》的要求,实测沉降量小于1 mm的观测断面,在整体沉降趋于稳定的条件下,直接判定其满足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地铁线路维修标准的现状,提出编写地铁线路维修规程框架的设想,讨论几个重要的维修标准,并对地铁线路维修标准值得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朔黄线开通过程中对几处电源混电故障的查找,没有机械地按照惯例采用断电源环线的方式进行,而是根据故障现象,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故障处理,减少了故障处理时间及对运输的干扰。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它是整个轨道交通机电专业的基础,目前该系统建设管理模式较多,这里就几种比较典型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翔殷路车站围护结构的换撑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在通过不同半径曲线时,对安哥拉全钢弹簧客车转向架二系高圆钢弹簧两端加橡胶垫悬挂系统的橡胶垫和圆柱形螺旋压缩高圆钢弹簧的水平方向位移、刚度和强度进行分析。基于经典材料力学方法开发的分析程序,在规定的运用工况下,通过分析和计算橡胶垫的强度,4种车型的高圆钢弹簧的刚度和强度,二系悬挂系统的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铁路加筋土挡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铁路加筋土挡墙结构计算的基本理论 ,介绍基于人机对话的加筋土挡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并结合具体算例对系统的工程应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力开发和利用,新的地下工程问题不断涌现。地铁施工往往处于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密集区,从而导致城市隧道建设中各种工程环境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在城市隧道施工中,必须保证施工对于已有的设施所造成的影响危害在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设计、工程类比和文献调研,提出大断面地铁隧道多导洞施工变形预测控制原理,并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确定施工中关键施工步序,施工过程通过监控量测反馈比对分析,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使地层最终沉降控制在预定目标内。  相似文献   

19.
本次修订在继承和发展《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TB10068—2000)的基础上,对原规范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更新,使新规范更加完善、合理、适用。主要介绍规范的修编背景、修编过程及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等。本次修编调整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章节结构,补充完善了原有内容,吸纳了最新科研成果,新增了条文内容及说明等。  相似文献   

20.
廖宇  唐平 《铁道工程学报》2012,(7):67-70,92
研究目的:铁路站房有大量的旅客滞留,同时站房内设有供配电系统、建筑智能化以及客运服务、通信、信号等运输调度系统,为了保证人员、设备和运输生产的安全,必须做好站房的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本文对站房的防雷接地进行系统研究,指出设计中的关键点。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1)铁路综合站房的雷电防护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相结合的手段;(2)等电位联结是所有防雷措施中最为关键的一条;(3)综合接地1Ω的要求并不是每座建筑物都应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