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白洋淀疏浚工程产生的大量底泥,研究疏浚底泥改良制备绿化种植土的资源化利用方式。采用膜覆盖好氧发酵方法,设计3种辅料方案,对照CJ/T 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标准分析试验过程中底泥的物理化学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辅料的有机质、营养元素等含量直接影响底泥的发酵效果,农田废弃物作为主要辅料与底泥混合发酵效果最好,底泥的土壤入渗率、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44.3%、18.0%、22.8%、10.0%,有利于改善河湖底泥的改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疏浚底泥大规模资源化处置提供支撑,实现环保疏浚产业链的闭合。  相似文献   

2.
董敏  王鹏  马德堂 《水运工程》2021,(10):64-67
针对白洋淀水域内源污染问题,实施白洋淀水域环境治理的试验性研究工程。采用生态清淤作为主要方案,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分别采取环保绞吸船、泥浆泵和干挖等不同的生态清淤措施,辅以合理的底泥输送、脱水、底泥资源化和余水处理等方法。工程实施后达到预期的试验研究效果。研究成果为形成可行有效的白洋淀水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洋淀生态清淤底泥土工管袋脱水絮凝的问题,开展土工管袋脱水试验研究及工程验证。进行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的复配小试和中试试验,提出适用于白洋淀土工管袋脱水的絮凝方案,并通过工程化实施,验证了絮凝方案的土工管袋脱水性能。研究采用分组试验的方法,以底泥絮凝后絮体大小、絮体强度和上清液清澈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复配絮凝剂投加量1.5%时,底泥絮凝效果最优,且余水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改善明显,COD和TP分别削减83.92%和91.18%,土工管袋充填结束第30 d降低底泥含水率至低于55%。  相似文献   

4.
结合白洋淀试点项目脱水施工经验,充分考虑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的深度结合,分析直排式真空预压脱水、土工管袋脱水、板框压滤机脱水3种脱水方法的适用性、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分析概预算编制时定额的套取及价格分析,为今后白洋淀实施生态清淤时的造价编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滇池环保清淤工程工艺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污染是湖体重要污染源。通过环保清淤,清除污染底泥是降低内源污染负荷的重要措施。针对滇池内源污染的问题,昆明滇池环保清淤工程历经20余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滇池底泥脱水工艺历经多次变革,采用了由单纯自然干化到自然干化与人工辅助干化、土工管袋围堰、底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逐步相结合的创新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确疏挖技术、高效底泥脱水减容技术或设备以及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是湖泊环保清淤工艺技术发展方向,为国内外湖泊环保清淤、底泥脱水干化及固化底泥资源化利用工艺的选取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佳音  马凯 《水运工程》2018,(S1):135-140
针对疏浚污染土的科学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指出当前疏浚污染土利用手段的不足之处,介绍疏浚土制备回填土、免烧建材型材、绿化土等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而从3个维度即岩性特征、营养盐及重金属等污染情况、有机质及盐分含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疏浚污染土资源化利用途径选择的依据,并据此对太湖与白洋淀疏浚土分别成功制备免烧砖和绿化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上述3个维度判别环保疏浚土资源化利用途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张小婧 《珠江水运》2023,(17):112-114
河湖清淤工程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如何对河湖清淤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湖清淤底泥的组成成分,分析探讨了近年河湖清淤底泥的利用场景及其利用关键技术难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关解决方案,旨在为河湖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设计深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清淤作为湖泊底泥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已取得共识,但清淤深度设计并无统一标准。针对此问题,以某工程为例,分析底泥受到的污染情况,对比常用的清淤计算方法包括沉积学法、背景值法、拐点法和分层释放速率法,提出污染过渡层清除程度综合系数K,改进了生态清淤深度设计方法。可以将该设计方法推广到整个工程区进行疏浚深度设计,既减少大规模实验室分析的工作量、降低工程研究费用,又便于应用在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河道清淤和底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仍存在底泥处理不达标导致河床变窄、水土流失、淤积物污染水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为保证河道清淤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底泥问题。以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为例,阐述了河道清淤及底泥处理监控要点及监理对策,为类似项目监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湖疏浚底泥的固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旭更  胡保安 《水道港口》2011,32(5):367-372
通过固化处理将河湖疏浚底泥转化为固化土是目前一种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疏浚底泥固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物化反应、水分转化和骨架构建3种固化过程机理,并对影响固化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分析,主要包括有机质含量、固化材料掺加量、含水量、养护龄期与粘粒含量,同时介绍了目前固化工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得出了工程经验。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了河湖疏浚底泥固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