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船舶能量平衡理论,以5m型宽交通艇为例,就船-机-桨之间的能量转换展开讨论,分析了船-机-桨的匹配设计,通过初级匹配计算和终结匹配计算,得到了最终的匹配特性,进而优化了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历来船舶的推进系统有杉桨-轴-机三位一直线,且它们的公共轴民线都羡行船舯的传动方式存在的推进效率低等问题,然后通过分析从衫 出发较详细地阐述了采用节偏多传动螺旋中使单桨船提高推进效率7-10%,使要船的推进效率提高5%左右的方法,作者认为,采秀万向节偏移传动螺旋桨的传动方式是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与节能的特点,是目前国内有关船型的推进系统实现节能设计中理想装置。  相似文献   

3.
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的核心是船舶推进电机控制技术。采用异步电机作为船舶推进电机,以船-桨负载模型作为船舶推进交流异步电机的负载模型,对船-桨负载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同时对船舶推进异步电机的实测转子转速和估算转子转速进行了对比。经验证,改进后的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运用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对一种符合二部图最大权匹配的船舶运输线路进行了优化计算,仿真计算表明其结果是正确的,为船务公司的生产决策提供了定量依据,此算法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方法对于航运管理优化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航速变化对航线配船决策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推导了船舶航速与船舶往返航次时间、航次成本及航线配船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把船舶航速作为决策变量引入传统的航线配船模型中,并且把船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优化目标之一,建立船队利润最大与碳排放量最小两个目标最优的双目标航线配船模型.针对模型非线性和混合整数解的特点,采用LINGO11.0优化平台,自编程序,应用分支定界算法,进行仿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同时决策航线配船和船舶航速,其优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更有利于运力的有效利用,船舶燃油消耗的节省和碳排放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为平衡航运企业内支线营运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研究内支线不定期船舶的配置和调度问题。考虑枢纽港船舶的限制时间和支线船舶容量等现实约束,兼顾各支线港在计划期内不同时段的货运需求,构建了以内支线营运成本和甩货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内支线配船与调度优化模型。结合问题的特征,设计了和声退火混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案例分析不仅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还给出了枢纽港船舶的限制时间和单位甩货成本的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糊C均值算法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导致聚类结果对噪声样本点敏感性的不足, 采用局部密度加权的方法, 将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范围限制在局部密度较高样本点区域, 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方法; 利用样本点的局部密度改进目标函数, 提高局部密度较高的样本点在目标函数迭代过程中的影响力, 从而提升模糊C均值算法的聚类性能, 并采用人造数据集和鸢尾花真实数据集验证优化的局部密度模糊C均值算法的聚类效果; 通过计算锚泊船位置数据的局部密度, 分析了船舶锚泊偏好。试验结果表明: 对比模糊C均值算法, 优化的局部密度模糊C均值算法聚类精准率提高了2.9%, 召回率提高了3.8%, F度量值提高了3.9%, 说明优化的局部密度模糊C均值算法的性能优于模糊C均值算法; 在锚泊船位置数据上的聚类结果正确反映了天津港锚泊船的聚集特点和锚泊偏好, 其结果与船舶的常规做法一致, 说明优化的局部密度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分析锚泊船聚集特性和锚泊偏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锂电池电力推进的内河旅游观光船的主推进系统进行了研究.根据船舶航行的内河水域的特点及环境要求,分析了主推进系统的配置需求,选用锂电池组作为主推进动力电源,采用串列螺旋桨的推进形式,满足内河旅游观光船正常运营航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我国船舶排放控制的要求,内河船必须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两艘实船为基础,分析柴油机直接推进和电力推进系统的能耗和排放数据,得出电力推进系统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和较大的环境效益。我国正加大力度研究电力推进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也必能促进电力推进产品的发展,提高相应产品的质量并且降低价格,将来内河船有望逐步拓展采用电力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的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实训教学,部分院校都没有进行船舶轴系对中实训,或只是部分的演示性实训,达不到对高职船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教学目的。为了提高高职船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本文提出了船舶轴系对中实训室的建设及其设计,使学生在学校经过实训,掌握船舶轴系对中的方法及其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