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保强透水地层条件下基坑施工安全,以至喜长江大桥大江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桥西坝锚碇基础强透水地层施工防渗技术进行研究。锚碇基础采用外径58m、壁厚1.2m的圆形地下连续墙加环形钢筋混凝土内衬支护结构。通过建立二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可知,现场渗流以水平向渗流为主向,高水位下的水力梯度小于中风化岩层临界水力坡降,通过注浆来实现基坑的防渗处理。设置抽水试验确定基坑岩层的渗透系数,设置注浆试验确定注浆孔的布置参数,最后确定基坑的三重防渗设计措施:低压注浆、降水井排水和特殊情况下的施工预案。在三重防渗措施保障下,将基岩平均渗透系数控制在1×10~(~(-5))~10.0×10~(-5) cm/s,锚碇基坑得以顺利安全开挖成型,为大江桥的基础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索注浆体与岩石黏结界面抗剪强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锚固在硬岩和软岩中的岩锚抗拔试验以及注浆体与岩石胶结面的直剪试验,分别得到了注浆体与锚孔孔壁、注浆体与岩石胶结面的黏结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岩石的整体性和均质性较好的情况下,注浆体与岩石之间的黏结强度主要取决于黏结面的粗糙程度;硬岩强度高,抵抗钻头横向冲击的能力强,成型后的锚孔孔壁较为光滑;软岩强度低,抵抗钻头横向冲击的能力弱,成型后的锚孔孔壁较为粗糙,这增强了软岩岩锚的锚固段在注浆体与岩石黏结面上的承载能力,降低了该界面发生脱黏破坏的几率。鉴于锚孔孔壁粗糙度对岩锚承载强度影响较大,建议在以后的锚固工程设计以及预应力锚固规范的修订时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索道桥是以拉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钢横梁及木板等作为局部受力构件的一种悬索体系桥梁,具有建造成本低,工程周期短、易于维修保养等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相关技术资料较少。索道桥作为非永久使用桥梁,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其设计施工的规程规范。该文以云南某索道桥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对索力及横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拉索、钢横梁、锚杆的设计进行了验算,所得结果及计算过程可为同类索道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赣龙铁路小蜜特大桥为背景,通过对岩溶桥嵌岩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分析,研究岩溶发育地区桥梁桩基础地质勘探、嵌岩桩基础设计及施工等问题,并提出设计方法与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由于倒张索体系的作用,倒张拱式索道桥比普通索道桥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风性,并且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更小,从而提高行人及行车过桥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因此它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倒张索体系预张力的分析,倒张式索道桥的计算也比普通索道桥更为复杂,并且倒张索体系预张力设定对索道桥受力及变形性能影响很大,需要通过合理确定来优化的倒张索桥服役性能。为此,本文针对倒张索桥的设计分析,首先对其理论计算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以某倒张拱式索道桥实际工程为例,利用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比较倒张索体系在不同初始张力条件下,索道桥的受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与特点。本文研究可为其他倒张式索道桥的设计分析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冰  徐麟 《世界桥梁》2007,(4):14-16
目前索道桥在我国应用广泛,但相关技术资料较少。根据四川省锦屏一级水电站解放沟2号索道桥的设计实例,介绍该桥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可作为类似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云南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该桥重力锚基坑开挖即将结束,锚碇基础已完成施工准备;香格里拉岸隧道锚施工便道等辅助工程措施已施工完毕,洞口管棚超前支护也施工完毕,在注浆后准备开挖进洞;桥塔即将进入下横梁施工阶段。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主跨766m,为目前世界  相似文献   

8.
抚顺天湖大桥为(15+70+160+70+15)m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该桥吊杆索索力偏差较大、锚头锈蚀严重、索道管内防腐体系完全失效、部分吊杆索PE护套破裂,急需更换吊杆索。换索过程中,针对该桥独有采用钢丝绳主缆和索夹易下滑的特点,设置了临时阻移装置;为方便施工设置了主缆吊架、梁端平台等临时施工平台。吊杆索更换原则为换索前后索力等量替换,并根据吊杆索索长较短的特点采用钢丝绳线锤的方式测量相对高差。调索阶段通过调整索力和高程将桥梁线形调整至设计预期。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顺利完成了吊杆索更换。  相似文献   

9.
卢鹏 《桥梁建设》2007,(A02):134-136
锚垫板与索道管定位是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精度要求很高的测量工作。介绍孝襄高速公路孝南互通立交无背索斜拉桥主塔锚垫板、索道管的空间直线定位原理,施工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索道桥以其优美的外形被用于景区人行桥梁,结合实际工程对景区桥梁的设计方案从周边环境、使用功能、施工技术及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并对人行索道桥的设计从主要构件的设计构造特点、受力特性、施工方法和行人舒适度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上采用双侧均匀布置主索的方式改善了结构受力体系,安装TMD阻尼器方法可有效...  相似文献   

11.
索道桥是以钢丝绳为主要受力构件,钢横梁及木板等作为局部受力构件的一种悬索体系桥梁。该文以甘肃省某索道桥作为背景,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再结合实桥静力测试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展开不同位置悬吊索损伤的结构分析,得出不同位置悬吊索破断对索道桥的影响规律。并对悬吊索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结果可为同类索道桥的设计与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敦朝  刘自明 《世界桥梁》2004,(2):56-58,64
介绍郧西县汉水将军河索道桥的检测与检算。通过对主缆拉力进行测量和检算、索道桥各部分外观普查、桥面线形和矢度的测量,对索道桥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斜拉桥设计施工在跨度和宽度上不断取得突破。作为一种应用于斜拉桥斜拉索锚固的新型设计,集中式钢锚箱通过集中布置在主塔塔顶的锚箱锚室,将全桥斜拉索在塔顶集中进行连接,具有布局合理、有更好的受力性能等优点。现结合广中江高速北街水道桥工程,通过对集中式钢锚箱的加工,制造,安装施工的分析与应用,形成了完整有效的集中式钢锚箱成套技术。其成果可为类似结构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锚式悬索桥锚碇设计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锚式悬索桥锚碇的受力特点进行计算分析。以天津富民桥锚碇设计为例,通过该桥锚碇的受力计算和分析,为今后国内设计、修建自锚式悬索桥锚碇提供一定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锦屏一级水电站解放沟2号索道桥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道桥作为一种跨越河谷的,临时过渡桥梁,具有施工周期短、跨度大、经济合理、承载能力较大的优点,发展潜力较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桥型。介绍四川省冕宁县锦屏一级水电站解放沟2号索道桥成功的设计及施工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梁隧道软岩地层突水涌泥段注浆堵水加固为例,进行动水动态化注浆施工技术实践,根据钻孔注浆反馈地质水文情况,优化注浆方案,划分富水和弱水注浆区,通过控制注浆材料、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参数,达到科学、高效、可控帷幕注浆,实现"封堵地下水、固结软弱地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某连续刚构箱梁桥0号块施工中腹板出现锚下开裂,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分析其开裂原因,并提出改善设计的具体建议和裂缝的处理意见。后续实践证明,通过计算进行适当的配筋设计改进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粤赣高速公路龙祖山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业青  林锋泉 《公路》2005,(12):208-213
粤赣高速公路龙祖山隧道左、右洞上陵端浅埋且为软弱的全风化花岗闪条岩地段,施工采取了明、暗挖方案,洞外采用套拱、护拱、钢花管注浆加固岩体以及对洞前边坡、洞口仰坡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措施,洞内采用多台阶短开挖、加强支护、改变传统砂浆锚杆为注浆锚管等施工技术,这些措施控制了全风化花岗闪长岩遇水崩解坍塌的地质病害,成功地开通了浅埋软岩地段,至今山体稳定,隧道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大江桥为主跨838m悬索桥,猫道为三跨连续猫道,西坝锚碇为地连墙基础的重力式锚碇。由于桥塔和点军锚碇均已施工完成,为确保全桥工期目标,在保持猫道设计线形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在西坝锚碇前端设置1套转向架,实现猫道和西坝锚碇同步施工。猫道转向架为万能杆件拼装成的桁架结构,高20m,底部设扩大基础,在转向架上设置猫道承重索转向鞍座。施工时,在扩大基础上安装预埋件、拼装转向架,同时按西坝锚碇填芯混凝土实际浇筑高度,通过增加预埋件长度、设置支撑架来调整承重索锚固预埋件埋置深度;猫道导索、牵引索、门架支撑索、承重索、扶手索架设及面层、横向天桥等安装的同时,进行西坝锚碇施工;西坝锚碇施工完成后对猫道及牵引系统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张訸 《公路交通科技》2015,(2):19-20,66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地质围岩,若不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法,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很难保证,也必将使施工单位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宕迭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采古隧道软岩大变形段小导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成功应用,确保大变形段施工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方法的核心技术内容主要为通过分阶段隔跳法进行注浆,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及稳定性,降低了变形速率、减小了变形量;采用软岩大变形小导管注浆加固施工技术,实现了注浆加固与掌子面及上台阶开挖施工与注浆加固平行作业,减少了施工干扰,施工进度稳步提高;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小导管注浆加固,解决了岩体坍塌、掉块伤人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