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梅  薛圻蒙  朱瑾 《机电设备》2011,28(3):34-36,51
通过对OPC技术的研究,提出在船舶电力推进监控系统中,使用OPC通信方式,实现上位监控软件与现场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采用OPC服务器采集控制系统中的设备状态和重要参数,使用Delphi7.0编写客户端通信程序,从而完成对整个电力推进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经过实验验证,该客户端满足了船舶电力推进监控系统对数据实时、高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传统海洋通信软件在具备在局域网络范围内进行小范围数据通信,且通讯程序种类繁多,无专用程序与协议接口,无法接入以太网络进行大数据交互通信。因此提出云计算环境下海洋远程通信设计的软件开发,通过Linux平台语言进行软件内核的编写与创建;同时对软件的网络协议进行功能组件,使其支持大数据云计算交互;最后通过socket程序对设计的通信软件进行网络交互测试,证明开发设计的软件具有较强的云计算网络交互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舰船机电控制系统特点和测控技术领域PLC和Labview两者优点,基于字节流数据包的数据灵活性,设计PLC和Labview通信数据包模型,并遵循模块化程序设计原则完成通信接口程序设计,解决舰船机电系统集中控制器和人机接口数据交互的描述问题和通信接口程序通用性问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设计的数据包模型和通信接口程序能够实现数据快速可靠安全的交互。该技术可应用于舰船综合监控系统和类似系统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4.
冯明 《世界海运》2007,30(6):48-49
在借鉴油田服务公司钻井平台多年设备预防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以远程通信为基础,通过陆海数据交互共享,实现钻井平台设备保养、备件物料管理等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阐述该系统的通信方式、网络结构及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5.
传统海上智能通信电网技术仅能在有线高速通信网络构建环境下进行多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在应用过程中,无法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与远端数据的更新交换,导致电网通信本地化严重,整体控制完善度较差。为了适应电网通信的智能化发展,解决通信数据本地化导致的控制完整度差问题,结合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提出无线网络的海上智能通信电网技术。首先,根据电网分布特点建立电网通信的无线网络分布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分布特征对通信网络线程池进行电网通信特征量的优化;最后,通过数据调试的方式对提出技术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通过多组测试指标量的对比,证明提出技术具有控制性好、控制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控制河段的船舶通行指挥是一个信号台与通行船舶交互的动态过程,如何将反映控制河段通行状况和指挥过程的多源数据实时传输至航道主管部门,是实现控制河段船舶的远程通行指挥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利用Direct Sound和VFW技术分别实现音频流、视频流的采集播放,应用Socket通信技术建立通讯连接,设计和实现命令字符串流、备份文件流、音频流、视频流等多源数据的实时传输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物联网通信环境下,传统的船舶通信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系统,受到IPv4接口协议的限制,导致采用IPv6高速物联交互协议的流量节点异常机制管控性降低,全局物联网络交互单元出现异常数据节点检测识别漏洞,给网络通信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提出物联网环境下舰船通信网络异常数据检测系统设计。通过架设基于IPv6协议的交互数据节点支持硬件,实现对底层数据流的硬核支持;在数据交互的链路层添加异常数据甄别检测单元,配合异常节点流量识别算法,实现在链路层上对物联网异常数据的识别拦截,从而完成系统的设计。为保证设计系统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实验对设计系统的检测识别准确性进行对比,通过数据证明提出设计系统优于传统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舰船电气设备虚拟维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修船》2017,(5):36-40
文章围绕舰船电气设备的维修训练和考核需求,规划设计虚拟维修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软件模块,运行状态转换控制流程及数据通信交互模式,详细阐述了训练考核教控管理、三维模型显示交互、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等软件功能。利用Lab VIEW、3DMAX和Post Engineer软件联合开发,研制完成了舰船海水淡化装置虚拟维修系统,实现虚拟现实交互、运行特性仿真、实时数据通信和训练考核评估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舰船通信网络数据量的显著提升对数据处理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为提升数据处理效率,研究基于hadoop的舰船通信网络数据并行处理方法。设计由数据应用层、数据处理层和数据存储层共同组成的基于hadoop的舰船通信网络数据并行处理架构:数据应用层作为用户与数据处理架构的交互工具,将所采集的数据上传至架构内;数据处理层运行MapReduce程序实现数据存储、解析与聚类等并行化处理;数据存储层采用HBase与HDFs等多种不同的存储方式存储舰船通信网络数据。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实现准确的舰船通信网络数据聚类,大幅节省数据处理时间,在数据量较大的条件下具备较好的数据处理加速比。  相似文献   

10.
设计基于视觉传播的远程船舶通信交互系统。首先视频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完成交互通信,利用不同类型的通信协议处理视频数据传输时各种干扰等,然后对进行数据编码,通过数据输出模块传输到交互终端,通过基于自适应视频帧率控制算法调控视频流的输出速率,避免通信交互时发生拥塞问题。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视觉传播过程中,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传输速率高,可满足船舶视觉传播通信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散货码头原管理和控制系统彼此独立、生产与管理脱节的问题,整合了生产现场的工业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通信系统及其数据资源,建立了覆盖生产、管理、控制的一体化综合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2.
《航海教育研究》2015,32(2):108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阿里云日前达成"互联网+航运"合作。同日,运行在阿里云上的宝船网2.0系统正式发布。宝船网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与阿里云展开深入合作,通过船上装的AIS系统和国际海事局数据,可以获取全球船舶的实时和历史位置数据。公众可通过搜索呼号、船名等精准定位全球船只。集合港口/码头、货主、船主的数据共享,灵活调配吞吐能力,实现船只管理;通过轨迹分析,帮助海关缉  相似文献   

13.
李飞  杨艳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4):124-126
现有的舰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监测系统所采用的安全监测逻辑,普遍为软件层的异常流量分析方案。在电力数据流量节点并行的异构状态下,此种监测方式存在很大的数据绕行漏洞,严重威胁舰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安全。因此,提出并设计了舰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在电力系统信号输出端设计异常流量监控硬件,为监控流量节点的异常行为分析计算提供平台支持;对通信层流量进行异常行为分析计算,锁定存在异常行为的节点位置;然后对异常节点进行针对性拦截提取计算,并搭建正常通信流量与服务器间的交互通道,实现舰船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安全智能监测。通过对比实验,对提出设计进行可行性验证。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目前各军兵种所控制的本级管控的专用长途光纤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J2EE技术,系统采用五层的结构模式,同时结合SSH架构进行开发,实现了通信资源的系统设置、资源管理、业务管理和 FTP文件管理等功能,为通信资源能够准确、灵活、可靠地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信道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实现对所有相关数据的查询、检索、更新、导入导出、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对舰船电子沙盘交互设计,提出基于虚拟现实的舰船电子沙盘交互系统设计方法。采用Vega Prime构建舰船电子沙盘交互系统的底层数据处理平台,系统分为图像处理模块、数据交互模块、Lynx Prime图形界面控制模块,通过接口访问控制的方法实现对舰船电子沙盘交互视景渲染控制。采用多线程调度和场景融合控制方法实现对舰船电子沙盘交互的图像融合处理,基于虚拟现实的视景仿真技术实现对舰船电子沙盘交互。测试可知,该系统的视景交互能力较好,视景展示能力较强,交互的信号检测和参数估计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水上通信数据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多维数据交互并行,造成海量数据中部分多维数据出现关联程度差,无法及时被调度交互,致使网络冗余数据量增加,影响网络数据交互识别效率。对此提出水上通信网络海量多维数据弱关联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引入多维聚类算法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聚类中心量的计算;然后,根据得到的聚类规则,引入弱关联挖掘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度关联计算;接着,通过引入的弱关联定位算法对挖掘出来的数据进行识别定位计算,实现海量数据中弱关联多维数据的精准识别;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对提出方法进行验证,证明提出方法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且识别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17.
为使船舶主机在行进过程中的通信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研究船舶认知的无线通信网络跨层安全架构。通过划分通信数据安全等级的方式,评估数据信息的跨层传输风险,分析船舶认知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需求。完善无线通信网络底层拓扑结构,根据通信数据传输协议,确定网络访问安全机制,实现无线通信网络的跨层安全架构搭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架构体系能够保障船舶主机的通信安全性,提高通信数据波信号传输强度。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利用可视化组态软件InTouch与PLC通过以太网建立通讯,进而实现对工业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在早期阶段为方便在现场调试前对程序进行调试,就需要一个仿真PLC的运算和通信环境,即PLCSIM代替真实的PLC进行测试,以便提前发现问题并改正。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技术,SIP协议在软交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SIP协议的NAT穿越一直影响着NGN业务的发展。文章介绍了SBC方案,并在其基础上提出B2BSBC的私网穿越方案,实现了只收不发、收发端口互异等特殊终端在不同私网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20.
现有舰船上采用的通信网络卸载引擎,在TCP协议上只支持传统IPv4网络协议。传统的IPv4网络协议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型舰船网络卸载引擎的数据扩展与吞吐能力。提出基于IPv6的大型舰船通信网络卸载引擎设计。创建IPv6运算处理模块,替代IPv4协议支持。独立对IPv6协议下交互数据进行预运算处理。增加TOE数据加速模块,对交互中的用户交互协议数据做快速运算优化处理。通过实验证明,基于IPv6的大型舰船通信网络卸载引擎设计,在大型舰船通信网络使用中,具有网络数据交互能力强、数据运算稳定、数据交互吞吐量明显优于IPv4协议,充分证明了设计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