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天在长途运输的现代化动车组中,旅客可通过各种显示器不断获得广泛的行车信息.电子预订席位在这里也是国际标准化的.用机车牵引的可自由联挂的旅客列车迄今还不具备这些特点,其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列车编组是不固定的.在这期间制定的欧洲统一列车通信网络的UIC标准和IEC标准,为非固定编组的旅客列车装备这种现代化的旅客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从而欧洲许多国家正着手在大量的客车中安装这种现代化的旅客信息系统.文章介绍了这种旅客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提早发现列车监控系统(TCMS)与旅客信息系统(PIS)接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列车监控系统仿真平台对旅客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数据和逻辑处理功能的验证,以便为后期装车调试提供更高的质量保证,同时有效缩短调试时间。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日本和德国高速列车旅客信息系统,提出了我国高速列车旅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功能,并总结出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4.
铁路旅客服务质量和旅客服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是衡量铁路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设计先进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成为铁路客运工作比较急迫的需求。分析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系统构成,将中台作为连接前台与后台的桥梁,提出基于中台的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给出基于中台的系统总体架构。研究表明,采用中台技术的系统可以提高铁路旅客服务信息化水平,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铁路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铁列车旅客信息系统的控制要求,利用C8051F系列单片机及图形点阵液晶模块和智能键盘控制器,构建了稳定的司机控制单元硬件结构,开发了基于Modbus协议并利用RS 485总线实现的司机控制单元功能.应用表明,该部件的软硬件设计及通信完全满足地铁列车旅客信息系统对终端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直接为旅客提供服务,其导向信息子系统为旅客提供的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关系到旅客行程是否顺利、舒心,以及车站的客流是否能够及时疏解等。因此,站在旅客的角度改进导向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为旅客出行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使旅客能够舒心、便捷地完成旅程,是提升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浅论WiMAX在地铁PIS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阐述旅客信息系统(PIS)的发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基于802.16e标准的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作为接入网技术引入地铁PIS系统。结合地铁应用特点对WiMAX关键技术进行讨论,最后给出基于WiMAX技术的系统网络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SOA技术在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铁路旅客服务信息,拓宽旅客信息获取渠道,为铁路旅客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旅客满意度,成为目前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SOA技术,对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架构设计,整合铁路与铁路周边资源,强化铁路旅客服务的辐射功能,实现铁路旅客信息服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主要针对既有铁路车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信息发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蓝牙技术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在论述"蓝牙"无线网络应用和国内外车站信息发布形式基础上,介绍蓝牙技术特点,应用环境和结构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铁路旅客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给出PIS设计的实例,详细论述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实现与数据库的设计.同时,介绍旅客信息系统中用到的显示设备以及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该设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会应用到具体的火车站,为车站的信息化建设服务,为旅客的出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进一步向更多的火车站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中,IP地址既作为节点的位置标志又作为节点的身份标志,难以适应列车通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结构,并设计一种列车通信方案。在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结构的列车通信方案中,IP地址只作为节点的位置标志,引入端点标志符作为节点的身份标志,使得节点移动时也不会中断连接。列车中的节点通过移动网关接入互联网,对于MANET节点发送给互联网节点的数据报文,移动网关在转发之前需要对该数据报文重新封装;当节点移动时,利用路由更新选项和路由确认选项进行路由更新,并且这些选项都封装在IPv6逐跳选项报头中,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性能仿真及分析表明,与基于MIPv6的通信方式相比,该方案具有更高的报文递交率以及更低的报文开销。  相似文献   

12.
日本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日本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日本典型的四类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总体特征;并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分析了日本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原理、功能、结构和技术特点.研究了轨道交通列车刹车系统能有效防止列车正面冲撞的原理;分析了轨道交通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具有列车自动保护的诸多功能;论证了轨道交通列车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规律,列车控制系统一直在探索实践中发展。作为列车控制系统基础的移动通信网络,其内在发展规律和已有实践成果,对列车控制系统有较高借鉴参考价值。通过研究从2G到5G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以及关键接入设备结构功能变化,归纳总结移动通信网络演进规律,即结构扁平化、功能前置化以及平台虚拟化。运用该规律对以列控联锁一体化为代表的实践进行解释,并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端直通以及业务功能向车载转移。  相似文献   

14.
无线网状网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文  方旭明 《铁道学报》2007,29(2):96-103
无线网状网WMN(wireless Mesh Network)是一种新兴的无线组网技术,支持节点多跳路由和转发功能,解决了有限发射功率条件下无线覆盖和数据吞吐率优化的两难问题。因其独特网状结构优势,无线网状网拥有比传统无线Ad hoc网络和无线局域网WLAN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数据吞吐率、更低的干扰以及更强的扩展性等特点,在军事通信网、公安移动数据网以及智能交通网络等领域对系统网络的设计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引入了WMN的概念及结构模型,详细介绍其特征及优势,并且分析其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随后,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宽带无线覆盖应用模式,同时也介绍其他典型应用范例。最后,介绍了其标准化发展进程,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综合信号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及系统功能,并详细说明了各信号子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功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无人驾驶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将使机场轨道交通成为国内第一条完全无人驾驶的线路.机场线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信号传送稳定可靠,列车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更短,列车运营可以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面向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重点探讨系统中的车车通信技术。介绍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 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调研当前主流的基于逻辑点对点和物理点对点的车车通信技术,并结合城市轨道 交通车车通信典型运行场景,对车车通信距离进行建模仿真计算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非隧道区域内,车 车直接通信距离,1.8 GHz 下约为 765.7 m,1.4 GHz 下约为 923.6 m;在隧道区域内,车车直接通信距离,1.8 GHz 下约为 511.3 m,1.4G Hz 下约为 724.8 m,若车车距离超过该范围应采用逻辑点对点通信方式。本研究旨在为下 一代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车车通信系统设计和技术应用提供借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用移动通信引入铁路时将进行不同制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共建共享,通过对多系统间产生干扰的机制和隔离度计算进行剖析,探讨多系统共用铁塔和漏泄电缆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8.
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在声音质量、管理灵活性、系统可靠性和扩展性等方面相对传统的模拟广播系统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大型客站的应用需求,本文对大规模数字网络广播系统的功能、应用模式和设计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车载无线通信设备为地铁全自动运行提供了车地无线通话功能、乘客紧急对讲功能及控制中心对列车的广播功能,是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介绍了无线车载台的设备结构及功能,根据全自动运行特点描述了无线车载台自检过程。结合全自动运行线路实际场景分析,总结得出列车唤醒车载无线设备的自检项。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国内迎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潮,地铁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在快速创新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综合国内轨道交通发展的现今状况,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信号系统技术及管理模式向着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方向发展;地铁车-地通信方式向着TD-LTE(时分-长期演进)技术搭建的CBTC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同一城市地铁的CBTC信号系统向着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