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祥法 《中国港口》2005,(10):25-25,42
第一个长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称长江VTS系统)是1996年首先在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建设的南浏交管系统。自1998年正式运行以来,特别是在江苏定线制实施的基础上,VTS系统雷达覆盖水域的通航秩序明显改善,船舶的违章率和事故率明显下降,取得了VTS系统建设的预期效果。目前,从事VTS的值班人员(以下称VTS监督员),大多是直接从航海院校交通管理、计算机和船舶驾驶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经在海事交管中心自身学习和锻炼培养起来的。至今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规范的VTS监督员的培训要求和资格条件。随着国家对长江武汉、芜湖等地VTS系…  相似文献   

2.
沈祥法 《中国水运》2005,(11):32-33
第一个长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下称长江VTS系统)是1996年首先在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建设的南浏交管系统。自1998年正式运行以来,特别是在江苏定线制实施的基础上,VTS系统雷达覆盖水域的通航秩序明显改善,船舶违章率和事故率明显下降,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杨学忠,55岁,在广州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珠海淇澳岛雷达站工作,被同事们亲切的称呼为"老杨"。"老杨"自2003年便驻守在岛上负责雷达的日常养护和运转管理,一守就是15年。淇澳岛雷达站位于珠海淇澳岛最高点,200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覆盖伶仃、矾石水道以及横门东水道北至横门口等珠江重要水域,是广州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七站一中心"的组成部分。淇澳岛雷达站覆盖的珠江口水域日均船舶流量超过4 000艘次,是全国六区一线重点水域,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域之一,雷达站的正常稳定运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内河桥区水域船舶通航的安全性,提高通行效率,以长江武汉大桥水域为研究对象,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对该水域的船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基于欧式距离与最小方差法的聚类方法分析,认为过桥船舶可依据主机功率的不同进行划分。在长江船舶定线制的框架下,结合栅格法与蚁群算法建立武汉大桥水域的航道规划模型,对基于船舶行为特征的船舶航线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船舶安全、高效航行的前提下,能有效帮助海事管理部门对武汉大桥水域船舶航线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自长江第一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南浏交管系统建成以来,VTS系统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根据长江通航环境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长江VTS监督员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引航员为来港的中外船舶提供引航服务,从而达到保障船舶安全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岸基雷达站、通讯技术、AIS技术的迅猛发展,交管中心对船舶的运动状态亦能基本实时掌握,本文从引航与交管的历史关系、法律关系、协作和沟通等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希望引航与交管能加强合作,为港口提供更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香港妈湾海上交通管制站的建立,香港妈湾水域船舶流量增长,但海上事故却减少了。1995年妈湾水域发生的事故中,涉及远洋船的有2起,涉及内河船和当地小船的有11起,而1994年共发生了25起事故,其中4起涉及远洋船舶。 妈湾新交管站自去年6月开始白天运行,12月起又改为全天候运行。目前估计每天有1000艘船舶通过妈湾水域,随着中国大陆港口发展,这个数字将会增长。香港海事处主任戴尔先生说:“由于蛇口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以来,长山水道及其附近水域已连续发生4起船舶碰撞事故,为提高长山水道船舶航行安全水平和交通效率,改善长山水道交通状态,2007年11月13日0000时至15日2400时,烟台海事局通过长山交管中心对航行长山水道船舶进行了交通实态观测。本文通过对实态观测数据分析,提出加强长山水道船舶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田野  王当利 《中国水运》2007,5(10):117-118
目前,随着航海技术和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大型船舶和高速船舶日益增多,使得繁忙水域的船舶交通流管理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一切迫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试图运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功能来开发各种各样的船舶运动分析应用程序,以提高船舶交管系统的工作效率,改善船舶通航环境,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笔者尝试用VB语言开发"船舶交通管理中船舶流分析程序"来探索计算机编程在船舶交通流控制与管理中的辅助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版《珠江口水域船舶安全航行规定》》将于2010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文中借此机会,介绍该规定的部分内容,并从交管中心的角度对如何加强对广州港莲花山航道的管理,保障航行安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93,(8)
船舶交管系统可保证航行安全和提高通航效率,使夜航雾航安全,减少海事近30%,防船间相撞可减少40%,有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船舶交管系统所需设资仅为购买船只或港口土木建筑投资的一小部分,发展船舶交管系统是一项投入少而效益高的事业。船舶交管系统可分5级:第一级为甚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波浪涌入港内,沿岸港口皆构筑防波堤,堤口及通行水道不宜过宽,采用单向航行以缩小水道宽度是普遍现象。船舶进出港单向航行涉及进出顺序的安排。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自2004年4月生效实施,提供了船舶动态、静态及航次相关信息数据,对VTS的交通组织服务而言,给予船舶通行管制莫大的帮助。为避免船舶在港口水域因为等候进出造成的拥挤招致碰撞,交管中心对于到达船舶及出港船舶必须作出适当的排序,既可解决通航安全,亦可达到通航效率。本研究就船载AIS所提供的信息中,与船舶通行安全有关的数据,以高雄港水域为例,运用AHP方法作成权重因素分析,其结果可作为运用于整合性船舶交通组织模型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防范处置水上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6月26日上午,武汉海事、长航公安、武警汉口边防检查站等单位联合辖区相关涉水企业在长江武汉天兴洲尾王家屋锚地水域开展船舶失火、人员落水救生、船舶溢油防污3个科目的应急演习,共有8艘有关船舶、6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了演习。"阳逻水上搜救中心、  相似文献   

14.
在“大交管”建设背景下,为构建“多维感知、高效协同、智能处置、优质服务”的现代化、智能化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新格局,本研究综合运用电子围栏技术、VTS系统、VDES技术、融合通讯技术等海事、航保融合发展的技术与理念,通过应用可视化的推荐航路、交通引导、信息推送,创新水上交通动态管理模式,提升开阔水域船舶交通管控和服务效能。本文以洋山VTS管理服务区内的开阔水域为例,创新船舶交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武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武汉VTS)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运行,系统规模为两站一中心,即二桥雷达站、大桥雷达站和武汉VTS中心。武汉VTS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控,其管理和服务范围为长江干线武汉白沙洲大桥上界至武汉长江二桥下界之间约16千米水域。本文分析武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功能及运用典型案例,提出提高武汉VTS服务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的背景下,利用文献法对船舶安全监督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通过对2022年中国船舶安全监督主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航运企业的船舶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航运企业的船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她是深圳特区第一位海上女交管员,她和她的众多男同事一样,每天对着复杂的电子屏幕,时刻紧绷着神经,关注着辖区船舶的一举一动。她说,她只是做着大家都会做的最平凡、最普通的工作。而当一名"优秀"的值班员,是她目前最大的理想。她叫邓蔷薇,"是我们交管中心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女同志,但也没办法享受特殊待遇,海事局指挥中心肩负深圳水域水上安全重任,一年  相似文献   

18.
能见度不良是影响船舶航行的不利因素,给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是造成瞭望、陆标定位等困难,从而易发船舶触礁、碰撞等海上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如何让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安全航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航海人员,本文通过对影响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安全航行因素的分析,结合船员航行经验提出了避免船舶航行在能见度不良水域中发生碰撞的应对措施,以期对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的安全航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正>3月27日中午12时,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接报,在珠江口大濠水道第四分隔带水域,一艘渔船"粤台渔养060XX"翻沉,船上3名人员全部落水,急需救援。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派出"海巡09076"火速前往事发现场救助,广州船舶交管中心协调发现险情的现场船舶"金旺油XX"在旁看护,并向海上发布航行警告,提醒过往船注意远离落水人员。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港口、海峡、交通繁忙水域船舶流和交通事故量的增多,VTS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如今,VTS已遍布全球各大港口和交通繁忙水域,成为通航管理和广大航海人离不开的交通管理机构。国内的VTS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和发展,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上其他早期发展VTS国家的水平,但各个交管中心由于人员设备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发挥其全部功效,应该加强人员业务水平,提高VTS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