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悬臂展翅箱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布置不同间距的横隔板,分析其在自重作用和车辆偏载作用下箱梁横向应力和变形的规律,为类似桥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专用校车安全国家标准》由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组成。这两项国家标准明确了校车及座椅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更加注重车辆安全性能、车辆配置的人性化、车辆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标准要求方面,专用校车的踏步(台阶)不能太高,必须设置上下车扶手,通道必须平整防滑,座椅和隔板必须软化处理,车内空气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钢桥面板疲劳裂纹耦合扩展机理,建立焊接分析有限元模型,对纵肋-顶板连接细节、纵肋-横隔板连接细节的焊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扩展有限元方法建立钢桥面板数值断裂力学模型,对疲劳敏感细节裂纹静、动态扩展行为进行分析。焊接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纵肋-顶板连接焊缝区域、纵肋-横隔板焊缝端部区域均存在较大的残余拉应力,峰值接近钢材屈服强度;横隔板挖孔边缘存在切向残余拉应力,峰值约为200 MPa。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分析结果表明:纵肋-顶板连接细节在车辆荷载单独作用下以受压为主,考虑残余应力场作用后细节处于拉-拉应力状态,疲劳裂纹为Ⅰ型主导的Ⅰ-Ⅱ-Ⅲ型复合裂纹;车辆偏载作用下纵肋产生扭转变形,计入残余应力后纵肋-横隔板连接焊缝焊趾受拉开裂,萌生于纵肋焊趾、向纵肋腹板扩展的疲劳裂纹为Ⅰ型主导的Ⅰ-Ⅱ-Ⅲ型复合裂纹,萌生于纵肋-横隔板连接焊缝横隔板侧焊趾和横隔板挖孔边缘的疲劳裂纹为Ⅰ-Ⅱ型复合裂纹;纵肋对接细节的疲劳裂纹为Ⅰ型裂纹,车辆荷载作用下以受拉为主,位于纵肋底板弧形过渡区的裂纹相较于纵肋底板中间区域具备更强的扩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未提到的车辆反复荷载下的工作年限,本研究提出了正常工作年限的概念。为了判断工作年限是否满足设计年限要求,本研究以公路钢筋混凝土桥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桥梁工作年限的方法。该方法以基于Miner累积损伤准则的等效等幅应力幅法为基础,计算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累积损伤,并通过获取累积损伤与作用次数的关系,得到结构年均损伤度,由此得到桥梁工作年限。本研究将此方法应用于T梁桥的计算中,分析了跨径、横隔板、配筋率、车辆荷载、S-N曲线方程对工作年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车辆荷载模型与S-N曲线方程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工作年限的准确性,按照规范中的车辆荷载模型计算得到的年限远大于设计年限,而由于调查荷载的区域性差别很大,江苏和辽宁地区相比贵州地区,由于35 t以上重车车流量大,导致工作年限不满足规范要求;随着跨径的增大,T梁桥的工作年限相应增大,这与配筋率随着跨径增大而增大有关;横隔板的设置及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对工作年限影响很大,不设横隔板比设置横隔板的工作年限降低了18%~63%;配筋率越低,工作年限降低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系统中,上下行隧道共用竖井排风的工况日趋广泛,为降低通风能耗,对竖井底部中隔板高度进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测试不同风量和中隔板高度时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隧道需风量比值为0.6~1时,中隔板高度宜取风道高度的0.55~0.65倍.  相似文献   

6.
全焊钢箱拱在桥梁设计的应用中,通常采用密布横向隔板并配合纵向加劲来保证钢箱拱截面的局部稳定性,但随着跨度的增加,钢箱拱截面尺寸的放大,对横向隔板的刚度需求也不断增加,传统的空腹式横向隔板的用钢量显著增加,进而影响到整个拱的经济性。针对这个问题,在大截面钢箱拱的断面布置上,对空腹式隔板、框桁混合型隔板以及增设中间纵隔板几个方案进行受力性能、构造、经济上的比较,可为以后大截面钢箱拱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彦斌  陈建勋 《公路》2012,(1):216-222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单井中隔板分离送排风一体的井筒温度应力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通风竖井井壁、中隔板和地层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分析温度附加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通风竖井井壁和中隔板的应力、应变监控量测提供理论支撑,保障通风竖井的安全运营.模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进风筒井壁和地层中温度分布受气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变化,排风筒井壁和地层中温度分布基本上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由温度产生的附加应力很大,主要以竖向温度应力为主,最大值达到12MPa左右;温度应力随季节呈周期性变化,排风筒一侧,上半年递增,在夏季达到峰值,下半年递减,而进风筒一侧和中隔板恰好相反;温度应力随着井深的增大逐渐增大,竖向温度应力峰值出现在基岩层的竖井井壁和中隔板中;进风筒一侧的温度应力远大于排风筒一侧.  相似文献   

8.
重型液罐车罐体防冲击板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应时  唐驾时 《专用汽车》2000,(2):15-15,23
在重型液罐车中,为了防止液体冲击的破坏,需要考虑在罐体中间安装隔板。提出了隔板的厚度与间距的关系公式,并在工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9.
某增压汽油机中,排气歧管的隔板倒角与颈部和催化器的壳体都出现开裂。通过仿真分析和对比试验发现,隔板倒角和颈部热应力过大是造成开裂的主要原因,而排气歧管1阶模态频率过低是催化器壳体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大隔板处圆角并增加隔板厚度解决了隔板开裂问题,在颈部加筋解决了颈部开裂问题,而通过优化支架并另外增加固定支架提高排气歧管1阶模态频率解决了催化器壳体开裂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积累了排气歧管的仿真、设计和测试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车型在路试中出现的后隔板区域开裂问题,进行了搭接结构分析及优化,并利用CAE分析及实车验证,有效解决了后隔板区域开裂问题,为后续车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