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溢  李辉 《广船科技》2004,(4):16-19
本文以某客货船甲板板架的计算,某油船槽型舱壁支撑系数的计算和某油船WebFrame的计算,说明了3D-Beam在船舶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某潜艇重量重心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计算手段的落后,对潜艇的重量重心难以及时地作出预后。鉴于此,开展了某潜艇重量重心控制及预后系统的研究,并运用数据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文中概述了某潜艇重量重心控制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虚拟仪器概念其某自动检测仪的特点,并详细论述了某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1月5日,黄海海城某机场,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闪亮升空,北海舰队某水上飞行部队所有战旗紧急出动,轰鸣着依次滑入海中,劈波斩浪,跃上云天。这是该团新年度组织的第一个飞行日。  相似文献   

5.
1991年2月上海某外贸公司出口加拿大的156箱运动服,由香港某船务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出立一份多式联运提单,从上海运往蒙特利尔。A公司先委托上海某单位将货物用卡车从上海运往深圳,在运输途中卡车出事翻车,货物部分散失,并受油污。货物经重新打包后运往香港转装集装箱,  相似文献   

6.
[案情]2006年3月16日,桂平市罗氏两村民用已在广东省郁南县某保险公司投保并挂靠该县某航运公司(下称”航运公司”)、属云浮海事局(局址在广东省)管辖的”粤南江口货2121”船(下称”该船”)载运柒某的货物下航至西江水域的广西桂平江口航段时触礁,货物全损。罗氏两村民未赔偿柒某的货物损失,却找到同村巫某的非法打捞队打捞该船,  相似文献   

7.
倪国 《江苏船舶》2004,31(4):39-41
作者受某单位委托,主持并组织制造某汽车度船钢板焊接螺旋桨2只(1对),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1案情 某司A轮于2005年11月22日因遭遇大风浪.在南中国海沉没,造成船货全损。船上22名船员除9名生还外.其余全部遇难。针对这一沉船案件,某司向“T”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但是“T”保险公司拒赔,理由是:船舶的沉没原因是船舶超载引起的不适航。于是,某司将“T”保险公司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9.
我司建造的29.98m玻璃钢金枪鱼钓船,是由山东某船厂提供图纸,由珠海某船厂建造船体部分,最后在我公司完成其它工作。该船线型图见图1,主要要素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收货人通常理解为有权提取货物的人。在记名提单情况下,该收货人是提单中记载的某一公司或某一收货人,但在指示提单情况下,联运提单中的收货人又是谁呢?  相似文献   

11.
粘弹性阻尼夹层板动力特性分析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慧彩  赵德有 《船舶力学》2005,9(4):109-118
本文在数值计算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阻尼夹层板的动态特性和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在小变形线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阻尼夹层板单元.将三层板都看成Mindlin板单元,以各层的中面为坐标平面建立局部坐标系来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偏心阵的作用,大大简化了计算程序.粘弹性采用常复数模型,用求解复特征值的方法求得了其固有频率和损耗因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进行了较详细的数值计算与分析,并讨论了粘弹性阻尼层的厚度、模量、损耗因子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有工程应用价值的一些结论.同时分别对单层铝板、自由阻尼层板和约束阻尼层板进行了模态试验和响应试验,识别了结构的阻尼,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本文还给出了阻尼夹层板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将粘弹性材料看成完全弹性的材料,将粘弹性材料的阻尼以比例阻尼的形式给出,利用试验得出或估算公式给出结构模态阻尼,采用直接积分法求解.计算了简谐激励下的响应,并与实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工程近似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电机的控制技术和调节质量要求很高,而传统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无法更好地满足对控制电机的高要求,现将串级控制系统应用到电机的控制中去。串级控制系统是一个双回路系统,它的副回路的对象惯性小,工作频率高,而主回路惯性大,工作频率低。由于控制系统增加了一个副回路,当干扰落于副回路时,其抗干扰能力比同等条件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提高了。仿真发现,该系统能通过改变PI调节器、PID调节器的参数,使超调量减小5%,调节时间缩短7%,体现出串级控制系统在电机控制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悬浮堤在护岸工程中施工期和使用期承担的作用不同,对其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在施工期采用内侧爆破加宽的方法进行加固;使用期采用外侧砂被加排水板的方法进行加固。对施工期和使用期悬浮堤进行稳定验算,得出该加固方法是可行的。通过对悬浮堤稳定进行监测,满足设计要求,得出该种悬浮堤加固方法在护岸工程中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4.
考虑长江水运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引入资源环境学科的承载能力概念,研究界定了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的内涵。构建了与货运量、航道通过能力、船流密度、船舶污染物排放等诸多因素相关联的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的算法。以船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长为前提,得出了2035年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分析表明,如果环境容量允许适度增长,或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改善提高船舶技术性能、应用清洁能源、控制污染物排放,长江干线水运承载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陆海剑  方华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5):122-124,142
针对标准BP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BP算法——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并将其应用到电路故障诊断问题中。实例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在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能保证故障诊断准确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PCL语言的波浪压力自动加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PCL(Patran command language)语言的波浪压力自动加载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单元分为完全在水线以下以及横跨水线的两种类型,第一类单元在加载时直接施加单元压力,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单元,考虑了部分受压的影响,将四边形单元转化为三角形单元,得到了单元节点力.并对加载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的PCL函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最后,利用该自动加载方法对滚装船进行了加载.结果表明,文中的自动加载方法将压力计算与压力施加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加载的效率的问题,不仅缩短了加载数据的时间,而且避免了数据录入错误的发生,为有关人员对结构物进行强度有限元分析时进行载荷施加提供了自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船舶在回转过程中,一般内桨的负荷要大于外桨的负荷.但在某新研制船舶的回转试验中,观察到外桨负荷高于内桨负荷这一看似有悖常理的现象.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利用船舶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三自由度平面运动数学模型(MMG模型),分别对定距桨和调距桨推进船舶的典型回转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负荷控制功能起作用的情况下,船舶回转时通过减小柴油机设定转速或减小调距桨的螺距,内桨的负荷比外桨小是完全可能的.在相同回转工况下,负荷限制线的设置和负荷控制规律对船舶内、外桨的负荷有很大的影响.控制系统的负荷控制功能是改变船舶回转工况内、外桨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船舶上层建筑振动的最优控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讨论了最优控制理论在船舶上层建筑振动控制中的应用。文中将船体和上层建筑简化为相应的船体梁和上层建筑梁模型,并将上层建筑梁的振动响应处理为支承激励下的响应。用模态分析法得到船体梁和上层建筑梁的动力特性(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再用模态(振型)叠加法得到受控前上层建筑顶端的稳态动力响应,接着根据最优控制理论,设定目标函数,求解Riccati方程,得到主动控制力,将其作用在上层建筑梁的顶部,用模态(振型)叠加法得到受控后上层建筑梁顶部的稳态动力响应。以一条50000吨的油船为算例进行数值仿真,受控后上层建筑顶部的稳态振动位移减小了30%,可见最优控制在船舶上层建筑的振动控制中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图像拼接中鬼影消除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重叠区域运动物体在图像拼接过程中容易产生鬼影的问题,引入对运动物体区域只采用一幅图像信息的方法。提出运动区域单元的概念,它以运动物体区域重叠即相关的标准形成,以此为单位进行图像信息源的选择。结合随后提出的运动区域单元与重叠区域两边是否相接的权重系数,进行图像信息源的选择,在解决鬼影问题的同时防止了重叠区域边缘处易造成的同一物体的不连续。整个过程采用Matlab加以实现,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的航道变迁及碍航特点进行了分析。依据河床演变分析,对分汊河段的择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航道整治原则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确定整治原则为:维持分汊、择汊直港,守控洲头、调整水流、护岸守滩,综合布局、统筹兼顾。进而提出了3个航道整治基本思路,并根据航道整治目标河型的概念选择了目标河型。在河床演变分析及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航道整治工程总平面布置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