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公共交通发展的三种模式,认为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发展模式适用于大中城市发展初始阶段;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作补充的模式、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并重模式可作为大中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以昆明市为例,根据昆明市城市规模、交通需求特点,提出现阶段昆明公共交通优选模式是建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架、出租车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最后,针对大中城市建立公共交通一体化格局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城市交通白皮书明确提出,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中应发挥骨干作用,地面公交发挥基础作用,出租汽车发挥补充作用。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定线定站运行,“点到点”,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工作性、生活性基本出行服务。出租汽车实行不定线不定站运行,“门到门”,满足普通市民特殊出行、较高收入群体基本出行的需求,是对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的补充。这种补充是城市交通中功能作用的补充、时间空间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换乘节点,也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网点。在综合交通枢纽,市内交通衔接对外交通主要有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出租汽车等方式。只有出租汽车是门到门、个性化的客运方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交通“终端”(直接到家)。由于对到达城市的公交、轨交线路走向、站点分布和换乘不熟悉,或者携带物品多、旅途劳累等,旅客往往将出租汽车作为出行首选。  相似文献   

4.
第29届奥运会期间,北京交通面临来自大量的赛时观众、游客出行的奥运需求以及城市自身的交通需求,交通形势严峻。做好赛时交通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的保障工作成为奥运会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在研究常规和赛时需求管理政策下的公共交通客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客流在高峰日和开闭幕式的时间分布与场馆周边、大型集散枢纽和通道的时空分布特性,分别针对公共(电)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提出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保障方案,运用公交模型核算赛时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供给能力,证明公交系统有足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奥运举办和城市运行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5.
快速公交系统即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是由快速公共汽车交通道路网络、快速公交车站、快速公交车、良好舒适的服务运营方式,以及智能公交系统等要素集成的系统。它是一个可以提升传统公交运营速度、可靠性和改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状况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运营体系。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一道,构成城市快速公交系统。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近年来合肥市通过优化路网结构,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了多种公交模式于一体的公交网络,在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成效。结合国内外其它城市的交通现状及治理经验,在发展智能化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停车换乘系统(P+R系统)的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互补性以及加强公共自行车管理,加大综合交通治理力度,提高交通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地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日,温州市政府下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六大举措。《意见》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明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目标: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的主导地位确立,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社区巴士为辅助,出租车和水上观光巴士、轮渡为补充,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争取进入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增速放缓,地面公交客运总量不断下降。上海市"公交都市"、"十三五"相关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均明确提出了发展中运量的要求。上海市发展中运量是常规公交系统转型升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补充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交通运行稳定性,发展"绿色交通",城市形象更新的需要。根据特征分析、优缺点分析、适应性分析等,针对中心城提出了中运量建设模式和推荐制式,并对未来中运量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萍乡属于三线城市,中心城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221公里,以平面混合交通为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由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出租汽车700辆,公交车总数420标台.公交分担率约20%。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含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公交系统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间的有机衔接对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角度来说,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共线运营具有竞争与合作的双重性质.为了合理满足客流要求,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达到常规公交合理分流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科学确定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共线运营的线路长度和站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膨胀迅速,新兴居民小区向城区边缘蔓延,不仅增加了交通运输的难度,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针对这一问题,从城市交通规划以及轨道交通、常规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具体建设方面,提出对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法.首先从规划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尽量避免末端长距离出行.然后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科学构筑轨道交通网络化布局;重视常规公共交通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发挥的主导作用,推进公交优先政策,合理布设线网并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完善慢行交通,末端微交通采用绿色环保方式解决,以完善的自行车系统和舒适的步行系统为主要内容,作为其他公共交通的补充或者替代,缓解甚至消除“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换乘客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共同支撑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发挥,有待于作为集散客流重要交通方式的常规公交的配合,科学地分析与预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客流量,可以为确定交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本文在总结各种客流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的不同情形给出了不同的换乘客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从出行者角度出发,运用非集计模型的随机效用理论,建立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模型,采用SPSS软件进行参数标定,得到用于预测的效用函数,进而利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的临界条件计算轨道交通的合理站间距.最后给出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出行方式选择确定的轨道交通站间距,可使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统一、优势互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  相似文献   

14.
女儿生下外孙,澳洲没有"月子中心",没有"月嫂",我们夫妇俩便来到悉尼照顾女儿"坐月子"。"买汏烧"其中就要外出采购,经常乘坐各类公共交通。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是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和交通门户,有"南半球的纽约"之称,公共交通发达。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也有出租汽车和轮渡等。轨道交通主要制式是城市铁路(City Rail),共有11条线路,其中4条线路延伸至悉尼远郊及百余  相似文献   

15.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确定洛阳市为"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洛阳公共交通发展从此进入了快车道,现已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大站快车、定制公交、旅游专线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轨道到站、公交到家、市民出行方便快捷;定制客运、电召、平台约车,"门到门...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出租汽车的管理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政府历来重视出租汽车发展,并较好地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使行业服务质量达到较高水准。新加坡出租汽车地位十分突出,在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截至2007年4月,地面公交、出租汽车、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达到54:20:26。  相似文献   

17.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衔接,建设一体化公共交通,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在公交系统中的作用,用解析结构模型建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因素权重向量,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优化进行研究,最后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交通标准化》2009,(18):57-57
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高品质、快速舒适、低成本、灵活便捷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它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利用现代技术使传统的公交系统达到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正>近来,我国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不同业态之间的边界似乎变得模糊起来,让人联想到学科交叉。如有一种传统的划分方法,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轮渡、索道、缆车等划分为定线定站交通,出租汽车划分为非定线定站交通。但现在,常规公交也不一定定线定站运营。2013年,北京首先出现"定制公交",许多城市积极跟进。定制公交利用信息平台,根据居民出行调查资料中OD量大的方向和走廊设计线路,在网上招募乘客;乘客在网上报名  相似文献   

20.
交通结构是反映交通需求特点和交通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是区分交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交通结构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向2035年,首先,分析上海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与反馈关系,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演变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使用模型模拟既有发展模式下上海市2020—2035年的客运交通结构的演变,对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对2035年的规划目标发现,公交分担率未达到规划目标,公共交通在交通结构中占比不足;最后,借鉴香港与东京的交通发展模式,模拟轨道交通垄断型和公交主导型2种发展策略下上海市交通结构的演变,发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相协调形成公共交通主导,轨道交通、公交并重的交通发展模式更适合上海市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