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换道决策阶段驾驶人对后方车辆的速度感知特征,以小型乘用车为平台,利用毫米波雷达、车载总线数据仪、音视频监测系统等搭建了试验车。招募了15名驾驶人,在某高速公路完成后方车辆速度估计试验,试验车速度分别设置为60、70、80、90km·h~(-1),最后获取了1 625组数据。采用显著性分析方法,分析了相对速度、后方车辆速度与相对距离对驾驶人速度估计行为的影响特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了驾驶人速度估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约60%的速度估计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0km·h~(-1),且驾驶人的速度估计误差满足正态分布;驾驶人速度估计误差随两车相对速度和后方车辆速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对速度和后方车辆速度较低时,易高估后方车辆速度,相对速度和后方车辆速度较高时,易低估后方车辆速度;随两车相对距离的增大,驾驶人速度估计误差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两车相对距离较小时,驾驶人易高估后方车辆速度;速度估计模型的平均误差为-0.56km·h~(-1),因此,估计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了达到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早发现、早适应、早决策的目的,分析了隧道入口区域的交通安全现状,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线诱导系统的改善思路与方法;通过室内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利用眼动仪采集了驾驶人的眼部数据;将驾驶人浏览兴趣区域划分为5类,分析了驾驶人在各区域的眼动参数变化;采用注视点分布位置、视觉敏感区面积...  相似文献   

3.
年轻新手驾驶人的道路安全始终是一个难题,独立持照并拥有自己车辆的年轻驾驶人是道路上最大的危险。此外,车辆安全是所有道路使用者(包括乘车人员和弱势道路使用者,如骑行者、行人等)在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车辆如何被选择,并深入了解年轻新手驾驶人对车辆安全以及其他因素的重视程度,来自澳大利亚两个州的青少年被要求设计他们心目中的"完美汽车"。研究结果对年轻新手驾驶人以及不同年龄段、经验值的驾驶人如何预防伤害并提升安全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青少年在描绘完美汽车时对安全性以外的要素关注度较高,这些非安全性要素很可能在车辆购买决策中也拥有较高影响。父母和青少年在考虑购车以及与安全驾驶相关的保险及其他激励因素时,应接受关于非安全性要素相关的风险以及安全性要素相关的好处方面的教育。这种奖励和教育应该更广泛地针对各年龄段的驾驶人(和乘客)。此外,该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创新,通过有目的地介入特定的弱势群体开启其潜在的发声渠道。  相似文献   

4.
交通信号控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交叉路口的交通管理手段,用来实现对车辆及行人的通行时间和延误的最小化。对于各个接近路口的交通流,交叉路口的信号控制充分利用道路提供的空间,通过分配时间间隔来控制车辆的移动。在印度尼西亚,主要使用定周期信号控制。定周期信号控制就是所有的信号配时参数事  相似文献   

5.
����·�ڽ�ͨ��Դ�Ż��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空间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资源优化的主要方式,并就其中的主要形式——车辆禁左的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路段掉头、利用支次路形成平面立交以及利用会交专用道掉头来疏导交叉路口左转车流的三种新思路,解决了因交叉路口禁止车辆左转而带来的绕行距离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控制的城市交叉路口群信号控制及仿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交叉路口群信号控制器,通过收集由交叉路口检测器获得的车流量信息制定模糊控制规则,给出交叉路口绿灯相位和相位转换次序,以控制路口信号,并与相邻路口的信号进行协调。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适应多个路口的车流变化,减少车辆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7.
为反映景区和城市道路环境下驾驶特性的差异性,运用眼动仪进行实地视线追踪对比实验,从驾驶人这一关键视角分析了两种环境下驾驶人在注视区域、注视目标、视负荷和视疲劳方面眼动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平注视区域,驾驶人都更关注中部,且景区较城市道路更关注左右两侧。在垂直注视区域,于景区驾驶人关注中距离,于城市道路关注近处。在注视目标上,都更关注道路,机动车,尤其是城市道路,而景区注视目标多样。在城市道路驾驶人视负荷大,易于疲劳,驾驶更为谨慎。在景区,驾驶人视负荷小,不易受压迫,更为放松。研究结果可以分析景区交通的突出性,并对设计景区独立明确的各项交通设施规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影响驾驶人选择行车速度的因素很多且不尽相同:驾驶人的年龄、性别、驾驶态度及其对(警察)执法和交通事故的认识等都会影响行车速度的选择;天气情况、道路特征、车辆特性、区域速度、速度的适应性、损伤或最近的驾驶情形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驾驶人对行车速度的选择。本主要从驾驶人素质、车辆技术性能、道路条件、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探讨超速行驶违法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模拟驾驶人跟车行为,提出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的驾驶人“感知-决策-操控”行为模型。建立描述驾驶意愿的HMM模型,模拟驾驶人感知过程,获得期望的车间距;预测模块模拟驾驶人根据交通环境和自身生理、心理状态预测车辆未来轨迹,即决策过程;优化模块描述驾驶人为使预测的车辆轨迹跟踪上期望的车辆间距而采取的操控汽车的执行动作,即操控过程。上述3个模块的滚动过程实现了对驾驶人跟车行为的模拟。利用自然驾驶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车间距平均误差仅为1.47%,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文为驾驶行为建模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车辆行驶速度不同,对驾驶人判断情况的要求也不同。以一般道路为例,车辆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即:每秒行驶11米,制动距离9米(干燥水泥路),驾驶人具有行驶速度慢、判断情况时间长、车辆制动距离短、容易处理险情等优势;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时,即:每秒行驶22米,车辆制动距离32米(干燥水泥路),在一定的时间里,车辆行驶距离增加,道路上出现的行人等情况也会随之增多,驾驶人对这些情况的判断就会感到时间紧迫,需要做出快速判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常听开车的司机说:"到了交叉路口,你不用害怕,一加油就过去了." 听起来像是经验之谈,然而在这交叉路口盲目的"一加油"哪有不出事故的?无数鲜血甚至生命早已证实了这个事实. 来自不同方向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行经交叉路口时,有的直行,有的转弯,不同方向的合流与分流,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点、矛盾点.司机一加油,车速必然会猛增,而人的反应时间毕竟有限,其他车辆和行人,有的路口被建筑物阻挡,亦根本不知避让,在这种情况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模拟驾驶人信息感知、分析决策和车辆控制的全过程,建立跟随驾驶协同仿真模型.模型以动态交通信息为输入,设计单个神经元仿真驾驶人对感知信息的筛选,采用模糊径向基高斯神经网络提取驾驶行为特征向量,应用模糊积分法模拟驾驶人对信息的分析和决策过程,输出为车辆控制状态.离线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跟随车状态变化,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干扰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交通中不同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混合交通中车辆型号差异、行驶速度差异等产生的相互干扰会导致驾驶人产生安全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不安全操作,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通过优化行车环境,加强驾驶人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来减小环境给驾驶人带来安全心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汽车与自动驾驶车辆混合行驶的道路网中,自动驾驶车辆视觉系统的辨识能力对交通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自动驾驶车辆视觉系统基本结构,分析其与人视觉的能见度差距。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被证明在恶劣的天气下(包括低能见度时)优于自动驾驶车辆的两个典型调速算法,但是分析发现自动驾驶车辆采用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因此,提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安全调速算法,解决了自动驾驶车辆和驾驶人驾驶普通汽车之间视觉差距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为比较这两种算法的安全性,建立低能见度时视觉差距导致交通事故的道路网模型。该模型分三个阶段描述了从导致交通事故至局部道路网瘫痪的全过程。最后,建立道路网事故发生概率和平均瘫痪时间两个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自动驾驶车辆采用模拟驾驶人调速算法引发交通事故率较高,而采用基于CPS的安全调速算法则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车辆经过交叉口,当车辆视线受阻时,对过街行人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利用随机威布尔分布函数,对车辆的可接受间隙概率参数进行估算。利用实际数据分析在有无视线遮挡情况下右转车辆的可接受间隙行为变化,并对连续右转车辆的车头时距进行简单描述。分析结果显示,在视线受阻情况下,右转车辆更倾向于选择较小间隙,连续右转车辆的车头时距也较大。该情况会增加人—车冲突,增加交通延迟、降低右转车辆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长隧道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高速公路隧道入口交通事故,利用实际道路试验,研究驾驶人在隧道入口段的视觉特征.实验记录行车中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运用神经网络和回归方法,通过程序计算和统计分析实测数据,以及模拟视觉特征参数变化,建立驾驶人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扫视幅度等变化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接近隧道人口过程中,驾驶员注视时间逐渐增加,注视次数减少,眼动扫视幅度减小;在车辆由远处不断接近隧道入口过程中,驾驶人注视点逐渐由正前方向右侧过渡,出现右侧注视点增加的情况;在车辆进入隧道后,注视时间出现先减少后增加,注视次数增加,扫视幅度增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考虑驾驶速度偏差, 建立了多驾驶人、多种车型、多种物资、多仓库点和多需求点的物资车辆调度模型, 分别以整体运输时间最短、整体运输成本最低以及综合整体运输时间与成本最小为目标, 研究了个体驾驶速度偏差对上述目标的影响; 将驾驶人参数加入到遗传算法的基因编码中, 建立了驾驶人唯一性约束、初始地点约束以及物资供需数量约束, 保证每个基因个体中驾驶人分配方案可行, 且物资运输不超供需总量; 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了随机分配驾驶人条件下有驾驶速度偏差与无驾驶速度偏差时各目标的车辆调度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优化调度方案满足模型中的所有约束条件; 3种目标下的最优方案中, 驾驶人的分配方案不同, 说明目标函数受驾驶人驾驶速度偏差影响; 有驾驶速度偏差情况下的各目标调度结果均优于相应无驾驶速度偏差的调度结果, 3种目标函数差比分别为3.50%、2.96%和1.13%, 说明驾驶速度偏差对求解质量有一定影响; 驾驶人随机分配时的各目标调度结果均劣于相应最优结果, 3种目标函数差比分别为3.91%、2.47%和1.98%, 说明驾驶速度偏差会影响调度效率, 优化驾驶人分配方案能降低整体运输时间与成本。由此可见, 根据特定的调度目标对驾驶人进行合理分配, 可以得到更符合调度目标、更贴近实际、更经济省时的车辆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交通建设也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车辆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频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通常在道路安全事故中会将驾驶人当作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而在驾驶人的实际行车过程中也会受到人、车、道路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驾驶人的心理状态不稳定,从而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的心理安全是其安全行车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9.
赵峰 《交通标准化》2012,(21):64-68
实现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的自动化,需要采集驾驶人、考车及周边静态物体、动态物体的各种参数,仅使用传统的传感检测技术难以满足要求.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RTK)GPS定位技术、超声波动态测距技术和驾驶人视线方向视频检测技术是三种新的检测技术,可大大提高实际道路考试的自动化检测率,提高整个实际道路考试系统的自动化考试程度,且能保证考试要求的检测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在摩-汽相撞事故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同时持有摩托车驾照的汽车驾驶人与没有摩托车驾驶的汽车驾驶人相比,发生摩-汽相撞事故的概率要小,更具驾驶和控制车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