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白洋淀污染鱼塘水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磁混凝-磁分离+生态塘、磁混凝-磁分离+芦苇湿地、生物超深净化处理系统、磁混凝-磁分离+生物超深净化处理系统+芦苇湿地4种异位水质提升工艺的工程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磁混凝-磁分离工艺对污染塘水的COD、TP去除率分别为42.7%、88.66%;生物超深净化处理系统对污染塘水的COD、TP去除率分别为60.50%、95.59%,处理后水质主要指标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磁混凝-磁分离+生物超深净化处理系统对污染塘水的COD、TP去除率分别为62.96%、94.07%,与生物超深净化系统单独运行相比,生物深度净化系统可进一步降解磁混凝-磁分离工艺出水中污染物,但最终出水与生物系统单独运行相比不具优势;芦苇湿地对设备出水水质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对整套处理系统出水的COD、T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6.08%和33.1%。  相似文献   

2.
浅谈污染河道水体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水、河道曝气复氧、生物修复、污染河水就地净化、底泥疏浚等是当前对污染河道水体进行治理的几种主要技术,本文对这几种治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比较,提出了应根据污染河道水体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理技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河道呈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城市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结合国内外河道治理工程及治理技术的经验,对控源截污、水质净化、水动力改善及生态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展加以总结,并提出黑臭河道治理需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思路上,实现由"重技术投入、重末端治理"向"技术与机制建设并重、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共举"的转变,以期为我国城市河道污染深化治理及水环境质量提升和功能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国宝  朱浩 《水运工程》2002,(S1):25-30
针对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岸线岸滩侵蚀及人为影响、河口海域淤塞污染和水体底质环境恶化、陆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渤海区域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实践,采用归纳总结分析方法,提出适用于类似工程的海岸生态修复理念、前期工作思路、修复工程措施及预期修复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拆除构筑物、清淤、潮沟疏通、植被恢复、岸线修复等措施,达到恢复海岸类型、治理污染、修复湿地生态、增强区域水动力环境的目的,进而实现修复滨海湿地和岸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本文简要分析成因,重点阐述了源污染型、底泥修复型和动力改善型水体在治理时可采用不同治理理念及治理技术,并附上国内外各类型治理效果显著的例子,以期为我国黑臭水体科学系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船舶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与MBR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源 《江苏船舶》2009,26(1):21-22
介绍了船舶污水的种类及产生危害,对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油水分离技术以及灰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做了分析,并介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MBR,论述了该技术应用在船舶上的优点以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胤韬  燕海平  唐敏 《中国水运》2014,(10):191-192
2014年3月,调查发现,萌山水库水质与2007年相比,指标恶化的原因为煤炭、建材行业等点源污染,以及农业生产、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建议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汛期利用异重流排出库底淤泥等措施逐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8.
针对前海湾水体交换能力差、表层底质污染严重、低潮时有大片泥质岸滩出露、近岸海域水体劣于Ⅳ类海水标准以致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前海景观的问题,通过对湾区水动力、泥沙冲淤、水体交换、水环境容量、污染疏浚土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进行研究,提出生态环保的整治方案。工程的实施改善了湾区水环境,保护和修复了海洋生态,对河道、湖湾治理、航道疏浚等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科海拾贝     
《航海》2006,(6):42-43
新推出净化船舶压舱水系统新加坡环境科学工程研究院推出一套净化压舱水系统。该系统是采用过滤及高铁酸盐的双级净化过程。每套系统造价为31.7万美元。该净化压舱水系统的效能成功率很高。新加坡四面环海,是十分繁忙的海运中转站,压舱水问题严重。因此,研发压舱水处理系统是实  相似文献   

10.
河道清淤和底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仍存在底泥处理不达标导致河床变窄、水土流失、淤积物污染水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保证河道清淤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底泥问题。以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为例,阐述了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监控要点及监理对策,为类似项目监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生态清淤耦合生态恢复技术措施对污染水体恢复的作用,选取水体水质指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为研究对象,依托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试点工程项目,针对目标鱼塘设置原位治理区、原状保留区、生态清淤耦合生态修复区3种工况,通过连续采样检测,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的水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生态清淤和原位修复措施均可使水体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提升至地表水Ⅴ类水标准,但水体水质难以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2)相较于仅用单一的原位修复技术,生态清淤耦合生态恢复技术更具优势,一定时间后水体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指标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国宝  朱浩 《水运工程》2022,(S1):25-30
针对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岸线岸滩侵蚀及人为影响、河口海域淤塞污染和水体底质环境恶化、陆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对渤海区域海岸整治修复工程的实践,采用归纳总结分析方法,提出适用于类似工程的海岸生态修复理念、前期工作思路、修复工程措施及预期修复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可以通过拆除构筑物、清淤、潮沟疏通、植被恢复、岸线修复等措施,达到恢复海岸类型、治理污染、修复湿地生态、增强区域水动力环境的目的,进而实现修复滨海湿地和岸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黑臭水体河道污染底泥具有颜色黑、厚度深、气味刺鼻、对水质影响较重的特点,其清除过程可能会对河床产生破坏,严重时会影响河道水流流态、边坡稳定,不仅可能增加投资,还会危害生态环境。本文以菏泽市小黑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小黑河黑臭现状和目标,针对河底不同厚度的污染底泥,提出内源治理和生态砾石床组合的河底末端修复技术,保障了边坡稳定,取得了生态治理效果,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点源污染作为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污染源,对于它的处理是重中之重,采用适合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水环境中的各种污染指标,在实际的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点源污染的治理措施最主要的就是将污染水体的污染源进行拦截,防止污染水体,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拦截方式,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措施,以便工程实际有效的达到治理河道的目的。点源污染重点考虑污染源的水质水量,拦截方式,处理方式以及排放渠道。  相似文献   

15.
刘永满  王眺 《水运工程》2016,(5):149-155
港口混凝土结构常需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近年来,试验室研究结果已充分证明采用硅烷憎水表面处理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可靠的,并且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施工质量对上述混凝土表面防护措施的有效性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科学评价现场硅烷憎水表面防护技术的施工效果是合理预测应用该技术的港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前提。本项目现场调查分析了某新建码头混凝土结构硅烷憎水处理的实际施工效果(包括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硅烷浸渍渗透深度、内部钢筋自然电位等参数的现场详细调查),为港口环境下混凝土码头硅烷憎水处理的施工提供重要数据,并为硅烷憎水处理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下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最新的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家对国民经济和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速  顾宽海  孙龙 《港工技术》2023,(1):105-110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生态保护,可海洋生态常受到围填海工程用海面积、施工工艺等影响。本文以某机场围填海预留水道工程为例,通过对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环保要求、使用条件等多方面分析,以及对周边环境水体交换的数值模拟,指出原技术方案的不足,并提出在满足工程陆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水道增加18.75%宽度和水道护岸施工方案由“先填后挖”的封闭式施工工艺改为开放式施工工艺。结果表明:生态优先的条件下,优化后的水道技术方案不仅有效保障了湾内水体交换及污染物扩散,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工程实施对潮间带生物、游泳动物等周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更优,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浩  吴邵强  刘汉东 《水运工程》2022,(10):185-189
采用磁钉导航定位技术的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对堆场平行布置的集装箱码头存在应用局限性,本文以广州港南沙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为依托,在分析采用“卫惯导航+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的新型智能导引运输车(IGV)技术特点和优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IGV定位导航、能源补充、维护保养等码头基础设施的设计要点,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治理应基于生态理念,限制河道治理过程中发生的水质污染、项目工程周边大气环境污染等,维护河道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并基于实践工程内容,加强关键河道整治工程的应用范围。研究中以案例分析法,针对多向生态修复技术,提出了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选取老虎坑水综合整治工程,从水质污染及检测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河道整治中的生态设计理念的分析与应用,并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对溢油污染的来源进行分析,总结水体溢油污染的围控和处置措施,从而提出三维溢油应急响应技术的概念,以期为水体、地下水层的溢油污染应急响应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