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SMA路面的特点及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MA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它与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抗裂、抗滑、水稳性、耐久性等优点,能全而改善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因而迅速发展和广泛推广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工程领域。文章介绍了SMA在国内外的使用发展概况和结构特点、使用性能,并提出了设计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人口大部分都在200万以上,城市周边交通运输一直是交通运输发展瓶颈,而低地板路面电车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现介绍低地板路面电车的发展过程及车辆特点,以及世界各国路面电车现状和利用电路面电车发展双系统运输的经验,并介绍路面电车的制造商,以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级公路路面有沥于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类,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优势的行车性能,便捷的施工,运营维修条件和合理的经济性等原因,在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上被广泛采用。本文结合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实践,对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的特点,原理,过程,机械设备造型,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谯龙江 《铁道建筑》2006,(6):98-100
水泥混凝土路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路面仍因各种因素出现各类裂缝,影响路面的使用,降低路面使用寿命。文章分析了路面产生裂缝的诸多原因以及针对各种原因所采取的对策,为较好地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常见的一些病害,重点阐述了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供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路面电车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日本最早的路面电车是1895年京都电气铁道株式会社建设的由京都站至伏见站一段的路面机车,而后随着明治天皇移宫至东京。日本的城市发展与经济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于1903年东京的品川至新桥一段也开通了路面机车,当时全程仅长56km,到1932年日本全国有67个城市开通了路面电车,总里程为1500km,达到了日本路面电车史的顶盛时期,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7.
以校区道路改建工程为例,介绍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采取了铺设土工布防止反射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鹿儿岛市2001年编制了“鹿儿岛都市综合规划”,其中,关于路面电车力求协调人和环境,使其成为典雅、轻松、便利的交通手段,作为观光资源的有效利用,购进了1000型超低地板路面电车(见图1)、整修了车站遮棚、充实了向导显示装置等。该车在日本是最先购入的国产超低地板路面电车,并从2002年1月15日开始营业运行。现对该车的车体、客车设备、有关装置及运用与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公路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要根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气候特点、公路等级与使用要求、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因素,结合当地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来选择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州南沙开发区进港大道路面改造工程,着重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旧路面的处理和加铺沥青罩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运输便道设计是设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计算运杂费和运输便道建设费、编制概预算的基础。此文通过简述以往工程建设运输便道的设计方法,阐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采用新的测绘技术和成果及电子绘图技术,论述运输便道设计新方法,其方法和步骤是:收集和熟悉资料、运输便道描绘、在图上布设各要素、局部设计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形成运输便道路网、分类统计运输便道长度和填挖土石方量、计算运输便道建设费。同时简述运输便道设计新方法具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高架独立轨道交通具有建设、运营成本低的优势,但其对周边居民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突出,道路与轨道双层合建高架的上层道路桥梁可起到屏蔽作用,减小由轨道交通引起的道路上部区域噪声。为分析不同道路桥梁形式对轨道噪声传播规律的影响,根据实测钢轨振动加速度,建立二维声学模型进行轨道噪声传播规律预测研究。首先采用现场噪声实测结果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对比分析独立双U梁轨道、空心板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小箱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的噪声传播与分布规律,揭示双层高架桥梁的降噪机理。结果表明,上层道路桥改变了噪声的传播途径,在增大桥下噪声的同时可以使得一部分区域(道路桥侧上方)的噪声减小;进而,在道路以上区域,小箱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形式相比空心板梁道路桥+双U梁轨道显著降低了噪声级,大部分降幅在6~11 dB(A)之间,最大降幅约21 dB(A);与空心板梁结构形式相比,底面凹凸不平的小箱梁结构能将声能量更好地限制在道路桥梁以下范围内,从而对道路上方区域取得更大的降噪效果。提出的噪声预测方法可为公轨合建双层高架的轨道噪声快速预测与评估提供参考,计算结果可为双层高架的道路桥梁选型提供声学性能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施工中的临时路面系统是解决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影响的重要手段.南京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施工期间,采用了贝雷桁架临时路面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地铁车站施工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并从结构设计、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临时路面系统的监控量测等方面对该贝雷桁架临时路面系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宁波机场路南延工程为公轨一体化双层高架工程,根据目前大力发展预制结构和注重环保的工程建设要求,进行精细化设计,重点在快速施工、减振降噪、U型轨道梁顶疏散平台等方面进行设计研究。结合宁波机场路南延工程,从精细化设计的角度介绍公轨一体化双层高架桥的设计要点。通过上、下层分别梁上运梁、共用一套架桥机的工艺创新,实现双层预制梁结构应用,即在闭口型框架桥墩的上下层均采用预制轨道梁,极大地提高了双层高架桥的施工速度。减振降噪措施方面涉及U型轨道梁构造优化、声屏障设置、减振降噪伸缩缝等。研究U型轨道梁内腹板顶兼作疏散平台时,平台与车厢底板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源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类比法、比例法、模式法、模型法比较了国内外比较成熟的铁路噪声预测方法,提出把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作为一个线声源、噪声源分解为轮轨噪声和牵引噪声分别进行预测的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结合曼谷机场连接线工程,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操作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香港西线铁路噪声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西线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最安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系统中综合采用了当今轨道交通领域的噪声控制新技术。介绍了有关的噪声控制标准及噪声预测分析。为了达到规定的噪声标准,香港西铁在车辆、轨道、声屏障以及桥梁结构等方面采用了各种降噪技术。  相似文献   

17.
深圳地铁华强路站采用盖挖顺做法施工,临时路面系统采用分幅围挡、分段架设军用梁的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投入经济、围挡次数少、占用路幅窄、不中断交通、地面干扰小等特点。结合军用梁在临时路面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其组成特点、结构布置、安装工序以及交通疏解和围挡方法。实践表明,该系统布设科学合理,结构安全可靠,施工经济易行,交通、环境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日本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设计、建设北陆新干线时采用的高速铁路噪声预测方法,是根据高速铁路噪声的特点,按车辆下部噪声、构筑物噪声、集电系噪声、车辆上部空气动力噪声分别计算后合成,预测受声点处的噪声级。该方法对我国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的噪声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在航测虚拟现实中三维模型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三维房屋模型、道路模型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三维模型在视觉上的逼真重建、显示的效果。研究方法:将需要建模的诸如房屋、道路等复杂的对象分解成多个单独的"面对象",按照实际坐标进行建模,并对每一个面进行贴面,以达到真三维的效果。研究结果:对每一个真实的对象进行三维建模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会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非常高,实际建模时可以综合考虑。研究结论:航测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数据集成管理和分析应用等功能,能逼真呈现线路所经区域的地形环境。借助这一技术,可以给决策者、设计师以直观的三维立体印象,为道路设计方案评审及优化设计提供决策的依据。可应用在铁(公)路选线、道路空间几何线形评价、行车安全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和桥、隧、站位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介绍新型盖挖法路面盖板结构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能,以及该工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和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新型盖挖法利用标准化、模数化的盖板体系快速构建临时路面,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减少道路占用时间,并重复利用路面盖板,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在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