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货运超载车辆往往行驶速度缓慢,且占据较大道路空间,造成后序车辆视野减小,增加了其他车辆超车难度,同时超限车辆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交通拥堵,因此超限车辆往往引起交通流瓶颈,降低道路通行效率。本文首先从超载货运车辆降低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超载货运车辆比例降低道路通行能力两个方面,分析超载货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并结合宁波市货运重载通道从2014年实施综合治超前后通行能力前后变化,分析货运车辆超载治理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统计学理论,从样本企业选择、样本线路选择及数据采集等方面着手,采用加权平均法探讨普通货物公路运输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以交通运输部开展道路货运价格与成本监测试点省市之一的某市为例进行分析,确定货运量及货运运力为运输价格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该指数变化的原因。实践证明,该指数能反映一段时期内该市普通货物公路运输整车运价的波动情况、公路货运市场的供需情况及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对货运市场的影响,为政府管理部门掌握市场发展态势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路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的快速发展,车辆治超也从传统的治超站逐渐转变到非现场执法,但对于源头治超、高速公路出入口治超并没有统一运用起来。为此,采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开发公路区域治超系统,通过多源数据采集控制及匹配,对采集到的多源数据进行交互验证,建立车辆多源数据修正体系,解决多源采集时的数据污染,提升采集数据准确度,并综合运用决策模型,对货运车辆的违法运输行为进行综合判定,基于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框架搭建公路区域治超系统管理平台。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各检测点车辆数据,对超限车辆违法信息进行及时推送,有效遏制超限车辆对路面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公路货运车辆重载运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公路货运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车辆载重程度对货运需求、车辆使用决策、车型演化、车辆运输成本以及路面性能的长期动态作用,继而进行公路重载运输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基于安徽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在货运车辆普遍重载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路面厚度的提高和路面维修间隔期的改变均不会对车流轴载水平乃至公路货运系统的运行产生根本性影响,系统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此时,车辆载重标准的引入是极为必要的。在实施严格的车辆载重标准后,系统行为又表现出以下重要特征:反直观性、远期与近期利益相矛盾、系统绩效受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结构型超载的形成背景,举例说明了运煤超载线路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公路货运和铁路货运的费用比较,说明了公路货运超载的经济动因;分析了公路货运价格持续低迷的原因;总结了过去治超工作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建立治超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7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而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也阻碍了现代道路运输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本文作者以“治理恶性超载,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发展”为依依据,从6个方面阐述了治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陈申涛 《经济导报》2009,(26):17-18
6月份中国制造业PMO总体呈现稳中有升,6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32%,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下降,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尤以新出口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较多,超过1个百分点.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升幅达到4.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汽车货物运输车辆的组成结构的综合分析,阐述了目前货运车辆总量过,这输经营技术指标过低,车辆技术水平不高,对环境影响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从控制货运汽车总量入手,强化宏观结构调整力度,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率,保障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为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切实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全国联网,实现普通货运车辆全国范围异地检测,2018年10月2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推进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实现普通货运车辆全国异地检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技术,到2018年底实现普通货运车辆全国范围异地检测。通过道路运输车辆  相似文献   

10.
<正>轻量化是当今粉罐半挂车技术发展的主题,随着国内治超、治限力度的加大,铝合金散装水泥运输半挂车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从罐车用铝合金材料介绍、铝合金材料在粉罐半挂车上应用的优势、欧洲铝合金粉罐半挂车的发展、国内铝合金粉罐半挂车发展影响因素以及今后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铝合金材料在粉罐半挂车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随着现代物流运输车治超、治限、安全和环保法规日趋严格,"轻量化"技术已成为现阶段专用汽车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2016年9月21日《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62号)政策实施以来,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提供的统计分析资料显示,2005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拉动了对运输生产的需求,运输生产取得较快增长,主要表现为:(1)铁路货运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3)公路运输稳步增长。由于治超、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和高速公路网的延伸,各种大吨位车辆快速增加,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63.1亿t,增长7.9%,(4)水上运输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2.
货运车辆超载原因及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货运车辆超载的危害;分析了产生货运车辆超载运输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货运车辆超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N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速公路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考虑车辆超车换道行为,并设定发生交通事故的条件,以分析与衡量货运车辆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向交通流中混入不同比例的货运车辆,模拟了各种比例下的交通流运行状况,分析了货运车辆与平均速度、换道率、事故率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货运车辆会对高速公路交通流产生扰动作用,影响行车安全:随着货运车辆比例增大,交通流平均速度减小,换道率和事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4.
以前,货运车辆经过高速公路治超站时,经常因为检测过程复杂而造成堵车,今后,这样的现象将不再发生。近日从陕西高速集团获悉,今年6月底前,陕西高速集团将为所辖高速公路上的60多个治超站安装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逐步实现不停车检测,确保治超与保畅两不误。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是政策标准法规密集出台的一年,也是实施及执法力度落地生根的一年,因为从方方面面来看,这一年的政策标准法规,均呈现出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且落地执行的趋势,在此形势之下,企业不管是车企还是终端物流用户都在持续观望之后终于开始陆续执行相关规则了。对于2017年出台的各项与专用汽车有关的政策标准法规,本刊记者综合如下。治超治限工作方案:促车辆规范化尽管近几年国家一直在狠抓治超治限,陆续出台了各项政策来治  相似文献   

16.
梅振 《商用汽车》2014,(2):66-68
正大件运输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一位大件运输用户的采访,了解近年来大件运输市场情况以及政策和治超对行业的影响,反映终端用户的期望。侯师傅是一位从事大件运输多年的车主,他向记者介绍了他对近年来大件运输市场的看法。20 13年大件运输市场业务量稳中有升候师傅认为,相对于普通货运,大件运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家治理超载超限力度的加大,GB1589等标准法规的修订完善,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9·21"拉开了国家大力治超治限的序幕。车辆运输车作为国家治超治限的重点车型,是业内关注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定,从2016年政策颁布实施开始到2018年7月1日前,不合规车辆运输车在两年时间内分五批逐步淘汰,最终实现车辆运输车的全部规范化。全行业都在关注车辆运输车的此次整治。一方面,车辆运输车的治理整  相似文献   

18.
新闻     
正汽车维修与养护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基于中保协公布的常用配件负担指数和保养指数,有研究机构对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进行了简单测算。从数据来看,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在2016-2020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汽车养护与维修市场规模约为1.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相似文献   

19.
韩林 《汽车与配件》2005,(39):26-27
厢式汽车是一种新兴的工业化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公路货运车辆中,厢式运输车辆的比例在90%以上。欧美和日本等国家规定,货运车辆的车厢必须是封闭式的。如果不符合规定,不仅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一般道路也不允许进入。在韩国,厢式汽车运输也超过了货运车辆保有量的70%。我国的公路运输中,1999年货运车辆的保有量约440万辆,其中厢式运输车仅为1.73万辆,仅占营业性载货车辆的0.4%左右;2000年货运车辆的保有量为722万~766万辆,厢式运输汽车占货运车辆保有量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从该指数来看,虽然继续处在50%以下,但自去年12月份以来,已是连续三个月回升,同去年11月份创下的最低点相比,目前已经上升了10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标来看,呈现普遍回升态势,升幅多在3个百分点以上,尤其以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购进价格指数升势最为显着,升幅超过5个百分点。由于最近三月连续回升,目前个别指数如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已回升到50%临界点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