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车轮与轨道轮接触三元程序CONCT-K的产生和计算过程,并与车轮与钢轨接触程序CONCT-R及车轮与轨道轮接触程序CONCT-M进行了计算比较。还说明了车轮,钢轨与车轮,轨道轮在接触状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轮轨型面及系统参数对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基于迹线法而编制的轮轨空间动态接触几何关系的电算程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类型踏面与不同类型钢轨配合使用时的接触几何状态,讨论了轮对摇头、轨底坡、轨距、轨顶面高差及钢轨翻转对接解几何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踏面与钢轨之间的接触几何状态存在较大差异且上述诸影响因素必须的接触几何关系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4.
论述了轮轨非线性接触对铁道车辆稳定性判据的影响,提出用2个特征参数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进行描述的新方法.通过轮轨匹配实例,对比分析了特征参数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轮轨非线性几何接触对铁道车辆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铁道车辆系统有着特殊的轮轨接触关系。尽管在理论上轮轨接触的几何关系是确定的,但是它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对铁道车辆运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了轮轨滚动接触的几何线性和非线性参数表达,并通过车辆临界速度分叉图讨论了它们对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车轮踏面名义等效锥度的减小,会使车辆线性临界速度和非线性临界速度增大;而在名义等效锥度大致相同时,轮轨接触的几何非线性参数的变化对车辆的动力学响应有比较大的影响,随着它的减小,速度分叉图中轮对横移幅值小的临界速度明显减小。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也能得到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我国新研究设计的60N钢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运用常用的迹线法,以LM型和LMA型车轮踏面为例,对60 kg/m钢轨(简称60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其对轨底坡和轮对摇头的适应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60钢轨,60N钢轨与LM型和LMA型踏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钢轨上位于钢轨中心位置附近,同时不会在钢轨轨距角附近出现轮轨接触,且在发生轮缘接触前,60N钢轨相比60钢轨对应的等效锥度随着轮对横移量变化很小,说明60N钢轨有效的改善了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同60钢轨,60N钢轨对于LM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20时匹配更佳,对于LMA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40时匹配更佳,而摇头角对60钢轨和60N钢轨的影响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车辆的车轮直径差异问题,研究了车轮直径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接触斑、轮轨最大接触应力、蠕滑率、车辆稳定性以及轮轨磨耗等的影响。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随着车轮直径增加,左右车轮滚动圆半径差逐渐增大,等效锥度随着车轮横移量逐渐增大;接触斑面积逐渐变大,轮轨接触最大应力显著下降;轮轨的横向和纵向蠕滑率逐渐减少;车辆的稳定性变好,车辆过曲线时的磨耗变大。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列车动力学仿真对轮轨接触点位置的精度要求,采用解析方法建立轮轨空间接触几何的约束方程组,并给出其在二维轮轨接触几何情形时的简化形式.以S1002车轮踏面和UIC60钢轨为例,基于符号计算平台Maple软件对该约束方程组进行求解,得到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结果表明:二维轮轨接触时的滚动半径差、接触角差、接触点在车轮踏面...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与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参数,即复合等效锥度,讨论伴随车轮磨耗增加,复合等效锥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线性等效锥度为基础,通过不同轮对横移量对应的接触宽度差值占比对线性等效锥度进行加权,得到复合等效锥度。实测磨耗车轮型面,对比随运营里程增加不同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UM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讨论轨道不平顺激励下复合等效锥度与车轮磨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等效锥度考虑了轮轨接触几何状态变化,计算时不受轮对大位移时局部磨耗的影响,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轮轨接触的非线性状态。与等效锥度相比,中低不平顺激励下复合等效锥度对轨道不平顺的大小更敏感。复合等效锥度与车辆动力学性能之间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随着复合等效锥度增加,车辆稳定性下降。当复合等效锥度超过0.29后,车辆动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趋于稳定。通过复合等效锥度,可对线路不平顺等级和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对轨道车辆设计与维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道岔区段复杂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问题,综合车轮、道岔区段钢轨型面三维建模,轮轨潜在接触线计算,以及三维曲面轮廓投影方法,提出基于曲面轮廓投影的道岔区段轮轨多点接触几何计算方法.利用旋转体特性建立车轮三维数值模型,基于道岔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区段的关键截面廓形数据,利用插值方法生成变截面区段钢轨廓形三维数值模型;通过轮轨潜...  相似文献   

11.
轮轨接触温升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轮轨接触的接触温升。结果表明,在正常接触工况和较大滑滚比条件下,轮轨接触温升可达到可观数值。  相似文献   

12.
魏先祥 《铁道车辆》1993,(12):56-61
指出了轮轨接触问题在重载运输中的突出作用并分析了原因,论述了重载运输所面临的大量轮轨关系问题并分析了接触问题在其中的关键地位。认为非赫芝特性是轮轨接触问题的基本特性,只有在这一认识水平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深入探讨轮轨接触的实质,解决重载运输所提出的轮轨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轮轨接触几何状态检测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轮轨接触几何状态可视化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硬件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光源系统、测速单元等;软件系统包括图像采集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检测装置的工作流程分为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2步。图像采集主要完成检测区域的标定图像、钢轨轨头廓型图像和轮轨接触图像的采集。数据处理主要完成标定参数的提取,矫正、拼接图像,识别接触曲线,获取检测结果。关键技术是:通过畸变矫正函数将拍摄的有畸变的图像还原为无畸变的图像;通过标定参数中标记点的信息,将矫正后的内外两侧图像拼接,得到轮轨接触的完整图像。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检测轮轨接触状态,并给出接触参数和相关报表,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阐述轮轨接触与运行稳定性间的关系,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轮轨接触力学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重点讨论车轮/钢轨的流动接触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处理轮轨材料变化、磨损和蠕滑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包括最新遵循拉格朗日-欧拉原理的有限元法。最后给出了关于轮轨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独立旋转车轮轮轨接触蠕滑率的计算方法,定义了车轮滚动系数,对车轮横移、摇头、曲线半径及车轮滚动系数对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蠕滑率对其横移比较敏感,同常规轮对相比,独立旋转车轮的踏面型状对其蠕滑率影响显著;车轮摇头对横向蠕滑率影响较大,但对纵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影响甚微;车轮滚动系数对纵向蠕滑率影响比较明显,对横向蠕滑率和自旋蠕滑率略有影响;曲线半径仅对独立旋转车轮的自旋蠕滑率有较大影响,对纵向蠕滑率和横向蠕滑率则影响甚微。最后,利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文中给出的蠕滑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表面间的接触实质上是粗糙表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而微凸本的变形方式取决于其分布规律,几何形状及所承受载荷大小,本文利用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研究了表面粗糙度对轮轨接触应力和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影响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9.
轮轨踏面外形的实际测量及几何接触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研究了轮轨外形的高精度测量方法,即滚轮爬行式测量方法。研制了新一代的通用于不落轮测量的装置,对仪器的测量误差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外形平滑方法和几何接触的二维/三维通用算法,并研制了与仪器仪器配套的设计分析软件。对运用中的DF11机车的轮对踏面外形作了测量研究,获得了关键的用于机车动力学分析的实际轮轨接触参数。为铁路车辆转向架的径向导向问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道岔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岔与一般正线的区别就在于它多变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复杂的轨线布置以及走行线路的转换,以一般线路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接触关系为基础,考虑转辙器区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翼轨与心轨,主轨与护轨以及心轨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平面布置,本文模拟计算了转辙器区和辙叉区轮对与相应轨线的接触与冲击情况,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尖轨与护轨横向冲击力,道岔区轮舅走行特征以及系统其它相关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