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地评估悬架控制臂的焊缝疲劳寿命,在考虑过盈装配应力基础上进行了焊缝疲劳分析。对比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方法计算的控制臂过盈装配应力,对耐久载荷进行了等效处理,将耐久工况简化为三个简单工况。介绍了“VOLVO”焊缝疲劳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校核了控制臂焊缝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较为一致,优化方案顺利通过整车耐久验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水泥路面板底脱空模型,提出了板底脱空演化作用下水泥路面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水泥路面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面层板厚度的灰色关联度为0.65,动荷载的灰色关联度为0.63,说明动荷载和面层板厚度对动荷载与板底脱空耦合作用下水泥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较高,而脱空半径、脱空深度、行驶速度和基层动弹性模量对动荷载与板底脱空耦合作用下水泥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较小;面层动弹性模量的灰色关联度为0.05,说明面层动弹性模量对动荷载与板底脱空耦合作用下水泥路面疲劳寿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车架疲劳寿命计算精度和在设计阶段对车架寿命进行准确预测,须考虑主结构外连点处动载荷对车架疲劳的影响及耦合作用,故本文中提出基于复杂边界的车架疲劳研究方法。通过试验场整车载荷谱采集,得到其全循环损伤值,基于损伤等效原理获得多种路面组合损伤值,与全循环损伤值等效精度为99.5%。构建主结构外连点的有限元车架模型,输出复杂边界的单位应力场;基于载荷谱、台架数据建立含有鞍座、拖车系统的高精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获取外连点处动载荷;由疲劳损伤理论计算车架疲劳,疲劳分析结果由试验场路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复杂边界的车架模型仿真精度高,结合局部优化、模型重构使车架寿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重型载货汽车复合空气悬架导向臂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失效的问题,建立该导向臂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寿命分析。基于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支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静强度、疲劳寿命的计算。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的导向臂支架强度和疲劳寿命都得到提高,质量也有所减轻,且经实车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疲劳分析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有限元疲劳分析软件NSC/FATIGUE,结合疲劳台架试验,对汽车安全零件-控制臂进行了疲劳分析,探讨了疲劳强度理论在汽车产品疲劳寿命计算中的应用,提出了提高零部件疲劳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摩托车车轮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和扭转疲劳试验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车轮在旋转1周内的应力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校核了车轮在试验工况下的疲劳寿命,为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旋转体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重型货车复合空气悬架导向臂支架在道路试验中失效的问题,对该导向臂支架进行了结构优化.文章利用HyperWorks软件的RADIOSS模块和FEMFAT软件分别对该导向臂支架进行静强度和疲劳寿命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HyperWorks软件的Optistruct模块下对导向臂支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导向臂支架强度和疲劳寿命都得到提高,质量较原结构减轻13%.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类似车辆部件的优化设计工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对轻卡配置的需求越来越高,轻卡轴距2800车型需要增加动转配置以满足市场需求。考虑动转系统对前桥的转向弯臂、转向直臂的强度要求较高,需要开发加强型转向节、弯直臂以满足加动转车型的需要。文章通过一种转向节、弯直臂的强度加大设计,简述了转向节、弯直臂加强的过程,在弯直臂加强的方案设计中详细阐述了弯直臂加强的设计步骤,首先对原有转向节、弯直臂和加强后的转向节、弯直臂进行数据对比,其次对加强后的前桥总成进行整车物理搭载间隙校核。对加强后的转向节、转向弯臂、转向直臂进行疲劳安全系数理论计算和利用UG软件对加强后的转向节、转向弯臂、转向直臂进行疲劳安全系数CAE分析。并对理论计算的疲劳安全系数与仿真软件CAE分析出的疲劳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加强后的转向节、弯直臂的疲劳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水泥输送泵车结构可靠性疲劳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MSC/PATRAN、MSC/NASTRAN和MSC/FATIGURE等软件,对某水泥输送泵车进行了可靠度分别为50%和95%的结构可靠性疲劳寿命分析,得到该泵车疲劳寿命和相应的疲劳寿命薄弱环节,分析了产生较小疲劳寿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表明在水泥输送泵车及承受交变循环动载荷的同类机械结构设计时,可靠性疲劳寿命分析是进行结构动强度评价的主要手段,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凿岩台车伸缩臂材料在拉-拉或拉-压疲劳试验过程中平均应力与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根据疲劳极限值导出等效理论疲劳极限与应力疲劳寿命估算公式,并通过引入频率因子对疲劳寿命公式进行修正,推出伸缩臂材料在不同频率条件下的应力疲劳寿命公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9,(11)
为精准预测沥青路面的疲劳使用寿命,基于累积疲劳损伤理论,提出路面结构内水、温度以及轴载分布耦合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确定路面结构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和未冻融两种条件下应变疲劳方程。依托十堰—天水高速试验段,计算设计年限内9种不同温度和10种不同轴载(共计90种)条件下设计轴载的作用次数,同时结合路面结构层底拉应变计算程序进行计算,进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拉应变。基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计算沥青路面经过冻融和未冻融条件下的疲劳累积损伤,进而得到沥青路面在无水和有水影响下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十天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受水影响和不受水影响下疲劳寿命分别为8.56年和12.12年,相较于设计寿命分别降低了19.2%和42.9%,为沥青路面在结构设计中考虑水、温度以及车辆荷载影响因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现代疲劳理论为基础,应用有限元法分析软件,模拟了摩托车车架疲劳强度台架试验的3种试验工况,对车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到了车架的应力分布和疲劳计算结果,从而为车架的可靠性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某重型汽车前轴梁的三种设计结构,根据前轴梁的检验工况,运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分别对其静强度、静刚度和疲劳寿命作了相关计算,实现了三种前轴梁结构在实验工况下的应力场、位移场的计算仿真,以及疲劳寿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跨座式轻轨PC轨道梁活动钢支座疲劳及寿命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活动钢支座的有限元分析,建立支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活动支座实际的动荷载按应力寿命准则计算屈服强度、Goodman以及Geber失效因子。计算结果表明,活动支座的疲劳寿命足够,其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汽车悬架下摆臂所受的极限静载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分析、道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分析和常用行驶工况下的疲劳寿命等分析,采用CAE与台架和道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体动力学得到载荷值,应用“惯性释放法”获得不同工况下,下摆臂的应力分布特征;据此确定易出现疲劳损伤的部位,为下摆臂探索出一种一体化疲劳寿命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某型汽车下摆臂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受到的应力下降1OMPa时,疲劳寿命约能提高1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模型,结合疲劳断裂理论,对温度荷载作用下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计算并分析了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为防裂材料和防裂层结构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结构疲劳寿命离散性较大的问题,将响应面法、6σ稳健设计与疲劳寿命设计相结合,提出一种提高结构疲劳寿命稳健性且减轻结构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先用对设计参数进行拉丁超立方采样,用有限元法计算结构疲劳关键点处的平均应力和对称应力谱;然后采用Miner法求出结构关键点处的疲劳寿命,构造出疲劳寿命的响应面模型;最后基于响应面模型对结构进行疲劳寿命的6σ稳健优化设计。对某型搅拌车副车架进行了疲劳寿命稳健优化设计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副车架疲劳寿命可靠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其疲劳寿命的稳健性,减轻其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断裂力学有限元模型,结合疲劳断裂理论,对温度荷载作用下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计算并分析了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为防裂材料和防裂层结构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6×4牵引车复合空气悬架导向臂支架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排除导向臂支架的铸造缺陷、材料及工艺加工导致失效问题,最终确定导向臂支架的断裂原因主要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断裂,在原结构的基础上,确保安装结构基本不变,运用catia三维建模和HyperWorks软件分别完成三种方案的三维建模和静强度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比对,改进方案相比原方案,重量降低了8%,疲劳寿命提高了13%,最后经过疲劳寿命分析和15000km的道路可靠性试验,改进后的导向臂支架满足设计使用要求,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某电动轻卡转向节臂出现断裂问题,通过材质、力学性能检测及CAE结构强度分析,得出断裂主要原因在于节臂转弯处薄弱,发生疲劳断裂;对薄弱处进行加强优化,表面进行喷丸强化处理,疲劳寿命得到极大提升。经过疲劳试验及可靠性路试验证,优化措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