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多年来的相关工程经验,结合深港西部通道高能级强夯置换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就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黄万铁路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介绍强夯置换法在该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同时提出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强夯置换加固饱和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置换复合地基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加固机理及强夯置换复合地基的施工技术、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在室内建立与实体模型存在相似性的小比例尺寸模型,运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一定条件下夯击过程中置换体的发展规律,分析了夯锤直径、夯击能量与置换深度的关系,探讨了夯击过程中夯点附近地面变形规律以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对研究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某软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某软土地基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过程。通过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对于软土地基,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加固,并辅以有效的排水措施,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温福铁路浙江段部分软土地基采用强夯置换碎石墩加固试桩的研究,把强夯加固和碎石加固有机的结合起来,介绍其在加固软土地基中良好的加固效果和技术经济效益。强夯置换碎石墩在铁路客运专线软土路基加固中尚属首次使用,这为今后设计和施工加固同类型软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抛石挤淤强夯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郴宁高速公路E1K0+215~E1K0+601.7段路基采用抛石挤淤强夯置换法处理高填方路基软基的工程实例,介绍用强夯法将粗颗粒料(如碎石、片石)夯击置换原软弱的饱和淤泥土,形成柱状体,再用强夯方法进行挤密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经现场载荷试验和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加固效果良好,复合地基不仅置换部分强度大幅度提高,而且满足路基的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宝和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33-37,66
研究目的: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通过武广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应用于松软土复合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从施工方法选择,工艺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对强夯及强夯置换施工技术在客运专线铁路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应用研究。研究结果:综合考虑施工机械的性能及适宜地质条件,在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武汉工程试验段内选择典型区段分别进行强夯、强夯置换工艺试验以及夯前夯后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确定强夯与强夯置换工艺在新建武广客运专线近似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总结完善近似地质条件下施工工艺和经验,确定了相关工艺参数及检测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要求,能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加固效果明显,经济可行。研究结论:夯击能是强夯及强夯置换工艺中决定加固深度的重要指标,强夯及强夯置换加固处理粘性土特别是饱和粘性土均需要合理的间歇时间,强夯及强夯置换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9.
强夯加固软土地基机理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强夯软土地基过程,对饱和土结构在受夯击时的变形及渗流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在夯击过程中地基内应力、位移、孔隙压力的变化,分析地基表面因夯击而引起的沉降位移和接触压力。结合现场实例分析对比,证明强夯加固软土地基完全可以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进行精确模拟。试验数据及有限元模拟结果说明只要在能够确保人工排水体系的可靠运作,强夯垫层完全可以用粉细砂来取代,即在饱和软土地基强夯法加固过程中使用“无垫层”技术。与传统的强夯技术相比,强夯联合塑料排水板加固地基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土体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加固饱和软土地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强夯法施工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地基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强夯置换碎石墩在沿海某石化铁路专用线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该工艺解决了滨海复杂地层软基处理中常规复合地基不成桩、同时有邻近既有建筑振动破坏影响的问题,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毛洪录  张兴成  王昊 《铁道建筑》2012,(10):115-117
结合黄泛平原区某在建公路工程雨季进行的湿软地基处理施工,对强夯置换法进行了现场夯沉量和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验证了其关键施工工艺参数和加固处理效果。实践证明该施工工艺适合该类土的地基加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爆炸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尝试在软土地基处理进程中取代强夯产生的动载荷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宁启铁路线DK 172 000~DK 172 200段软土路基现场试验,对比分析爆炸法和堆载预压法处理饱和软土地基的固结效果。通过地表沉降、全断面沉降、侧向位移的现场观测结果分析,获得了爆炸后软土地基的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证明了爆炸法可以达到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并且地表沉降速率加快,有利于缩短软基固结处理时间。研究结论:文中提出爆炸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工艺过程,并对爆炸法和强夯法等动力固结处理软土地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上推断爆炸法比较适宜对深层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3.
某客运专线箱梁预制场地处湘南山区,为保证制存梁台座,运梁道路对地基稳定、均匀、密实的要求,梁场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局部采用强夯置换法进行处理,介绍其施工工艺。经检测,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京沪高速铁路某路段强夯置换碎石墩地基加固的工艺参数、施工方法以及土性适用条件并验证其加固效果,根据现场测试对强夯置换作用后,土层内会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固体基本与基岩接触,加固体间的土体承载力特征值可达到240kPa,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黔桂线车河站斜坡软土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位于山前缓坡上的车河站横穿21条自然沟,施工开挖及试填筑时发现大部分沟内分布斜坡软土,需查明其成因、范围、厚度及工程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参考我院设计的内昆线、水柏线等铁路项目山区斜坡软土研究结论,采用试抗、钻探、静探、轻型动探及试验等综合勘探手段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车河站共有16条沟内分布斜坡软土,厚度差异较大,共同特点是土质软、成分杂、分布和性质不均匀,且夹有较多碎块石。最后选择了强夯碎石墩对基础进行复合地基加固。 研究结论:地层结构造就了特别的水文地质环境,从而为形成山前缓坡沟槽软土创造条件。治理包括排水、地基置换及挡护3个方面。从施工结果看,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车河站斜坡软土操作容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软土地区集装箱场区地基采用强夯联合真空排水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技术要求、通过不同地基加固方案经济比较确定该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强夯、真空排水试验,确定强夯及排水参数。  相似文献   

17.
提出广西北部湾某铁路站场素填土填海地基分区域按2 000~12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设计方案。为便于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动力触探和瑞利面波法对强夯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地基进行了检测,采用静力载荷法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进行了检测。综合检测结果表明,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性能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强夯处理效果较好,并且检测出局部软弱地层,为后续进一步地基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强夯法地基处理具有适应性强、造价低、风效快等特点,近年来在深圳地区的开山填海软基处理及回填土地基处理中大量应用。履带式起重机是强夯地基处理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施工设备,本文列举了履带式起重机在强夯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常见事故。主要有起重臂坠落、起重臂后翻、传动链轮及传动系统破损等。长对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瞬态多道瑞雷波技术,利用NZ24地震仪,对邯郸至大名高速公路K58+230~K63+600段软土路基强夯效果进行了检测。讨论了瞬态瑞雷波检测软土路基强夯效果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软土路基工程地质情况及地震地球物理条件,进行了地震观测系统参数设计。依据地震数据解译资料,进行了软土路基强夯前后的频散曲线和波速度对比,定性地评价了软土路基的加固效果;建立了瑞雷波波速与地基承载力与变形模量的定量关系,对该段软土路基强夯加固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检测结果表明,该段路基加固效果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梁云 《广西铁道》2005,(8):25-26,29
强夯法处理大面积吹砂填海形成的软土地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沿海港口修建铁路专用线常用的路基加固措施。强夯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布置、间隔时间等参数,确保强夯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