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铜黄公路地质背景条件入手,通过对滑坡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的总结,分析了滑坡的成灾机理与变形破坏特征,对今后公路建设中的滑坡治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土地区梁、峁发育,公路建设中难以避免出现挖方路堑,而黄土属特殊土质,具有特殊的黄土构造,加之黄土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容易出现滑塌现象,且在雨季更为频发,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质量。在陇西黄土高原气候与黄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有公路黄土路堑边坡滑塌调查结果,分析了公路黄土路堑边坡滑塌的主要影响因素,推荐综合稳定、便于施工的边坡型式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路水毁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向池 《公路》1999,(11):56-62
公路水毁是指在公路沿线发生的各种公路工程设施的损毁现象及过程。通过对云南省公路水毁灾害发生地区的地形地貌,发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认为公路水毁灾害主要发育于山区与丘陵或盆地或平原的过渡区和区域性大断裂带,以泥岩,页岩,砂岩为主的工程地质岩组最为发育,发育于活动断裂和构造的端部,转折,交汇部位。公路平行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部位以泥石流发育为主,垂直方向以发育崩塌,滑坡为主。  相似文献   

4.
赵永辉 《公路》2021,(4):6-10
2018年强降雨诱发西藏仲达镇雅鲁藏布江右岸公路滑坡.经公路滑坡成因及发育特征分析得出,斜坡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是产生滑坡的基本地质条件,2018年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其破坏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1)崩坡积体形成阶段;(2)压缩—倾倒阶段;(3)倾倒—折断—滑移阶段.仲达镇公路滑坡滑体和滑带同时具备岩质滑坡和覆盖层...  相似文献   

5.
结合陕北榆林地区S302(榆林至佳县段)沿线黄土边坡的调研,对这一地区广泛发育、危害严重的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灾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将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的破坏类型分为自然型黄土崩塌、人为~自然复合型黄土崩塌和人为型黄土崩塌三类。并从黄土边坡自身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对公路黄土边坡崩塌的影响因素和破坏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占样烈 《路基工程》2013,(6):102-105
山西临县地区黄土具有含水率低、孔隙发育、易溶盐含量高、湿陷性等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类型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的边坡破坏类型主要有边坡剥落、坡面冲刷、黄土崩塌、黄土滑坡,并对它们的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得出该地区黄土所具有的含水率低、孔隙发育、易溶盐含量高、湿陷性等级高、抗剪强度低的特点为边坡变形破坏提供了条件,广泛发育的落水洞、节理裂隙等不良地质现象破坏了边坡的完整性,成为水流冲蚀的优势通道,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0,(1)
青藏高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以西藏G4218高速公路白衣错~莫格段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野外调查,系统研究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危害特点,查明公路沿线灾害分布,分析其对山区公路的影响,归纳灾害形成条件和活动特征。针对沿线不良地质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山区公路灾害治理和选线提供有效的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寒山区公路水毁灾害及工程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浪卡子至洛扎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 km,集交通、外交、军事于一体。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使该地区易发生地质灾害。公路沿线的河流水力坡度大,水流湍急,对河岸冲刷严重,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该地区坍岸(水毁)灾害发育的特点,采用护岸墙配合护坦、防冲板防治的措施进行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土路堑边坡剥落病害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威胁公路的安全,破坏公路边坡的生态环境。依据大量野外实际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对黄土地区黄土边坡剥落的分布特征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黄土边坡剥落病害的发育与黄土边坡的极限坡率、边坡倾向、坡体黄土的粒度成分及含盐量、坡体土性及坡型相关。探讨了各因素对黄土边坡剥落病害发育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公路工程选线、勘察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永勤  王鹏  李琛  尉学勇  闫肖楠 《公路工程》2024,(1):112-117+130
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影响,黄土地区传统路基工程设计理念和防护结构已经不起极端天气的检验。以“2021年10月山西省极端暴雨天气”诱发黄土地区公路地质灾害为例,对临汾地区G209线(南北向)和G341线(东西向)走廊带沿线地质灾害类型进行统计,重点分析了极端天气下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致灾机理,探析了极端天气、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公路走廊带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黄土沟壑区灾害多样,黄土残塬及梁峁区灾害种类单一,主要以路基塌陷为主;受降水量不同影响,南北向G209线较东西向G341线沿线灾害更为发育,灾害密度分别为0.6、0.4处/km;灾害发育密度显现出从沟壑坡脚—黄土梁峁—黄土残塬依次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G209线崩塌灾害多发,G341线路基塌陷发育,并且灾害规模大,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极端强降雨为本次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此外,针对临汾黄土地区灾害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公路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皖西南山区公路所经路段大多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工程地质多变,公路建设中必然会使原地形地貌遭到破坏,而且不可避免有不少高填方、高边坡、高挡墙出现,工程地质条件差的地段时常出现地质灾害,每年因为地质问题而引发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滑坡等灾害给人类的财富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损失。就皖西南山区公路工程地质问题、灾害成因和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特殊,随着公路建设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山岭区延伸,各种沥青路面裂缝、车辙以及水损害等病害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S212线吐尔尕特至乌恰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的病害调研为基础,将高寒地区气候、地质特性对沥青路面病害模式的特殊影响进行特征描述和原因分析,以此为依据找到相应的病害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疆山区公路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形、地质、冰川气候和生态环境条件,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大范围内采用传统方式开展调查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服务新疆交通运输事业和信息化建设全局出发,本文结合遥感技术开展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估,提出了危险性的评估指标体系、等级划分等成果。  相似文献   

14.
316国道旬阳段滑坡灾害的特征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蜀河镇至旬阳县城约54km范围内,316国道沿线发育有滑坡19处,发育形式以大型和中型土质堆积层滑坡和岩质顺层滑坡为主。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沿线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人为环境,并对各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路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山区公路的大规模建设,滑坡等地质灾害日益严重。针对公路沿线滑坡所独具的特点对其预测预报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对公路滑坡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地貌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从地形学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与地形学不同的是:地形学是研究地壳各种形状的外观,而地貌学却是研究地形的生成,探索何种因素构成现在的地形,它的形成过程、强度以及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因此它不仅涉及地形的面积、分布等量的一面,而且还深入到地形形成的本质。公路是修建在大地之上的工程建筑物,与各种地形发生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地形并非单一的,在路线经过地段势必要穿越山川河谷,跨越许多特殊地区如黄土、盐碱地、沙漠、冻土……,甚至还会碰到地质不良地段如滑坡、崩坍、沼泽、雪害、冰川……。如果在选定路线时事先能够掌握它们的地貌特点,利用其有利因素,在适当的位置布设线路;或者能肯定病害的性质与危害程度后,需要绕避者则  相似文献   

17.
滑坡灾害是山区公路的常见病害,致使公路设施遭受损失,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云南省昭通市柿凤公路K18处滑坡规模大,地形地质情况复杂,治理非常困难。结合地质详勘资料,对该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处治设计措施,可供类似地区滑坡处治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地区公路暗穴顶板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西部黄土地区暗穴的发育会对公路路基、桥涵、公路隧道、路堑与路堤边坡及边坡支挡工程等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暗穴的分布规律、发育形态、破坏机制等进行了归纳与研究,提炼出几种破坏模式,结合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考虑了节理对黄土暗穴的影响,采用结构力学等方法,提出了一些确定顶板临界厚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讨论。通过对路基暗穴的安全厚度的正确估算,为研究公路暗穴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公路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山区公路的选线往往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而受到多方限制,已成为很多地区阻碍基础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勘察设计的质量对公路的建设及今后的运营意义巨大。文章以国道G316线某段改线勘察设计为例.对丘陵山区高速公路勘察给出了明确的思路,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某滑坡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滑坡圈椅状地形、前缘出水点等地质特征明显.榆佳高速公路在其中前部通过,经过滑坡监测、Flac3d数值仿真,分析滑坡的应力、变形机制后认为:公路建设的进行诱发了滑坡的复活,使其处于欠稳定状态;不合理爆破作业,加上公路下方某建筑基坑的开挖,加剧了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再考虑降雨的不利影响,该滑坡存在失稳的可能.裂缝监测表明,这些活动加剧了滑坡的变形速率,人类工程活动是其复活的主因,建议采取弱爆破、基坑支护、截排水和坡面裂缝封闭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