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厚层杂填土地段嵌岩桩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祖安 《中国水运》2013,(12):362-363
介绍大型工业场区重型建构筑物嵌岩桩穿越厚层杂填土地段的施工实例。从钻机选择、不同地层中的钻进方法、穿越厚层杂填土的施工措施、泥浆配制等方面,详细阐述厚层杂填土地段嵌岩桩施工技术,并对常见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工程实践表明:厚层杂填上地段嵌岩桩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层变工艺钻进并采用优质泥浆护壁,对于厚层杂填土地段,可通过增加钢护筒的长度,选用较好的粘土粉造浆,边成孔边泵入泥浆等方法解决漏浆和杂填土塌孔问题,并通过变径钻头和泵式反循环钻进工艺提高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2.
陶凯 《中国水运》2009,(9):235-236
总结针对目前水域工程钻探中不同地层所遇到的钻进问题的常用泥浆体系,简要介绍了相关原理和常用配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唐津高速公路特大桥墩基础勘察中,当钻孔浓度在100m以内的第四纪滨海相松软土层上,尤其在江河,湖海及潮间带上,采用ZJ-25型冲击钻泥浆循环钻进工艺能保证取土及标准贯入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利用量筒进行淤泥沉积试验,模拟现场吹填淤泥静水沉积过程,探讨了吹填淤泥在不同初始密度和不同絮凝剂对自重固结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水混合物的初始密度对沉积速度有重要影响,孔隙比变化速度、变化量以及沉积后的孔隙比都与泥浆初始密度成反比;泥浆的沉积速度与溶液阳离子化合价成正比;高分子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效的絮凝剂,可有效使细颗粒快速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港口工程海域松散砂层钻探成孔中,多次出现的塌孔和涌砂致使取土困难不能进行原位测试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反复试验,采用加重泥浆护壁和投放粘土球等办法,增加钻孔孔底的压力和孔壁的泥皮厚度,使层压水不易向钻孔内渗流,并通过适当控制钻进速度最终解决了钻探成孔问题,保证了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按照其施工工序平台搭建→泥浆制备→放样、钻进→清孔、钢筋笼下放→混凝图浇筑一一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为论证电导率测试法用于测定疏浚泥浆浓度的可行性,探讨疏浚泥浆电导率与泥浆浓度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选取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淤泥质土、粉土、粉砂以及细砂等疏浚泥样,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混合物,测试了配置混合物的电导率以及温度和盐度对混合物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物中水的盐度、泥沙体积浓度、混合物温度等参数与混合物电导率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粒径级配对混合物电导率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通过电导率测试法用于测定疏浚泥浆浓度是可行的,但须注意对混合物温度和盐度的影响进行补偿或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钻井过程中,泥浆从套管环空返至截面积显著增加的隔水管环空时,泥浆上返速度明显降低,岩屑举升效率下降甚至于不能满足正常携岩的要求.通过对国内外深水钻井泥浆举升技术的调研与分析,以及对直井及深水隔水管携岩理论进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隔水管携岩工艺,即在保持原有泥浆循环系统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增压管线向隔水管环空内注入泥浆,增大隔水管环空段的泥浆总排量,从而提高泥浆上返速度来实现隔水管环空携岩;给出了计算泥浆泵与增压管线的水力参数计算方法.上述的研究结果对深水钻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松散砂岩层胶结性差、结构松散,岩心怕冲蚀、怕震动,钻探取心难度大.本文从取心钻具的结构、取心钻进操作工艺、泥浆配方以及岩心提出地表后的退心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地浸砂岩型铀矿钻探的目的层--含矿含水松散砂岩层的取心钻进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海基处理中综合应用了砂桩作为地基处理的方法,砂桩施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堆场的施工,因而砂桩沉桩后的成桩质量检测在施工中举足轻重.从泥浆护壁制浆材料选择、泥浆拌制等方面阐述泥浆护壁在深海大直径砂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际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介绍了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的先后工序和质量控制要点。对灌注采用的混凝土、护筒的埋置深度、钻孔进尺的速度、不同地质层的泥浆配制做了具体介绍,阐述了预防塌孔发生及大直径2.2m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以及及时调整泥浆的配比来解决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难度,分析了大直径钻孔桩容易塌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余龙  章周  刘经京 《船舶工程》2018,40(S1):37-41
艏喷是耙吸挖泥船作业的典型方式,泥浆混合物喷射轨迹和距离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在ABAQUS中建立典型耙吸挖泥船喷嘴管段模型,模拟泥浆喷射过程,并获得泥浆喷射轨迹及出口速度、泥浆散落面积等关键参数。经过与理论分析公式比较,粒子法数值模拟可以更好的描述喷射动态过程以及对管道的作用力,研究结果可以为耙吸挖泥船施工以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洋钻井平台泥浆系统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钻井泥浆系统是钻井平台在钻井作业时所依赖的一整套核心系统。钻井泥浆是钻井作业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介质。钻井平台的泥浆系统主要包括:散装材料储存输送系统、泥浆混合系统、高压泥浆系统、低压泥浆吸入系统和低压泥浆净化处理系统。泥浆系统的设计与平台的钻井作业要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对钻井平台的总体布置有重大影响。介绍了钻井平台泥浆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初步探讨了泥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在ABAQUS中建立典型耙吸挖泥船喷嘴管段模型模拟泥浆喷射过程,获得泥浆喷射轨迹及出口速度、泥浆散落面积等关键参数。与理论分析公式进行比较发现,粒子法数值模拟可以更好地描述喷射动态过程以及对管道的作用力,研究结果可以为耙吸挖泥船施工以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敖  田自民 《港工技术》2005,(Z1):64-65
31#、32#泊位地下连续墙深水板桩码头施工区域的地层多为砂土和粉细砂,泥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槽及清孔后沉渣的厚度,传统的泥浆配比已经不能满足该工程的质量要求,借鉴以往的施工经验结合该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泥浆配比和新的泥浆置换工艺,并在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绞吸式挖泥船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土地复垦和港口开发的重要设备。如何控制横移速度确保输出泥浆浓度稳定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挖泥船作业过程中的泥浆浓度受土质、环境、工况等复杂因素影响,其控制过程难以用较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本文针对绞吸挖泥船的实船采集数据,以挖泥船横移速度作为输入,以泥浆浓度作为输出,采用线性回归算法建立挖泥船横移过程的控制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子空间辨识预测控制器的设计中。在进行绞吸式挖泥船横移控制系统仿真中,仿真结果表明在控制量有约束的条件下,所设计的横移过程控制器在合适的参数下能够使系统快速稳定到目标浓度。从而,保证泥浆浓度的稳定输出,达到提高挖泥船作业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斌  温泉 《船舶工程》2020,42(6):61-67
针对绞吸式挖泥船吸扬系统匹配选型不佳和产量预测不准等问题,利用数字仿真建模技术重构绞吸挖泥船吸扬系统的镜像数字模型。针对不同的绞吸挖泥船,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可求解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各子系统数字模型。在绞刀及其驱动系统中定量分析了绞刀转速、横移速度和吸口流速与泥浆比重的关系;在泥泵与管路系统中根据相似定律构建了泥泵-管路模型,研究了不同土质和泥浆浓度对泥泵扬程的影响,并求解预测出不同管道流速下的施工最佳工况点。将仿真系统应用到实验室小型疏浚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数字系统能准确预测施工动态参数和产量,并能提前为施工策略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两相流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可模拟不同爬坡高度(3. 6~5. 0 m)。不同输送速度(5. 0~6. 8 m/s)及不同泥浆浓度(20%~30%)的等温流动过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得出疏浚工程中爬坡管内泥浆水力输送流动及阻力特性。研究表明:泥浆在爬坡管中进行输送时其局部阻力系数随着狄恩数减小及爬坡高度上升而增加,且与爬坡高度间成近似线性关系;输送时弯头处最大速度区域由内侧移至外侧,各截面内的颗粒体积分数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表现出梯度;输送过程中存在二次流现象,且泥浆体积分数变化与二次流涡流规律一致,二次流强度随着流速、爬坡高度及泥浆浓度增加而变强。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重力因素超越二次流影响成为主导作用,使流动恢复为直管中充分发展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装载建筑泥浆的船舶的安全性能,通过分析建筑泥浆的特性与其专用运输船的结构特点和性能,研究货-船间的耦合效应,阐述耦合效应与船舶安全之间的关系,建立建筑泥浆运输船层次评价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构建建筑泥浆运输船评价模型,获得该类型船舶的评价结果。通过算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和评价模型可用于建筑泥浆运输船适货性安全评价工作中,对推动船舶的适货性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泥浆固化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提出固化剂掺量和泥浆密度是影响泥浆固化充填袋围埝的两大质量控制点。通过对不同固化剂的固化效果分析,得到L固化剂的固化效果明显优于普通32.5水泥和S1~S3固化剂,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及围埝的设计功能需要,从经济性和质量控制出发,L固化剂的理论掺量可控制在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