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入手,阐述了在汉译英中对汉语译码进行意义扩充的必要性,并以汉语成语与惯用语为例提出了进行意义扩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英成语是中西文化的瑰宝,是语言的核心与精粹,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展示出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汉英成语的共性及差异反映了成语和民族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几个主要文化侧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这些习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而通过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探讨和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维的载体,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中西方语言应用中形态的差异性。本文对汉语和英语思维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目的是为了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能依照不同民族的思维特点,组织合适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词典》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其中收录了许多与教育有关的成语。这些成语反映了中国的教育传统,是左右中国几千年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基因。例如,玉不琢,不成器,说明人材必须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才,从而肯定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有教无类要求废除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使普通老百姓及其子女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民主化;扫眉才子是指那些因接受教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往往受到汉语思雏的影响.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入手,分析了英语和汉语在书面表达上的差异,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主动地运用英美民族的思维方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普遍开设的外语课,如何提高汉语学习效果对吉尔吉斯斯坦大学生意义较大;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汉语语言环境,主要表现为汉语培训、汉语文化研讨交流、汉语角等;相对而言,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境外,即前往中国感受、体验汉语交流环境在汉语学习者来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定位主要是突出民族和地域特色。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特征反映在民族文化中,一个民族文化特色的核心又是民族语言。校园文化所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也一定是地域民族文化,展示的也正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方面。因此,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可以融合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边疆各民族的安定团结,为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做出高等教育理应完成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语言传播是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文化传播中,人们通过语言学习,获得所学国家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其文化,进而建构起文化认同。语言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者的媒介使用,也会影响其文化认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究语言学习、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关系。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1 003名外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试图解释在华外籍留学生的人口统计变量、汉语学习动机、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外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融入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与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类型、中国文化情感、中国文化行为)之间影响显著。第二,外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对其媒介使用行为(媒介使用频率、媒介信息源、媒介信任度、媒介依赖度)的影响部分达到显著。第三,外籍留学生的媒介使用在汉语学习动机和中国文化认同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第四,外籍留学生人口变量与中国文化认同部分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中英历史形成的文化意识差异,表现在习语上因生存方式的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等所表达的意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形象语言,而形象语言是语言修辞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英汉成语中形象语言的来源,形象语言在翻译中的处理着手,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及如何结合语境、语篇灵活地进行形象语言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文化内涵的精髓,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受文化的制约.本文通过英汉习语从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文化对比,揭示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比喻在英汉习语中的运用较多,但由于文化的不同,设喻形象上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习语差异的原因来论述英汉习语中设喻形象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短语.由于中西方在自然环境、宗教、习俗、文化意象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如何在原文文本和语境间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将原文本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将逻辑学、文献检索学等理论运用于成语词典编纂实践中 ,探讨了主、副条设置的原因、应遵循的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可谓语言中最生动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出现的大量习语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习语的产生与地域、历史、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揭示其背后所承载着的各自典型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然要从中国本土文化汲取营养,脱离本土的设计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现代书籍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摒弃了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书籍设计作品中欠缺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为此文章通过对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启发当代书籍设计师充分发扬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并从书籍设计作品的评选、书籍设计师的培训两个方面分析现代书籍设计融合本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使中国的本土文化融入到读者的审美心理、文化精神,甚至阅读习惯之中。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传达着社会文化发展的信息。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习语表达法的差异。本文就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翻译理论总结习语翻译的几种策略。文章指出:归化与异化是对立同一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恰当地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