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是—个独立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应当先行。公路运输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最广泛、最富有潜力的一种运输方式,唯有它的触角能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点多面广、机动灵活,能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公路成网是公路运输诣达性和连续性的客观反映,它具有面上运输的优势,是其它运输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卫国 《公路交通科技》2004,21(4):123-125,132
交通便利是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特别对于内陆地区,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量按不同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来看,公路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公路网的日趋完善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当代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结合洛阳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论述了洛阳公路建设的未来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向四化进军中,对本世纪我国公路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实现公路现代化的道路、措施,进行认真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个人的知识和水平有限,只能就其中的部分内容,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公路现代化势在必行现代交通运输,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它们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但由于公路运输受其它条件的限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干线公路技术改造的初步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1980,(3)
一、老路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山东位于黄河下游,黄海、渤海之浜,面积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七千三百多万。由于省内铁路较少,内河通航条件较差,内陆运输长期以来以公路为主。建国初期,公路运输货运量占全省交通运输货运量的30.4%,1977年达到71.1%(其中尚不包括未经交通部门组织统计的社会运输的运量),这说明了公路和公路运输在我省国民经济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公路》1983,(5)
目前,交通运输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簿弱环节。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和人员生活的改善,公路运输任务必将日趋繁重,公路不适应的状况将更加突出。为了加速发展我区的公路养护事业,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防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的公路养护工作,在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  相似文献   

6.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送达快、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短途客、货运输中应起到主力作用,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现有公路不仅数量少,而且标准低、路况差,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国民经济飞跃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公路建设面临着刻不容缓的形势。解决公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量的矛盾,除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外,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尽速新建各类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增加公路通车里程;一是加强现有公路的技  相似文献   

7.
《公路》1957,(2)
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公路不仅是主要的短距离运输,而且在若干边远地区如康藏、青藏等公路还起着主要于线运输的巨大作用。因此,除了应逐年增加公路建设之外,特别应加强公路养护修理工作,提高现有公路的通过能力,使公路运输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杨忠敏 《汽车情报》2004,(27):49-52
交通运输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行业,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而重型货车又以其与中、轻型货车相比所具有的油耗低、省人工、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势而成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军。重型货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大吨位、高功率、低污染、专业化运输,并在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而且要适应未来的交通法规,尤其是要满足未来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
吴青 《上海汽车》2004,(3):23-25
文章从铁路、公路、水路、航空4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公路运输方式完成的物流量,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进行一场管理、经营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公路运输是现代五种运输方式之一。公路运输的基础是公路,而公路是公路运输中薄弱的一环。公路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公路一通,各部门的汽车都可以走。农村的拖拉机、马车、架子车都可以上。由于目前我国还是混合交通,公路上还可以走自行车、摩托车和行人,这就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杨忠敏 《重型汽车》2004,(3):23-24,32
1宏观政策和经济的发展促进重型汽车市场繁荣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服务,而重型货车又以其与中、轻型货车相比所具有的油耗低、省人工、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势而成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周伟  王德忠 《汽车运输研究》1996,15(2):20-23,27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及其对运输方式需求的特点,进而对该省公路运输需求情况进行全面预测,为拟定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继党的十二大把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之后,近几年中央领导同志又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方针、任务以及公路的地位和作用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就一些政策性问题作出决定。与此同时,各级地方领导也把发展交通运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而大大加快了公路建设的步伐。当前,全国公路不仅通车里程少,而且大部分标准低、质量差。由于公路不好,运输效率低,消耗大,给国家造成大量浪费。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七五”期末,高速公路和一级公  相似文献   

14.
加强桥梁养护管理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嘉陵 《公路》1991,(8):33-35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交通行车的安全和畅通.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公路运输上是交通量猛增,运输车辆的载重量加大,公路运输对公路桥梁的通过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旧桥陈旧、老化、破损现象日趋严重,许多旧桥难以适应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是由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和管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从各自承担的客货运输量来看,公路运输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客、货运输量分别占总运量的88.7%和91.0%。在公路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是以车、路数量的增加为基础来满足公路客、货运输需求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解决交通运输的薄弱状况,探讨加快我国公路运输发展问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邀集公路交通、汽车工业以及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领导干部、专家和技术人员九十余人,自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在长春市召开了“公路运输发展问题”座谈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讨论了公路运输量的发展特点、趋势和预测;公路发展规划与设想;发展公路运输应采取的一些经济技术政策。与会同志对加快我国公路运输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会议收到四十九篇论文和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把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发展公路交通问题作过多次重要指示,在今年三月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鹏副总理又指出要合理调整运输结构,更多注意发展公路。从而迎来了公路建设的春天。自中央领导同志对发展公路交通问题作出指示后,各省先后发动民工建勤进行了公路扩宽改建工作和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了公路桥梁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发展是不平衡的,对加快公路建设的认识也在程度上有差异,我认为还应进一步加深认识和加强措施,才能乘胜前进,完成经济腾飞赋予公路建设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提,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公路运输车辆也正向着高速化、大型化、重型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公路标准已不能满足车辆行驶的要求。“七五”期间,我国不仅准备修建高速公路,而且全国将修建标准高的干线公路27  相似文献   

19.
公路货运是公路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有运输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要在货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再度形成自己的运输网络。分析了交通运输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路》1985,(6)
建国以来,公路交通事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同当前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同逐步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依然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商品的流通和人民群众的旅行,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铁道运输的紧张。这种局面如不尽快扭转,势必会拖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加快公路交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公路交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调整运输结构,提高公路运输比重。一九八四年底,赵总理还亲自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加快公路建设问题。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为巩固和发展大好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