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单向运营航道疏浚拓宽施工中,抓斗船需在过往船舶通过时,提前起锚远离航道一侧进行避让,如频繁避让会严重降低抓斗船的生产效率。为此通过研发锚漂快速收回装置,结合抓斗船在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和海水流向的不同,在保证船舶安全及稳性的前提下,采取抛设单侧一字锚、不等距锚、等距抛锚等工艺,降低避让对施工效率的影响。经过现场实践证明,该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抓斗船在该种工况下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适应大西洋东海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的工况条件,解决耙吸船在新工况条件下航道平整度控制差、船机故障多、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以莱基深水港航道疏浚工程为依托,对大西洋东海岸长周期涌浪工况下耙吸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主要包括改变耙齿的组合方式、配合调整船舶高压冲水等参数、优化船舶施工布线等.工程应用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耙吸式挖泥船在硬黏土底质施工中,存在堵耙、闷耙等问题,生产效率较低。介绍天航局耙吸挖泥船在鲅鱼圈港25万吨级航道施工开挖硬黏土时,成功研制犁齿、软格栅的施工方法,有效解决堵耙、闷耙等问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中耙吸挖泥船施工存在水深不足、施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抓斗船绞吸船联合施工工艺,通过抓斗船疏浚后由泥驳将疏浚土装运至蓄泥坑抛卸,再由绞吸船将其二次吹填上岸.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水深不足的安全风险,并通过半幅施工半幅通航措施,降低了施工对航道通航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保障耙吸船安全汇出航道,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概率,对耙吸船汇出航道船舶流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耙吸船"通程轮"为例进行计算,确定安全汇出航道所需最小距离值,通过航海模拟器验证了最小距离值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8.
针对耙吸船在浚挖水深较小、疏浚量较大、运距较远的航道作业时常常要浪费大量时间候潮的问题,开发基于MATLAB的耙吸船减载或候潮施工方案优化软件。该软件根据施工海域潮汐情况,预测耙吸船在候潮施工和减载施工2种工况下的生产率,从中选择更为高效的施工方案。同时,该软件可以精准计算挖泥时间,为施工人员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在保障耙吸船安全施工的同时提高船舶施工效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槟城吹填造地工程中,使施工周期缩短10%,生产率提高7%。  相似文献   

9.
针对耙吸船在俄罗斯布朗克工程中疏浚多石底质工况时,频繁出现块石堵泵、堵耙口等严重影响施工生产的难题,对耙吸船泥泵通道的通过能力及耙头格栅进行研究。采用泥泵相似性原理,从泥泵叶轮球面通道尺寸、叶轮切割对泥泵性能影响、叶片切割长度计算、叶轮切割操作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整泥泵叶轮通径以适应多石底质复杂工况。通过实施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多石底质下耙吸船小流道叶轮施工效率低的难题,单船过泵量平均提高44%,装舱生产率平均提高17%,周期生产率提高11. 5%。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挖掘硬质黏土时,遇到耙齿难以入土、堵耙和闷耙等问题,通过对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原始耙头模型进行研究,采用为耙头配置特殊高压(最大压力为38 MPa)冲水系统的方法,增加了三道高压冲水辅助装置及设计合适喷嘴,成功开发了高效黏土型耙头,有效解决了耙头堵耙、闷耙等问题,提高了船舶施工效率,为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