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配合建设部《城市道路交叉设计规程》的编写 ,本文根据目前道路超高与横坡设计的习惯做法 ,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针对城市立交匝道 ,从道路条件和行驶舒适性分别阐述了最大横坡和横向摩阻系数的取用原则 ,对比了超高与横向摩阻系数在平衡车辆行驶于弯道所产生的侧向离心力的各种组合及协同作用 ,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立交匝道超高与横坡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宣贯《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之我见山东省潍坊市公路管理局王秀武交通部工程管理司陆续颁布的《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大事,是筑养路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必须遵守的技术准则,是机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对国外汽车法规了解和掌握的迫切需要,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与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合作组织汽车行业专业人士翻译了最新EEC指令,并委托《汽车文摘》杂志编辑出版。全套EEC指令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两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JT/T 1242-2019,简称《AEBS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已于4月1日起施行,《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JT/T 1178.2-2019,简  相似文献   

5.
隧道半密闭空间的特性、隧道洞口处的"喇叭效应",使得城市隧道的噪声问题尤为突出。为降低隧道内噪声对人车、隧道外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DGJ32/TJ216—2016《城市隧道噪声控制技术规程》系统地提出了城市隧道噪声控制技术的相关方法,并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程符合江苏省快速发展的城市隧道建设背景,为提高隧道工程声环境质量,创建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提供了技术保障。为进一步推广规范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当前城市隧道噪声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标准制订的缘由;然后,对标准的编制背景和目的进行了介绍,对规程编制的原则及编制过程进行了说明;最后,对该规程的主要编制特点及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结合泰州永定路隧道给出了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南》中依据我国1983~2012年降雨资料,推求出我国31个重要城市的基础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项目所在可能既无海绵城市规划,也不在《指南》附录B的表中。为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及海绵城市设计工作需求,在资阳市附近某实际工程实践中,利用1984~2014年间日值降雨量数据,通过Excel软件推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介绍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一般推求方法,同时也为资阳市及其周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法国《公路工程指南》在非洲法语系国家的公路建设中广为应用,其土石方施工技术对我国在西非国家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特别是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企业和人员具有参考价值.简介法国《公路工程指南》土石方施工技术的工艺原理、施工流程、施工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的解读,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交通渠化设计过程,针对展宽方式、停车线、人行横道线及交叉口绿化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欧盟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通过发布实施《ELV指令》及RRR指令》,将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的管理纳入整车型式认证的框架,实现从源头对汽车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的管理,并且取得积极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欧盟开展汽车产品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认证的背景、流程及要点进行研究,探讨其核心原则及理念,为我国汽车有害物质和回收利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21日,建设部主持召开了《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行业标准审查会,在审查组专家认真审查后,基本通过,由经编制组修改后可形成报批稿,使我们对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的开发、设计、生产、试验有了可靠的依据.于是,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共同举办《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应用研讨会》,是从技术上研讨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的应用,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混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55-362
通过多年装配式地下结构建造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对明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工程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性总结。1)从全方位体现装配式技术的工业化建造理念的角度,提出装配式地下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定,并结合明挖装配式结构的特点提出主要设计内容; 2)针对装配式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结构体系的确定、基坑工程和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接头选型、结构拆分及内部结构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装配式结构的基坑工程设计技术要求和设计方法,涵盖支护选型、基坑宽度的确定、桩墙+内支撑体系技术设计要点、基坑回填技术设计要点等,并总结装配式地下结构的防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绕城路是呼和浩特市城市道路网规划中最重要的“三环”中的二环 ,基本为未来城区的边界。道路全长 4 2km ,红线宽度 10 0m ,双向八车道 ,四幅路断面形式。由于绕城路工程覆盖范围宽 ,涉及面广 ,现状情况又极其复杂 ,从而增加了道路设计的难度和复杂性。该文从绕城路线形方面 ,介绍其设计情况 ,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许海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41-42,49,238
老路改造工程往往受限于道路现状条件,设计指标不能完全满足相应的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若强而为之则大大增加了工程改造成本,因此老路改造中的一些设计指标宜依据老路运行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满足需求且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可适当调整某些设计指标的取值,达到改造工程的双赢。该文以成都市人民南路为列,依据道路的实际现状,对老路改造中的设计车速、车道宽度、通行净空等关键性指标的取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增城区新新公路跨广深铁路桥采用(114+96)m双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分幅跨越既有铁路。该桥主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截面斜腹板变高箱梁,为平衡跨度不对称引起的不平衡重,主跨与边跨板厚采用不对称设计。桥塔采用顺桥向人字形独柱混凝土塔,桥面以上高31.0 m;斜拉索采用强度为1860 MPa的钢绞线拉索,单索面双排扇形布置;主墩采用矩形实体混凝土墩,群桩基础。采用转体过程角度控制图指导双幅桥同步转体施工,转体结构最大悬臂长114 m,设计转体吨位为3.2万吨。经验算,结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配合上海市建委发出的实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通知及其实施细则,阐述“备案制”的定义及意义、备案制与核验制的区别、建设单位负责制和档案先行验收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参与实行“备案制”工程的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利于全面开展和做好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是在道路规划、设计中对道路交通流的方向预先进行组织设计,关键在于把城市各级道路所组成的“区域路网”作为一个不停运行的“有机整体”来考虑。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按道路等级分级组织交通的原则,每一级道路应只吸引比它低一级道路的交通流,并向它的上一级道路输送交通流,支路在合适的情况下可组织单向交通,路口尤其是异形路口的交通组织是设计的难点。在路口和大型交通集散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车辆起步加速过程驾驶性客观评价和优化的需求,通过对实际客户驾驶行为大数据样本的分析,构造了基于客户体验的起步加速客观测试评价工况.将起步加速工况进行了驾驶性特征提取和细分.并从响应性、平顺性、收敛性和风格等方面对客观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通过对竞品驾驶性的测试和指标分析,获得了驾驶性评价指标以及驾驶性正向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OLC理论,研究了正面碰撞中车体结构设计与乘员损伤的关联性.基于56 km/h正面刚性壁障(Frontal Rigid Barrier,FRB)碰撞工况,通过二阶波简化得到一阶加速度a1、二阶加速度a2、动态位移D三个车体结构设计指标.分析了不同车体结构设计指标与OLC的关系,发现在D不变的情况下,当a1≤215....  相似文献   

19.
曲轴箱通风系统作为对发动机性能与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核心子系统,随着排放法规日益严苛,发动机性能日益提升,运行工况愈发复杂的情况,对曲轴箱通风系统以及油气分离器的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车辆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而找到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更改方案,并将改进后零件搭载在相关的试验车辆上进行验证,证明了解决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人行地道设计的几个实例进行了介绍,对兼具有商业功能要求的人行地道有关建筑设计、消防设计、无障碍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目前设计中所执行的规程规范要求进行了分析,对不同规范要求不明确的内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