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遏制交通事故,杜绝服务投诉,减少人身伤害和事故损失,为乘客提供周到满意服务,笔者经实践总结归纳出了驾驶员安全进出站的"321移"(三观察、两鸣笛、一回头、先观后移)驾驶操作法。三观察:进站时、进站后、出站时(1)进站前观察。进站前50米内观察站点周围车辆、行人动态,看有无向站点奔跑的乘客及顺行的车辆,做到心中有数。进站时观察顺行车辆的位置及奔跑赶车乘客,若未出现在视线内,车辆行人可能处于右后视镜与右前轮之间视线死角范围,  相似文献   

2.
《ITS通讯》2002,(3)
一种装有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的士“,今天开始在广州上路载客运营。这种安装了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出租小汽车,能进一步提高行车、乘车的安全性。如出租车出现机件故障、交通事故时,可通过此新设备及时进行救援。此外,当车辆遭遇抢劫或被盗时,也可利用车载报警系统向公司监控中心发出紧急报警,监控中心通过卫星定位跟踪,锁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并报警;同时发出遥控锁车指令,使车辆强行熄火减速以至停驶。装有 GPS 的出租车对乘客来说也大有好处,如乘客遗留物品在车上时,通过 GPS 可为乘客找回失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城市交通中出租车的空驶率,提高出租车运载效率,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堵,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智能交通中多位乘客合乘出租车的路线规划及车辆调度问题分解为合乘乘客分组、行驶路线规划、指派车辆3 个步骤,将乘客间的“顺路”关系转化为有向图中的有向边,通过筛选连通子集构造合乘分组。分别对每一步骤建立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使得所需车辆尽量少,乘客等车时间尽可能短,乘客乘车绕行里程尽量少。使用分层序列法求解该多目标规划问题,并提出一种简化问题规模的策略,以提高求解效率。使用纽约实际出租车乘车数据构造模拟数据集测试算法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零绕行”、合乘率高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出租车运载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综合客运枢纽出租车停靠点乘客滞留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轨迹相似度的枢纽出租车合乘模型. 以车辆数最小与总里程最短为目标,基于包围面积的轨迹相似度指标在形态上约束合乘后车辆的行驶轨迹. 设计两阶段算法求解此NP-hard 问题,第1 阶段利用kmedoids 方法对乘客需求聚类,第2 阶段设计蚁群算法求解得到乘客匹配方案及合乘行驶路径. 实测数据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优化车辆数和总里程,减少乘客等待时间;轨迹相似性度量约束能有效提高合乘后路径的JAC值,满足乘客希望合乘路径与原始路径差异最小化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城市综合换乘枢纽实施出租车合乘的必要性.初步构建了面向城市综合换乘枢纽的出租车合乘组织模式.将出站乘客合乘的组织调度描述为静态一点对多点出租车合乘匹配问题,以出租车数量最小、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和单纯形法的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有效组织综合换乘枢纽处的出租车合乘可以明显减少进入枢纽站的出租车辆,降低出租车辆行驶的总里程,显著提高出租车司机单次出行收入,同时明显降低乘客平均支出费用,能够体现出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出租车服务市场盛行使用打车软件现状,分析了存在打车服务情况 下出租车司机载客与乘客的打车行为,构建了基于离散事件的出租车运营市场仿真模型. 模型考虑了乘客需求在路网的分布,以及空驶出租车巡游搜索乘客和接单行为,模拟了 乘客在交通路网中使用打车软件召唤空驶出租车行为及出租车搜索乘客的动态过程,采 取事件扫描法推进仿真时间步长,得到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出租车平均收益等指标.算 例网络的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出租车市场规模下,随着使用打车软件乘客比例的增 加,并不能有效减少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而在相同打车软件使用率下,随着出租车数量 增加,乘客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其平均等待时间都会减少,并通过多次仿真结果得到综合 考虑出租车收益与乘客等待时间的最优出租车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7.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体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通过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分析等途径试图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时人体受伤害的过程,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相应的改进,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颈部的伤害是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较易发生的伤害之一,通过对碰撞发生时颈部运动分析,从实际人体结构及试验用假人结构等方面着手,结合实车碰撞试验的具体数据,力求更加清晰地了解颈部伤害的过程,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体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通过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分析等途径试图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时人体受伤害的过程,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相应的改进,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颈部的伤害是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较易发生的伤害之一,通过对碰撞发生时颈部运动分析,从实际人体结构及试验用假人结构等方面着手,结合实车碰撞试验的具体数据,力求更加清晰地了解颈部伤害的过程,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机动车电子识别技术和移动通信终端近场身份识别技术,结合现有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及车内视频信息,构筑集车辆信息、人员信息、所属企业信息和通行信息为一体的出租车监管系统,实现车辆身份精确识别、车内人员信息精准获取。通过比对车辆基础信息和驾驶员注册信息,有效解决拒载、绕路、人车不符、黑车、套牌车的问题,完善出租车监管,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提升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高效快捷的路检路查、户检户查和精准执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出租车市场均衡模型的性质,假设乘客根据预期出行成本的变动来选择是否乘坐出租车,构建了弹性需求下的出租车市场均衡模型,分析了出租车平均行驶速度、城市规模以及乘客等车时间价值对出租车服务水平、使用效率以及打车软件使用率的影响。算例表明:出租车平均行驶速度的提高使扬招乘客和网约乘客等待时间均减少,巡游车和网约车空驶时间均增加;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扬招乘客和网约乘客等待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巡游车和网约车空驶时间先减少后增加;乘客等车时间价值的提高使扬招乘客等待时间和网约车空驶时间均减少,网约乘客 等待时间和巡游车空驶时间均增加;不同城市规模下,出租车平均行驶速度的提高均能提高打车软件的使用率,城市规模非常小时,乘客等车时间价值的提高使打车软件的使用率减少,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乘客等车时间价值的提高则会提高打车软件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合理地分析出租车乘客满意度,从安全、便捷、舒适的角度定性研究出租车乘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租车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将乘客满意度划分为5个等级,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物元评价模型,定量呈现各级评价指标的满意程度,从而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与模糊性。应用大连市出租车乘客满意度调查数据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车容车况、提醒乘客系安全带、路边等车时间指标权重相对较大且满意度情况较差,是影响乘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大连市出租车乘客满意度的最大综合关联度为0.04,隶属于比较满意等级,验证物元模型在乘客满意度评价中具有可行性。结果可以为出租车运营企业提高乘客满意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衡量交通拥堵对出租车市场均衡结果的影响,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作为匹配函数的表达形式,构建了交通拥堵环境下的包含巡游车与网约车的出租车市场均衡模型。算例表明,提高两类平均行驶速度对乘客等待时间、出租车空驶时间以及乘客占比具有不同的影响,但均能提高出租车系统的社会福利。在交通拥堵较为严重时,提高载客出租车平均行驶速度对提升出租车系统社会福利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仿真研究乘客出行信息公开程度对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将乘客出行信息公开程度划分为出行信息未公开,全公开,半公开模式;制定路网搭建,乘客生成与退出,出租车与乘客匹配,出租车行驶规则;模拟出租车搜索、匹配、搭载、送达乘客过程;分析不同信息公开程度对出租车空驶率,乘客候车时间,送达人数,司机平均收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仅公开出发地信息的半公开模式有助于提高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且有效地避免由于出租车司机有意选择高收益乘客而造成“隐形拒载”低收益乘客问题.为保证每位出行者的公平性,建议采用仅公开出发地信息的出行信息半公开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行出租车系统仅以对空载车辆在城市中的定位及可能性安排作为其主要调度方式,造成出租车营运效率低、空载率高、乘客等待时间长且满意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本研究采用浮动车(FCD)数据和地理建模仿真平台,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定量分析给定城市出租车系统的完备以及与需求的合适程度,总结出一套基于出租车运营的系统完备度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出租车系统的良好组织与管理.该体系主要从城市路网、乘客以及驾驶员等多维指标,来量化给定城市出租车系统的运营状态和效率,合理制定运营调度策略.系统基于深圳市实际出租车数据,在ArcGIS 10平台实现且可按预期功能对城市出租车系统从多方位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管控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出租车乘客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租车作为一种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北京市区不同路段的全天机动车交通量中,出租车的道路占有率相差很大且空驶率偏高,因此,进行北京市出租车乘客需求预测势在必行。在分析北京市出租车出行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过的出租车交通需求模型的缺陷,根据出租乘客需求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出行广义成本的北京市出租车乘客需求模型,并以朝阳区为例进行研究,使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打车软件使信息条件下的城市出租车运营特征明显区别于传统巡游模式,为了准确测算出在此信息条件下出租车乘客的等待时间,首先由交通小区实载出租车的到发量关系将各小区划分为饱和、平衡及不饱和小区,然后考虑信息条件对空驶出租车搜索行为的影响以预测出空驶出租车分布矩阵,最终根据出租车的单次空驶时间与乘客单次等待时间守恒关系构建出各小区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模型。在数值实验中,在同一网络里与传统背景下均衡模型对比可知打车软件对不同小区的乘客等待时间影响不同。对于饱和及平衡小区,乘客单次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65%,对于未饱和小区乘客单次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23%~58%,同时该区域出租车空驶率降低。计算结果表明:打车软件能增强信息透明度,降低出租车空驶率,对乘客等待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可提供对打车软件的引导及管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仿真研究乘客出行信息公开程度对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影响.将乘客出行信息公开程度划分为出行信息未公开,全公开,半公开模式;制定路网搭建,乘客生成与退出,出租车与乘客匹配,出租车行驶规则;模拟出租车搜索、匹配、搭载、送达乘客过程;分析不同信息公开程度对出租车空驶率,乘客候车时间,送达人数,司机平均收益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仅公开出发地信息的半公开模式有助于提高出租车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且有效地避免由于出租车司机有意选择高收益乘客而造成“隐形拒载”低收益乘客问题.为保证每位出行者的公平性,建议采用仅公开出发地信息的出行信息半公开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出租车合乘研究中缺少对乘客心理的考虑,基于前景理论构建出租车合乘模式决策模型,提出一种考虑乘客心理的合乘出行决策方法.考虑行程时间、费用、舒适度对乘客心理决策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不同付费比例和交通拥堵率在乘客心理因素影响下对乘客合乘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乘付费比例对乘客合乘决策的影响较大,合乘比例随付费比例的降低而增加,0.7 的付费比例对多数乘客没有刺激作用;付费比例降至0.65 及其以下时,交通拥堵率对合乘比例的影响较小,合乘比例相对稳定. 所得结论对出租车合乘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言车 《交通与运输》2012,28(5):63-63
近几年,合乘车辆正在快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不但有许多人在结伴合乘车辆上下班,也有人结伴合乘车辆外出旅游,各类的"拼车"网站、"拼车"论坛也应运而生。北京明确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合乘者各付共同路段车费的60%,并可以打印多份发票。另外,重庆、杭州等不少城市对合乘出租车也早已在先行先试。其实,合乘车辆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并非新鲜话题,在海外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已大行其道。德国是比较注重环保的,合乘车辆是很普遍的行为。最通常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解决机场出租车供需不均衡问题,本文基于完全信息下静态非合作博弈理论提出机场出租车司机及乘客两个群体决策的纯策略博弈模型。将网约车竞争影响引入出租车司机群体决策收益函数的构建中,探讨不同竞争强度对出租车司机群体决策结果的影响。同时,考虑排队长度、上客速率、交通状况、交通费用及多交通方式分流等因素研究乘客群体决策的收益函数,反映乘客群体不同决策结果对司机的影响。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北京市网约车行业平均竞争水平下,两群体通过互馈影响达到纳什均衡时,整体供给略高于需求,其中,早晚高峰时段机场出租车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地铁停运后的凌晨则需求远大于供给。针对当前网约车竞争水平下达到纳什均衡时的机场出租车每日供需不均衡现象,可以适当提高出租车司机对网约车竞争影响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