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速公路改扩建是改变车辆通行负荷过大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改扩建过程中,为保证车辆通行,应设置主线中央分隔带临时开口或互通立交匝道临时开口,但我国现行规范对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规定较为笼统。基于车辆行驶轨迹特性和稳定性需求建立了主线中央分隔带在不同交通转换模式、不同线形条件下的开口长度计算模型;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二次减速理论等,建立互通立交出入口变速车道的临时开口长度计算模型。结合深圳至岑溪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改扩建的工程实际,运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美玲  姚坤  齐迪  雷涛  张昱 《公路与汽运》2023,(5):13-17+47
对高速公路进行不中断交通改扩建时,因左右幅施工进度不同步引起车流在不同路幅间转换,形成转序段。文中以山东省某“四改八”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由几何线形模型和换道模型推导的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结合设计单位的推荐值,确定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范围,在此基础上构建微观仿真模型,以行程车速、延误、冲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最优转序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为100 m;以路段整体服务水平为评价指标,构建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下路段服务水平计算模型,计算得中央分隔带开口间距以3 km为宜,最好不小于2 km。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大修期间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兵宏  吴明先  王佐 《公路》2012,(9):214-217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大修采用半幅封闭半幅通车施工方案时车辆的行驶轨迹特点,在建立中央分隔带开口车辆运行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大修路段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在不同限制速度、中间带宽度、内侧车道宽度和超高情况下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建议值。在铜(川)黄(陵)高速公路路面大修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推荐的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值后,大修路段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面对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形势,目前针对国内外高速公路施工区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的相关研究较少。论文基于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典型3车道保通方案,从交通效率、安全和稳定性三方面考虑,应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结合交通冲突评价软件(SSAM)拓展实际情况,在不同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条件下,综合分析交通转换带整体区域和区域内交通流特性,进而得到典型高速公路施工区3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较优值。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交通效率、安全和稳定性三方面综合来看,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很多时候在150m-175m较优。另外,减少通过施工区交通量和分流大型货车或者小型车是改善施工区交通状况的较好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扩建时,交通流由中央分隔带开口处驶入对向车道,形成一幅双向通行的施工区,该路段属于通行能力的瓶颈路段。本文利用交通仿真工具,分析了不同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情况下,交通流运行特征,确定了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6.
云南小(小勐养)磨(磨憨)公路改扩建工程要将原有一级和二级公路改造成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改造后的高速公路需要设有中央分隔带开口,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设置护栏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参考了相关的标准规范,根据最新的标准规范版本,并搜集了常用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的型式和性能的详细资料,通过比对分析,提出备选方案,为下一步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国内各地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设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无法满足改扩建后的交通需求,中央分隔带护栏防撞能力、开口几何设计和活动护栏交通安全状况不容忽视。论文在对中央分隔带开口利用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充分调查基础上,结合我国交通流状况和发展趋势,对中央分隔带分体式和组合式护栏防撞能力进行研究,提出分体式护栏改造为组合式护栏;基于紧急事件救援和交通分流等实际要求,对中央分隔带开口密度及几何设计参数进行细致研究;对分隔带开口处交通事故形态进行细致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活动护栏改进方案及活动护栏新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估单侧拼宽改扩建高速公路老路同向分隔带开口处行车风险,以老路同向分隔带开口长度及主线流量为自变量,对行车安全进行了量化分析.基于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建立了典型的仿真场景;使用SSAM交通安全评估模型得出车辆运动轨迹,分析不同开口长度及主线流量下的车辆速度、车辆换道点的位置、THW以及TTC等指标;量化评价不同的同向分隔带开口长度以及流量对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此得到合理的同向分隔带开口长度.结果表明,影响开口段车速的主要因素是流量,开口长度及流量对于车辆的最大纵向加速度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只有在开口长度大于1700 m时,开口长度对于最大减速度有显著影响.同时,只有当流量大于1680 pcu/h时,开口长度对第二次换道的位置有显著影响.主线流量和开口长度对于最小THW和最大TTCi均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当开口长度大于1200 m时,开口长度的增加对于最大TTCi影响会显著下降.此外,车辆发生碰撞风险较高的位置集中在开口段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9.
潘兵宏  吴明先  王佐 《中外公路》2012,32(4):333-336
通过分析同向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行驶的特点,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提出了同向分隔带开口段车辆采用第1次变换车道、等待插入行驶、第2次变换车道的三阶段行驶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长度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在不同设计速度、分隔带宽度和超高情况下的开口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老路中央分隔带的保留增加了潜在行车风险,交通标志牌作为传递道路信息的主要手段,其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从驾驶入的认知原理出发,通过分析标志牌信息量与标志视认时间的关系,量化了标志视认距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后最不利条件下的车辆换道过程,提出了基于驾驶人视认性和换道操作舒适性的交通标志适用性评价方法,从而对改扩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封闭区设计的新型交通标志进行评价.案例评价结果表明,该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封闭区交通标志方案能有效诱导驾驶人安全、舒适的出入中央分隔带封闭区.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光缆是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其它光缆产权单位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命脉,是其它产权单位各类业务安全运营的关键。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如何对光缆进行保通成为重要问题,本文对中央分隔带光缆保通的两种主要方案进行分析和对比,为其它改扩建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杨峰  赵妮娜  杨曼娟 《公路》2012,(2):44-47
我国即将迎来一个多车道高速公路扩建的高峰期,由于受扩建技术经验等限制,目前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素以及改扩建工程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安全适应性差,不能完全满足安全运行的需求.结合研究成果,以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针对同向分离式路基、超高缓和段、互通立交出口、中央分隔带开口防护和标志视认性等安全问题,提出了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安全适应性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纬地路线设计软件与3 ds max三维制作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模拟动画,进行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色彩的动态模拟,并应用模糊集合论的多级估量法,参照类别判断的模糊集模型,编制出受试者的感觉多级估量类别表,综合考虑污染试验数据的因素,初步确定试验范围,在两个维度上分析司乘人员的视觉心理响应,研究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适宜的同一景观色彩长度.研究认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同一景观色彩持续长度最小为0.78 km,最大为6.0 km,适宜的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同一景观色彩的持续长度为3.1~6 km.  相似文献   

14.
水损坏病害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其中雨水通过中央分隔带渗透至路面结构是引起水损坏的重要原因。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央分隔带雨水渗流模型,模拟了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时间下中央分隔带及路面结构中雨水渗流状况,分析中央分隔带雨水渗流影响深度和广度,提出了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中央分隔带雨水渗流集中区域横向位于内侧行车道,深度方向主要位于面层至底基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交通流理论分析旧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行驶特性,并据此计算中分带开口长度;分析中分带开口处车辆受力情况,并评价中分带开口单路拱断面能否满足车辆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口护栏端部与中央分隔带标准段护栏之间过渡连接的安全性是影响开口护栏防护功能完整性及中央分隔带防护体系功能连续性的关键。基于长益复线高速高防护等级开口护栏成果,结合中央分隔带标准段SAm级整体式F型混凝土护栏结构,遵循过渡合理、牢固连接、结构简单、经济适用的原则,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方法,对开口护栏端部与标准段护栏的过渡连接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与优化,并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其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高防护等级开口护栏端部结构设计合理,满足现行评价标准中五级(SA级)的安全性能指标要求。所得成果完善了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安全防护性能,提升了高速公路整体运营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是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排水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央分隔带纵向、横向路基含水量检测与试验路排水效果检验,发现91%的路基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同时,为了检测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将路线沿纵向划分为内涝、深挖方、低填方、浅挖方、凹曲线底部5种样本,针对5种典型路段分别检测其路基含水量表明,凹曲线底部路段含水量最大,且中央分隔带雨水下渗是路基水的主要来源;根据封水方案、排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与既有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的成功经验,推荐采用封水效果最好的双混凝土护拦方案作为本项目中央分隔带排水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唐曹高速公路丰南至唐海段改建工程为依托,研究在改扩建中如何阻隔中央分隔带下渗水进入路基的方法,并对中央分隔带排水提出改建方案,通过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模块模拟各种方案的排水过程,推荐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中央分隔带护栏改造技术尤其是混凝土护栏的基础与传统新建高速公路因为路线、路面方案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混凝土护栏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护栏的安全防护性能,同时护栏的基础形式及整体布置方案还应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际相结合。根据目前常用的中央分隔带护栏基础结构形式,在槽型护栏的基础上针对京石改扩建工程实际左右幅路面高度不一致以及分幅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了优化改进,提出了护栏底部枕梁由整体结构更改为左右分离的结构形式,减小施工过程中左右分幅施工对护栏安装的影响,同时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由于枕梁尺寸过大造成的损坏,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及台车试验的方法对护栏中间土体对护栏支撑的影响及支撑块的布置间距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护栏土体密实程度与护栏稳定性成正比,土体松散时候可以不予考虑;采用支撑块纵向布置间距为2m的方案,可以保证护栏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王秀芳  杜英娜  王斌  王立敏 《公路》2012,(8):250-254
中央分隔带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近几年京石高速公路(河北段)中央分隔带绿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对京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立地条件、管护压力及困难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进而对京石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