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车辆荷载的作用大小及形式,应用ABAQUS软件开展不同动力参数下路堤沉降规律数值分析,得到压实黄土路堤动力参数及车辆超载情况对路堤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实黄土动力特性指标对路堤沉降变形影响大小依次为:弹性模量、泊松比和阻尼比;在强度指标中,内摩擦角对路堤沉降变形影响不敏感,而黏聚力较敏感;超载条件下,随着车辆荷载的增加,路堤沉降近似线性增加;路堤在行车荷载长期反复作用下,干密度对路堤沉降变形影响的最敏感,其次是含水率,固结压力对路堤沉降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考察红层软岩填料在不同压实度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合理确定利用红层软岩填筑路堤的压实参数。研究方法: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红层软岩填料填筑路堤的适宜性。研究结果:红层软岩填料路堤的工后沉降随压实系数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压实系数分别为0.87、0.90、0.93、0.97的工况下,最终工后沉降与路堤高度的比值分别为2.4‰、1.913‰、1.833‰、1.673‰,能够满足《200 km/h铁路暂规》对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研究结论:红层软岩可直接用作路堤填料,填筑压实系数宜控制在0.93以上。该研究成果对广大红层软岩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层是一种特殊岩土,具有填筑密实度对含水量很敏感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离心试验原理和方法,然后介绍了通过离心模型对采用最佳含水量填筑的、压实度分别为87%、90%、93%、97%的四种红层路堤的模拟,得到沉降与压实度、沉降与加速度、施工期与工后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路堤填筑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路段的试铺与压实,确定了填石路堤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参数,以及沉降差控制标准.施工中采用分层填筑的施工方法,避免不同性质的材料混填,严格按照试铺时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等工艺施工,并采用沉降差检测指标进行检测等,是保证填石路堤压实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先才  钱国玉 《铁道勘察》2021,(2):98-101,139
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铁路在进入呼和浩特东站地区时,需利用集包第二双线路堤线位.通过开挖探槽对已填筑路堤进行填料性质和压实质量检测,现场开展冲击压实和低能量强夯处理试验,并与废弃重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采用低能量强夯结合堆载预压处理停建路堤的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停建的已填筑路堤,节省工程投资.沉降观测评估表明...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红层泥岩改良土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泥岩是一种特殊岩土,其工程性质不能满足无碴轨道路堤填料要求,需对其改良。模型中的路堤采用4%的水泥进行改良、含水量为8.66%、压实度达到95%,通过红层泥岩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得到施工期沉降、工后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并与非改良红层泥岩的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红层泥岩路堤填筑施工参数;并分别对2种填料路堤进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研究表明:以改良红层泥岩为路堤填料可以使路堤沉降减小,满足了无碴轨道对路基填料的要求,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董鹏 《铁道建筑》2008,(4):53-55
分析了桥头过渡段(设搭板与不设搭板)沉降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台背地基处理、桥头路堤的填料与压实,以及路面要求等降低沉降差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钢货运铁路站场位于三峡库区,填平山谷后,形成浸水斜坡路堤,铁路最高填方达74 m,其位置紧邻长江,为浸水高路堤工程。经分析得出:(1)该软土地基选择挖除换填措施,并通过水泥搅拌桩进行基坑支护,能有效保证路堤基底和坡脚的稳定;(2)浸水水位下选择渗水性填料可减小动水压力对高路堤边坡和本体稳定性的影响;(3)提高压实标准并采取一定的追密压实措施,可有效控制高路堤工后沉降;(4)采用不同长度的土工加筋材料可以加强路堤坡面浅层和路堤整体的稳定性;(5)现场监测是高路堤稳定和变形验证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型溶腔路堤填筑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祥 《铁道勘察》2009,35(5):96-99
宜万铁路灰岩等可溶岩占线路长度的70%。龙鳞宫隧道开挖揭示大型溶腔,空洞无充填或填充溶腔顶板塌落的巨型块石。经多方案比选,溶腔内以路堤填筑形式通过。确保溶腔路堤的压实密度,控制工后沉降是溶腔路堤设计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验证红层地区粉喷桩复合地基及软岩填料路堤的工后沉降是否满足设计控制标准的要求,以指导设计与施工。研究结论:通过试验段的实验研究表明:红层软岩填料的压实系数应控制在0.93以上,且路堤填完后至少6个月才能铺轨。在此条件下,粉喷桩复合地基路堤顶面的工后总沉降能够满足设计控制标准(沉降15 cm,沉降速率4 cm/年)的要求。验证设计采用粉喷桩(桩间距1.0 m,桩直径50 cm)复合地基及软岩填料填筑路堤是可行的。该成果对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RIC(Rapid Impact Compaction)工法,并对已压实路堤填土(一般压路机压实)和未经压实的路堤填土(松散填土)两种工况进行了RIC工法夯实试验,夯实完成后通过压实度试验对夯实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RIC工法的处理效果较好。该成果对提高路堤填土压实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耒宜高速(南段)路基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耒宜高速公路南段为例,针对不同地质条件采取了不同的沉降观测手段,基本掌握了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变形的规律,分析了这些路段路堤变形的主要原因,为岩溶抽水,采空区加载和高路堤加载,因此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跟踪掌沿线地质条件的变化,地基沉降量对路堤填筑,路基处理,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兰新第二双线戈壁土路基填料填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某试验段分别采用重锤夯实、冲击碾压和重型碾压处理的地基上,进行以戈壁细圆砾土为填料的现场路基填筑压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戈壁细圆砾土作为填料时,填料的粒径应在6cm及以下,并采用取土场挖坑灌水渗透方法进行填料拌水施工;填筑的松铺系数为1.1,基床底层和基床以下路堤的虚铺厚度分别为35和40 cm,最优含水率为3%,最佳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强振3遍、弱振2遍、再静压2遍;为加快路基压实质量的检测速度,建议现场检测压实质量以地基系数K30和压实度K或孔隙率n为主控指标,且基床以下路堤的孔隙率n≤23%,基床底层路堤的孔隙率n≤21%;用3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后的路基经堆载预压,其沉降稳定较快,工后沉降均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京九铁路孔垄至九江软基路堤工后沉降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软基路堤的实测沉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预测了工后沉降量、沉降速率变化。同时分析了路堤本体沉降、不同施工期以及软基加固层下卧软层对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软质红层泥岩碾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软质红层泥岩的碾压特性进行室内、室外的试验,获得了分层厚度、碾压遍数与路堤填筑压实度的关系,填料级配的范围,路堤填筑压实度标准,密实度检测方法及碾压设备对碾压效果的影响等成果。  相似文献   

16.
李季宏 《铁道勘察》2007,33(3):21-23
介绍了渗水土与非渗水土的概念,以及在路堤填料的选择和沉降检算中的应用。正确认识渗水土与非渗水土的性质,对路堤填料的选择和沉降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高速铁路长期服役性能有影响的路基工后沉降主要来源于地基中具有显著时间效应变形的土层。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重塑中低压缩性粉质黏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时间效应;分析了地基在浅层同一加固深度、下部土层压实度改变的情况下,地基塑性变形时间效应随路堤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矮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具有显著时间效应的土体主要分布在浅层,即使下部土层压实度改变仍不会对地基变形状态产生影响;路堤高度增加会引起地基变形具有显著时间效应的土层加厚,并超过预设的浅层加固厚度,导致下部土层的变形状态由微弱转变为显著;验证了采用时间效应法确定地基压缩层厚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路堤填筑压实变形模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堤拟采用的基床系数和压实系数检测填筑质量的不便,通过液塑限试验、击实试验、平面荷载试验和无侧限坑压强度试验,找出K30与含水量及压实度的关系、E50与含水量及压实度的关系、K30与E50的关系,运用此关系只需进行简易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即可控制路堤的填筑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杭深高速铁路一典型工点为例,采用FLAC 3D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堤荷载作用下倾斜基底软土桩网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堤顶部发生明显的沉降和横向位移,在路堤同一高度处,路堤中部沉降最大,路堤右侧沉降次之,路堤左侧沉降最小;桩顶沉降和地基土表面沉降、土工格栅的沉降和拉力均关于路堤中心不对称,表现为右侧大于左侧,最大值出现在路堤中心偏向右侧约2倍桩间距处;斜坡桩和悬浮桩的桩间土发生明显的绕桩流动而平台桩的桩间土并未发生绕桩流动现象;桩身弯矩分布与桩的位置和桩端嵌固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填方路堤沉降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赣龙线特殊土地段K52+240典型断面路堤沉降计算为例,对路堤填方在自重和列车与轨道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运用黄文熙三向变形沉降计算法、有限元法和室内压缩试验参数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路堤填方在自重和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沉降计算方法,并进一步与3D数值方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对研究路堤在自重和列车与轨道荷载作用下的压密沉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