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汽车》2013,(11):153-153
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在武汉开工建设,工厂建设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实施,产能16万辆,一期投资24亿元.预计2014年底全面建成投产。从2010年开始,东风公司5年内投入不少于3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公司持续承担国家“863”计划的重大专项课题,并建立了国内首家电动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已有40多款、1300多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各地开展示范运营。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3.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的战略方向,各国政府从提高未来汽车产业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政策。本文对中国、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财税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声音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新能源汽车创新论坛上表示,要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的并重发展,利用各种技术来推进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汽车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汽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化﹑环保化的道路,就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新兴战略产品,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必须大力不懈地加以推动,努力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企业要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消费成本,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整个市场的普及.  相似文献   

5.
《汽车与配件》2009,(23):17-17
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我国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具有以下三大有利条件:第一,在全球经济低迷、汽车行业受到重大影响的形势下,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并实施了支持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6.
吴勇 《汽车维修》2012,(10):2-4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内容与精神实质,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期冀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业界声音     
正苗圩:中国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苗圩在德国汉诺威"中德电动汽车合作会议"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将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发展,一方面,实施以纯电驱动为取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  相似文献   

8.
声音     
《时代汽车》2014,(2):11-11
要充分认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紧紧抓住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  相似文献   

9.
<正>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我国的节能减排战略中被赋予更高的希望。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简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财政、税务、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及加紧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衔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节能汽车的重点内容,加大研发和普及力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一起列为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的战略取向,重点推进其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