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艳波  黄凯 《公路》2021,66(11):365-368
"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发布以来,随着我国公路网逐渐覆盖偏远山区及远水地带,隧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保障隧道持续安全稳定的运作,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一系列隧道质量提升指导性文件,但大多数强调的是隧道结构带来的安全隐患,未对隧道各机电系统功能性、使用性、稳定性进行整体评估.根据公路隧道机电系统各设施的运行特点及关键参数,建立了完备的隧道评估体系.按照评估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并且通过设备成新率、稳定度、合格率各评估指标所占权重及状态评估计算,提出一种完备的隧道机电设施评估体系,有效地提高隧道的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提高我国隧道养护管理高效化、规范化、智能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隧道具有事故多发性以及严重性的特点,为了保证公路隧道交通的安全,达到实时预测及时告知的目的,提出对隧道的交通状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在此确定用于评估的指标以及隶属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评估模型,并使用该方法对公路隧道进行了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了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GPS/GIS/GSM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周健 《中国公路学报》2004,17(3):112-116
为了提高长大公路隧道的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分析长大公路隧道的运营特征,追踪GPS、GIS、GSM的最新技术,提出了采用基于GPS/GIS/GSM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模式,实现长大公路隧道的现代远程监控与管理。论述了基于GPS/GIS/GSM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系统的两大组成子系统,即基于GIS的隧道机电管理系统和基于GPS/GIS/GSM的车辆调度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同时采用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对该两大子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设计。运用企业成本核算法进行了系统经济性分析,论证了基于GPS/GIS/GSM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公路隧道多种潜在运营风险的分析,提出基于营运风险的高速公路隧道防灾等级划分,同时提出基于防灾等级的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施性能化配置方法,以有效克服现有标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并以广乐高速公路长基岭公路隧道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在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特点,在对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设施因素,从隧道平纵线形、洞口条件、路面状况、通风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编制了可对在役公路隧道开展定性安全性评价的安全检查表。基于风险的理念,围绕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针对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隧道建立了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技术指标状况、机电设备功效指标状况、养护管理制度完备性与执行情况及机电设备覆盖率等4个方面评价指标的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评价方法。采用本方法可及时掌握机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现状,为隧道机电系统的后续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水底隧道运营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和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对南京长江隧道进行风险评估。在评估过程中,综合考虑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如法律法规政策因素、周边交通、运行环境因素等;内部因素包括作业人员因素、作业装备因素、机电系统因素、应急设施因素等;将风险因素转换成风险因素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风险因素权重向量,基于R=P×C模型与模糊综合法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风险等级。并以南京长江隧道为例,得出了长江过江隧道的内外部风险。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为水底隧道运营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评估在役公路隧道的剩余寿命,建立一种基于荷载-结构法的在役公路隧道剩余寿命评估模型;以复合式衬砌在役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役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及其对剩余寿命评估模型基本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荷载-结构法的公路隧道剩余寿命评估模型可实现对在役公路隧道剩余寿命的评估,对掌握隧道目前工作状态、隧道维修养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直 《公路交通技术》2004,(6):101-103,120
论述了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构成与特点,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信息检测数字化、信息交流网络化、运营状态可视化、系统控制智能化、系统管理科学化是我国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自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5,(4)
提出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机电系统联动控制总体框架与技术流程,对隧道运行状态和联动控制方式进行了分类,并构建了机电系统联动控制管理方案。可为隧道相关运营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建议,还可以为隧道机电系统项目集成和软件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评估公路隧道的施工风险,以4M1E原理为基础,构建了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OWA算子确定了客观权重,结合BP神经网络构建了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别极端数据对结果的影响,在复杂系统及非线性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运用该模型对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进行模拟,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得出模拟情况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结论,验证了该模型在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过程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作为道路系统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运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具有高危害性,灾害损失大以及施救困难等特点,防火救灾已成为公路隧道防灾减灾的重点工作。本文基于专家调查法,结合山西延后隧道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对发生火灾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公路隧道火灾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部分运营公路隧道的现状,对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进行了辨识;针对存在风险源,确定了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监测内容;提出了多种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的方法;并对相应的监测传感器技术参数提出了建议值。本文弥补了国内现阶段对于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方面认识的不足,对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发展十分有意义,成果可为开展现阶段国内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1)
结合国内外隧道运营安全管理现状,对我国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进行了辨识,构建了隧道分区段和总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隧道分区段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形成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隧道总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分级标准,并对典型的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隧道机电系统在智能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控制运营风险的能力较弱,在防灾救灾等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隧道的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在分析现有隧道机电系统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隧道运营风险控制的需求,提出了智慧交通隧道机电系统技术体系框架,为隧道机电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必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由平原微丘区向山岭重丘区推进,2007年9月建成通车的西汉高速公路就是山区公路的典型代表,该路户县至洋县山区段全长163km,横跨秦岭山脉,气候多变,地形多样,有隧道(单幅)150余座,单洞长度130km,其中特长隧道12座,长隧道16座,中短隧道122座,桥隧比例占该路段长度的66%。建成的隧道机电系统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庞大,作为安全运营管理的有效手段,隧道机电系统的管理、使用及维护更显重要。结合5年多对西汉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管护工作,本文在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隧道机电系统在通风、监控及供配电等方面的易发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有效的措施并付诸实施,使隧道机电系统运行能够达到科学、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希望对其他长大隧道及隧道群的安全运营管理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15,(6)
在公路隧道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情况却不容乐观,加强我国公路隧道运营风险控制已十分必要且非常迫切。公路隧道运营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从人、车、隧道基础设施、隧道运行环境、隧道运营、管理等6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出减轻公路隧道运营风险的26项措施,对指导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和探讨了广州龙头山双洞八车道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3次小工程事故和原因;基于流变效应和地下水渗流研究成果,综合制约隧道安全运营的相关因素分析,评估了龙头山公路隧道工程运营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营公路隧道中的通风系统耗能最多,如何在满足卫生标准前提下,改进现有的控制方法,使隧道通风系统实时节能地运行已成为当前公路隧道通风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马伟斌  柴金飞 《隧道建设》2019,39(10):1553-1562
铁路隧道病害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如何在隧道病害进一步恶化之前采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有效检测和实时监测,并进行定量化的科学评估,是铁路隧道检测、监测和评估领域面临的问题与考验。通过在铁路隧道运营维护领域的多年探索和积累,总结当前运营铁路隧道检测、监测、评估及整治技术的发展现状,对运营铁路隧道的日常运维养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通过对铁路隧道病害进行普查和调研,对运营期铁路隧道病害进行梳理;然后,利用由验收检测、周期检测、日常检测、重点监测构成的运营铁路隧道检测、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运营铁路隧道的运营状态;此外,基于运营铁路隧道状态评估方法,实现隧道建筑物劣化状态的快速评定;最后,通过对铁路隧道病害类型的归纳和原因分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运营铁路隧道的病害整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