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滑模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占用土地面积小、施工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在防洪工程、隧道工程、斜坡面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特别适用于一些工期紧的水利工程项目。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滑模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沉箱预制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施工质量,各个因素又相互制约,本文结合防城港钢铁基地码头工程24个沉箱滑模预制工艺,从模板、沉箱平整度及垂直度、混凝土质量、养护等方面简要阐述沉箱滑模预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文针对传统比例微分控制方法在鱼雷进行较复杂运动时无法有效抑制横滚的问题,采用滑模模糊控制方法,根据舵机阶跃响应曲线,确定模糊控制器规则表,模糊控制器的每个规则都为一个滑模控制器,系统控制量由模糊控制器的输出确定,将模糊控制不依赖于系统模型和滑模控制鲁棒性强的特点综合起来.以国外某鱼雷为例,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的一维五规则滑模模糊控制器,经仿真与比例微分控制对比证明:当流体动力系数存在干扰,鱼雷进行各种运动时,滑模模糊控制都能很好地抑制鱼雷的横滚,震颤很小,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4.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船闸工程上引航道导航墩的施工,介绍了高墩薄壁墩身混凝土滑模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墩身垂直、中心点的测量监控。实践表明,滑模工艺能够利用自身刚度调整模板偏差,使墩身混凝土外观平整光滑,是高墩施工中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洋平台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反演滑模控制与扩张观测器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扩张观测器的船舶动力定位反演滑模控制方法。考虑到系统存在未知外部干扰以及船舶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将系统分为内环观测器和外环控制器分别设计,首先利用扩张观测器估计系统的未知状态及不确定项,然后在外环的反演滑模控制器中进行补偿,最后用Lyapunov方法证明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船舶定点控制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演滑模控制器使得船舶纵荡和横荡的位置及首摇角度逐渐保持在期望值,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够有效抑制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有益于船舶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扩张观测器的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反演滑模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平台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结合反演滑模控制与扩张观测器的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扩张观测器的船舶动力定位反演滑模控制方法.考虑到系统存在未知外部干扰以及船舶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将系统分为内环观测器和外环控制器分别设计,首先利用扩张观测器估计系统的未知状态及不确定项,然后在外环的反演滑模控制器中进行补偿,最后用Lyapunov方法证明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船舶定点控制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反演滑模控制器使得船舶纵荡和横荡的位置及首摇角度逐渐保持在期望值,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够有效抑制传统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有益于船舶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叶峰  杜强强 《中国水运》2014,(4):194-195
人们对水库完善和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水闸施工建设成了水库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随着滑模技术在水利工程作业中的广泛运用,水利工程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水库闸墩基本施工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年限,提高质量,还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中就结合水库施工的实例,就垂直滑模技术在水库闸墩施工中的应用,通过滑模技术的情况和施工特点、施工重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马亚军 《水上消防》2023,(12):157-159
为解决水利工程水库大坝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问题,本文以某工程为例,提出了固坡处理、测量放线、接缝设置、侧模安装、钢筋施工、溜槽与滑模控制装置布设、混凝土浇筑、砼养护与保温等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增科 《水运工程》1999,(11):50-52,29
以厦门港东渡港区中央储备粮浅圆仓滑模施工为例,介绍浅圆仓滑模施工原理、滑模系统的构造、浅圆仓滑模的安装、混凝土浇筑要点、模板的滑升技术、滑模的纠偏与纠扭、控制滑模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裴永明  崔士勇 《水运工程》2017,(S1):101-104
明确滑模工艺的优点,扼要说明滑模设计、组成与安装。将滑模滑升作为要点,将混凝土配合比、变截面滑模制作、滑升模板的吊装、混凝土缺陷处理和混凝土保湿养护作为难点,分别指出质量细节控制参数及其范围、施工管理方法及其措施。应从施工总结、保障措施、统一指挥和隐患排查等方面落实管控,以保证功效。  相似文献   

11.
运动控制是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滑模控制作为1种重要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控制策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无人水下航行器运动控制的特点和滑模控制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对无人水下航行器滑模控制以及滑模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的结合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调速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小兵 《船海工程》2008,37(2):62-65
建立2135型柴油机调速器的非线性模型,设计一种滑模控制器,以实现对单输入非线性柴油机调速系统的控制,并用MatLab/Simulink仿真,体现出滑模变结构控制对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的动态、静态品质优良,鲁棒性好的特点,解决传统PID控制超调量大、调节时间长的问题.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容易产生抖振的问题,设计了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器,取得较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刘子陵 《船电技术》2012,32(6):23-26
针对某型深弹舵机电动加载控制系统存在跟踪精度、参数不确定性和干扰问题,将滑模变结构与模糊自适应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滑模自适应控制方案。在滑模控制中引入自适应参数调节律和模糊控制规则,采用自适应律实时调节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消除抖颤。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不仅改善了舵机电动加载系统的跟踪精度,而且还有效地消除外界干扰、抑制抖振,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为设计一种节能并且鲁棒性强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器,将非线性反馈算法与积分滑模控制相结合,设计非线性反馈积分滑模控制器用于船舶航向保持。非线性反馈积分滑模控制器建立在积分滑模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函数处理反馈误差,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证明了积分滑模曲面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非线性反馈积分滑模控制在不影响航向保持精度的前提下,能够降低舵力,但是,船舶的横漂运动和转艏运动会受到影响。在设计非线性反馈积分滑模控制器的同时,分析了非线性反馈算法对船舶各状态的影响,对非线性反馈算法的进一步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玥  刘方  陈功 《船舶工程》2021,43(3):96-99,135
水面航行器运动控制系统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难以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针对这一特点,将模糊滑模算法运用到水面航行器减摇控制中,使控制器保持滑模算法对参数摄动和外界扰动不灵敏、反应迅速和鲁棒性强的特点.同时,引入模糊控制对滑模控制器的抖振进行优化,减弱对舵机和鳍机的机械磨损.在充分考虑舵角和航速等约束条件下,设计分离型舵鳍联合减摇模滑模控制器,进行Matlab仿真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能使船舶具有良好的航向保持和减摇效果,同时,系统抖振相比单独使用滑模控制器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顺应我国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港口建设的大趋势,神华集团率先在黄骅港煤码头三期工程中采用储煤筒仓替代传统的露天煤堆场,在我国现有煤炭转运港中尚属首例,储煤筒仓是降低港口煤尘污染的有益尝试.重点介绍神华黄骅港三期工程储煤筒仓滑模系统的设计和拼装工艺,可为同类筒仓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削弱抖振,结合模糊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特点,并按照航向保持和航向改变的控制要求,设计了一种组合式航向控制器.当航向偏差较大时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以缩短操舵时间,反之则采用模糊滑模控制柔化控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滑模控制器无论在响应时间还是在超调量上都优于常规滑模控制器,并对系统的参数摄动和外扰具有强鲁棒性,能满足船舶航向实时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舰载遥控武器站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遥控武器站控制系统的优化方向,针对遥控武器站跟踪射击状态下存在的随机扰动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趋近律,以解决传统趋近律滑模面趋近时间和系统抖振之间的矛盾,提高系统响应快速性。基于改进趋近律设计了适用于舰载遥控武器站控制系统的速度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舰载遥控武器站算法优化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滑模控制原理出发,综合李雅谱诺夫稳定性定理,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PMSM转速控制系统,讨论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船舶自动舵的航向控制问题,结合高阶滑模和动态滑模控制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船舶自动舵动态滑模控制器.首先设计出包含舵机特性的船舶航向控制仿射非线性系统模型,其次通过状态反馈的方法将原模型变为等价的完全可控型线性化系统,然后设计出动态滑模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态滑模控制器不仅能很好的自动跟踪设定的航向,而且能有效的抑制系统的抖振现象,达到设计目的,为研究船舶自动舵控制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