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松 《中国水运》2014,(2):354-355
软弱围岩的土质特性为岩质软弱、承载力差、粘性差、结构破裂,在软弱围岩地区进行隧道施工时极易出现坍塌事故。因此,在施工时要对软弱围岩的特质进行分析,在施工前和施工后都做好支护工作,对软弱围岩产生的变形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程尚  陈建平等 《河港工程》2002,(1):31-33,23
二次衬砌工艺作为新奥法的内容,在永久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焦一晋高速公路隧道全部采用二次衬砌工艺,本文结合该工程二次衬砌的实施,就二次衬砌对初期支护的要求,高压大变形围岩和一般软弱围岩的施作时机以及NTM应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新建西南某铁路隧道为一典型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以既有设计方案施工后,软弱岩段产生了显著的大变形现象。通过对隧道软弱岩段大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表明,软岩大变形的产生是在地层岩性及其结构、地应力、地下水、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其大变形机制可分为应力扩容型、结构变形型及地下水软化型三个大类,失稳模式主要有软岩的塑性流动、塑性楔体剪切滑移及结构面的剪切滑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卧龙沟1号隧道施工为例,针对遇水软弱、大沉降围岩隧道的地质特点,对开挖、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等工序作详细介绍,并总结了该类围岩特征隧道部分工序的施工要点,从而为隧道当前及后期施提供工作指导,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隧道动态开挖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应力应变和初期支护受力变化的情况,优化施工工序,以便在实际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和经济、技术水平调整隧道开挖步骤和初期支护方案,对隧道支护体系和围岩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采用FLAC3D对隧道钢隔栅初期支护设计进行动态分析模拟,对围岩和钢隔栅的变形及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并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做出综合评判,为隧道支护设计施工方案的设计、简化提供理论依据,用以指导越南中部某隧道的施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杨萌 《中国水运》2013,(12):144-146,148
文中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全过程模拟双连拱隧道的开挖及衬砌过程,分析了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规律。由于双连拱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及其应力和变形状况与施工工序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中比较分析了不同施工程序情况下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形的变化规律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开挖程序、支护程序及最佳的支护时间,其结论对双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明  郑维  余莉  陈建平 《中国水运》2014,(3):278-281
以十(堰)房(县)高速公路软弱变质片岩隧道通省隧道为例,针对软弱片岩隧道围岩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较大,变形基本呈现不收敛的趋势的特点,结合现场监测围岩所表现出的蠕变特性,采用改进的Burgers粘弹塑性蠕变模型进行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机及变形速率指标,为二衬适时及时施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后续隧道施工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地层隧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某隧道断层破碎带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伟 《中国水运》2014,(3):284-285
在隧道工程的设计、开挖以及支护实践过程中,由于围岩地质状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穿越断层破碎带所带来的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受到相关决策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文中为探求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变形影响的普遍规律,本次数值分析选取具代表性的某隧道断层破碎带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断层破碎带对围岩拱底下沉、边墙的水平位移以及拱底隆起等隧道位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关计算结果对类似隧道开挖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香港广场南北两楼地下室深基坑开挖工程实例,模拟实际施工过程,依靠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对支护结构和土层位移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在软弱地基中大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与支护变形的机理,及其对周围环境(地铁隧道和地下管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荣光 《中国水运》2014,(11):278-279
隧道工程在公路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有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些跨度大、围岩软弱的隧道洞口来说,隧道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会直接对工程的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文中对公路隧道洞口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韩伟学 《中国水运》2014,(7):286-287
超前支护是不良地层隧道修建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某隧道穿越断层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二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各种超前支护效应,研究了拱顶位移特性、屈服区分布特征。管棚、小导管以及超前锚杆等加固地层可改善掌子面超前核心土受力特征,提高隧道掌子面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塑性区明显减小。超前支护作为从围岩内部加固构件,有效提高围岩的抗剪切能力,促进掌子面拱效应形成。管棚比小导管和超前锚杆能发挥更好支护效应,将掌子面前面荷载传递给初期支护钢拱架。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断层破碎带隧道的设计、施工,同时可为其他不良地层地下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某电站进水口边坡的失稳机制,详细调查了该边坡的基本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以及工程区的地震历史、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对变形体进行分区,分析总结得出该边坡失稳灾变的原因为山体边坡在降雨和地震为主要诱因的情况下,加之坡体内的不利结构面相互切割组合,软弱夹层的介质受渗透、侵蚀损伤的影响,刚度特性发生弱化演化,最终导致了边坡沿软弱夹层产生滑移变形失稳的地质灾害。为后续的边坡加固措施提供依据,丰富了含软弱夹层边坡失稳灾变的类型,对类似工程的失稳机制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结合某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该隧道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并通过施工监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供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无锡内环西线惠山隧道洞口开挖支护工程实例,探讨了一种隧道超前预支护施工工艺——长大管棚(30m)超前支护施工工艺在隧道开挖进洞遇到软弱围岩时的应用及效果。数据分析表明,该技术已完全可以克服传统矿山法施工工艺中存在的缺点,支护效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隧道开挖之后,及时地进行初期支护可以有效地加固围岩,改善围岩受力条件。目前隧道工程中,初期支护一般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和锚杆支护。本文借助ANSYS10.0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锚杆支护单元(link1)与喷混支护单元(beam4)的隧道开挖模型,以隧道拱顶下沉值作为判别依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锚杆长度和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拱顶下沉值变化关系。通过分析表明:对于围岩条件较好的Ⅲ级围岩,锚杆几乎不起作用,建议取消。对于围岩条件较差的Ⅳ、Ⅴ级围岩,锚杆长度大于4.5m时,锚杆才能起到作用。且锚杆长度小于2.5m时,无论在何种围岩条件下,锚杆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占保华  郑维  余莉  陈建平 《中国水运》2014,(2):358-359,362
绢云母石英片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围岩大变形。为了控制变形,通过分析隧道围岩蠕变特性的位移一时间公式,确定绢云母片岩隧道最佳二衬支护时机,利用现场监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隧道拱顶和边墙的位移一时间公式,确定该类围岩隧道的最佳二衬支护时期为20d。  相似文献   

17.
孤山隧道二次衬砌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顾鹏 《河港工程》2002,(1):29-30,5
二次衬砌工艺作为新奥法的内容,在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工程三条隧道全部采用二次衬砌工艺,本文结合二次衬砌工程的实施,就二次衬砌的施工工艺,对初期支护的要求和一般软弱围岩的施作电动机以及NATM新奥法应用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依托实际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隧道为研究对象,按照现场围岩既有的节理特征,对典型的节理面的倾角角度和间距大小进行扩展和衍化分析。通过UDEC软件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在苏木山隧道同等的Ⅴ级围岩下,节理面倾角和间距分别对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特征和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软弱夹层具备高压缩和低强度的特性,是隧道围岩的薄弱部位,对隧道围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起关键作用,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中应重点防护,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仍会出现侵限、塌方等工程事故。本文以林屋隧道穿越软弱夹层施工中出现小面积塌方为例,分析其塌方的原因,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纪文武 《中国水运》2009,(3):242-243
以某隧道的软弱围岩段实体建模,应用有限元程序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二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得到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支护构件的受力和围岩位移收敛状况。另外,现场实际量测拱顶下沉和拱腰水平收敛值以及支护受力与计算数据的相互比较表明,两者变化规律吻合较好。说明采用现场动态监控量测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可为隧道衬砌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