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计算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了地铁列车的牵引特性和制动特性,提出了三种典型的牵引计算策略,即最快速牵引策略,最经济牵引策略和理想型牵引策略。在最快速牵引策略的基础上,将列车运行过程分解为启动和牵引过程、制动和进站过程、接近限速运行的中间运行过程三部分,针对各个过程分别构建了牵引计算的软件模型和算法。试验线路计算表明,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区段最短运行时间,并使列车准确停站,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中国运行速度为200km.h-1的2C0轴式单杆牵引高速机车转向架,研究了牵引杆布置方式对机车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2C0轴式弹性架悬机车整车动力学模型,在惰行、牵引和制动工况下,分析了单牵引杆由转向架向车体端部和中部牵引时,机车的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杆布置方式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影响不显著,建议采用牵引杆端部牵引的方案,以简化机车车体的设计与制造。采用牵引杆端部牵引的机车可安全通过R400m和R1600m的S形曲线;通过R400m小半径曲线时,机车惰行运行的轮对横向力大于牵引和制动工况的横向力,制动工况的轮重减载率较大;通过R2800m大半径曲线时,机车牵引和惰行的轮对横向力大小相当,大于制动工况的横向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同相供电系统牵引变压器容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既有异相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同相供电系统馈线电流与既有牵引供电系统馈线电流的差异,并针对既有线改造和新线建设两种情况提出同相供电系统牵引变压器容量设计方法.通过既有线和新建线路实现同相供电系统两个算例,说明新建线路和既有线牵引变压器容量可降低1~2个容量等级,并有效提高牵引供电系统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牵引供电监控系统数据库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的各项功能都是建立在数据库基础上的。数据库系统是牵引供电监控软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 大大影响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的性能。针对牵引供电监控系统运行的特点,分别讨论了牵引供电系统的数据模型,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牵引供电监控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及生成。  相似文献   

5.
齿轮传动比对动车组牵引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CRH3-350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齿轮箱渗油问题,对动车组牵引特性和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齿轮传动比和动车组牵引特性控制曲线,可以改变牵引电机转速.Maf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齿轮传动比的减小可以降低牵引电机转速,而牵引电机输出转矩和电流也能满足动车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飞机牵引滑行模式的本质出发,分析了牵引滑行的内涵和驱动因素,提出了实现飞机牵引滑行模式需解决的牵引滑行过程运动学及其环境载荷分析、牵引滑行多体系统动力学、飞机前起落架结构力学响应、系统运动感知与控制、牵引滑行装备与物理测试平台以及牵引滑行模式对机场运行规则影响等关键问题,并分析了6项关键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实现新模式所面临的技术难点与挑战。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滑行的运动学计算相比于传统牵引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更高,要实现牵引滑行的安全估计需建立系统运动的高精度解算算法;高速重载飞机牵引滑行系统的运动状态、机场路面条件、控制输入等多因素作用将可能导致横向失稳、脱抱等极限现象,针对其系统动力学行为开展研究需考虑其结构与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为保障前起落架在长距离牵引滑行中承受纵向牵引力和垂向振动力耦合作用下的安全,需研究其结构动态响应和极限工况行为机理;要实现飞行员精确控制牵引滑行运动,需对人机交互模式、飞行员感知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开展测试验证;牵引滑行技术可缩短飞机发动机在地面运行阶段的使用时间,降低油耗和碳排放量,但同时会增加机场场面运行的复杂程度,因此,需建立新的机场飞行区场面...  相似文献   

7.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要求计算列车牵引质量时,计算和检算牵引质量的线路纵坡要求不得简化。论文从列车牵引质量计算和检算要求出发,根据线路纵断面的实例,分析了较短限坡下的列车受力问题,给出了列车跨越不同坡段时附加阻力的计算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比计算了不同方法中列车牵引质量的计算差异,最后给出列车牵引质量计算时有条件化简线路纵断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力,内燃牵引的运营支出和基本投资合费用的比较,采用费用效益法计算电力牵引的经济效益,确定内燃牵引过渡到电力牵引的临界运量和时间,以及确定铁路牵引力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以机车车体及转向架中心点处的竖向位移和倾角作为自由变量,导出一组新的适用于各种型式、任意牵引方式的机车轴重转移和理想牵引高度分析计算的通用方程,讨论了牵引点位置,牵引高度等因素对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城市轨道车辆牵引电机噪声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牵引电机噪声的产生机理和频率分布以及对室内外环境的影响和传播途径。最后提出了牵引电机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列车到达不均衡性、编组辆数和列检工作组织对编组站到达场待检时间、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编组辆数的列车接入时间、制动机试验时间和技术检查时间的表示方法,应用统计分析理论对列检作业的各项时间指标进行数量建模,建立了基于Arena的铁路编组站列检作业微观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发现,列车到达不均衡性和列检工作组织是影响待检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列检工作组织对技术作业时间有显著性影响,编组辆数对待检时间、列检人员利用率和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列车到达不均衡性、编组辆数和列检工作组织对编组站到达场待检时间、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编组辆数的列车接入时间、制动机试验时间和技术检查时间的表示方法,应用统计分析理论对列检作业的各项时间指标进行数量建模,建立了基于Arena的铁路编组站列检作业微观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发现,列车到达不均衡性和列检工作组织是影响待检时间和列检人员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列检工作组织对技术作业时间有显著性影响,编组辆数对待检时间、列检人员利用率和列车技术作业时间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列车牵引计算理论入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性,围绕着列车在多个车站间的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关系,利用Qt平台强大的绘图引擎,开发出了列车运行模拟控制工具。结合之前的研究,本列车运行模拟控制工具在输出标准运动曲线的基础上,提供对其控制的接口,利用编程工具将经过控制的列车运行曲线进行实时输出,从而实现对列车的控制进行模拟,通过自定义和预定义两种控制方式,输出不同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曲线,同时将不同情况下的列车运动参数实时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论述了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数值模拟计算、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和在线实车试验;讨论了几种典型列车的空气动力性能: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双层集装箱货运列车、磁浮高速列车;建立了列车交会压力波、线间距、安全退避距离的理论关系式;研究了列车流线形外形与气动性能的关系:流线形头形、车身截面外形、列车编组方式、车体表面以及影响气动性能的受电弓导流罩、外风挡、底罩及裙板、导流板等主要部件,介绍了研制流线形列车车体的成套技术及全面推广应用情况;研究了隧道-列车耦合空气动力特性;论述了为既有线5次大提速、百里强风区的兰新铁路解决的列车空气动力影响行车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列车运行图可调整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了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对列车晚点传播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列车运行图调整系统,对给定晚点程度的列车进行模拟调整,从而计算出列车晚点恢复率,晚点传播区大小,连带晚点时间和关键列车运行线等。指标来达到对列车运行图可高速程度优劣评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列车编组对桥梁振动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角级数法模拟了轨道的不平顺,采用列车编组和桥梁组合的模型,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对不同列车编组作用下桥梁的竖向振动和车体加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列车编组对桥梁的振动和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通过改善列车编组的方法可以提高车桥耦合振动中车辆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快速客运网背景,将列车开行模式问题定位为列车运行区段与列车类别的协同优化确定问题.通过对列车开行模式类型的分析,提出以运输效用为核心的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模式确定方法.分析列车开行模式的适用条件,研究列车发车间隔、技术成本系数与旅客时间价值三类因素作用下列车开行模式选择的临界水平.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路网范围内两类列车开行模式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显示:列车通达运行范围以技术条件为界的开行模式方案换乘次数较少,平均直达里程较长,且列车无欠速运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用的一种网络列车运行图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列车运动轨迹有限制性和相邻列车约束性等列车运行图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了运行图时空局域内设置窗口,并通过窗口的滚动动态地完成列车运行图求解的时空局域计算方法。运行该算法研制开发的计算机编图系统在我国1997年和1998年列车运行图编制工作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效果好,是计算机编制实用列车运行图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周期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客流分阶段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和简化. 基于乘客遵循先下后上原则的情形,提出一种在列车到达间隔时间恒定条件下计算站台最高聚集人数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偏离图定时间的情况,对列车到达间隔时间的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在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存在偏离的情况下对应于给定概率的站台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案例,在考虑列车到达间隔时间偏离的条件下计算该站岛式站台最高聚集人数. 与现行设计规范的计算方法相比,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算得的站台最高聚集人数较小.  相似文献   

20.
列车运行线作为构成列车运行图的基本单元,其效率反映列车运行图编制质量.定义列车运行线效率为其反馈技术指标与占用运输资源的赋权比,给出各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针对其相对性特点,基于DEA-CCR模型构建全图列车运行线效率计算模型并求解.以成遂线石板滩—新桥线路所列车运行图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客观计算列车运行线效率,算例中动车组列车运行线效率均值为0.961 1,高于普速列车均值0.909 5;全图上行方向列车运行线效率均值为0.944 2,高于下行方向均值0.933 7,说明列车运行线效率与铺画优先级及始发时刻可调整度有关,并提出了改善列车运行线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